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初期的一次大战,国军集结了70余万人的兵力,日军先后投入的兵力也有近30万人,中日双方约100万军队在上海一带激战三个多月,战争的规模和残酷程度是甲午战争以来最高的。

关于这一场大会战的前因后果及作战过程,笔者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用相当大的篇幅进行了介绍。不过淞沪会战的参战部队多,战役、战斗也很多,故而未能一一详尽介绍。

我们本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中的苏州河攻防战,这一阶段的作战发生在1937年10月下旬大场失守后,日军集中主力部队猛攻苏州河,而国军则调集残余精锐抗击,以重大伤亡为代价重创了日军,并暂时阻住了日军的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军事意义上讲,自大场失守后国军已经不宜继续在上海的会战了。但蒋介石认为九国公约会议即将召开,为求得国际同情,国军就要在苏州河继续战斗下去。而在中央作战军主力布防苏州河防线的同时,还在上海租界附近的四行仓库特意留了1个营,专门打给外国人看。

之所以我们要讲这些的内容是因为日军海军陆战队1个大队进攻四行仓库时,其陆军2个师团则将矛头指向了苏州河,并在之后展开了一场大战。

四行仓库的战斗因为八百壮士及最近的电影《八佰》而为人所熟知,相较于这场战斗来说,苏州河攻防战是战役级别,而且烈度要达到四行仓库之战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之高,但是这一仗却鲜为人知。

在不少关于这一段作战的文章中,都刻意营造了一种当时的淞沪战场只有四行仓库在战斗的氛围,这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尤其对于当时激战在苏州河,以巨大伤亡为代价同时还重创了日军的部队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都在抗战,为了拔高一个群体,就去贬低更多人的牺牲和努力。这无论对于八百壮士而言,还是对于苏州河防线的数万军人而言,都是不公平和不合适的。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谈谈这一时期的作战。

淞沪会战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三个阶段,而苏州河攻防战属于第二阶段阵地战的末期。

1937年10月初,日军在得到了3个师团援军后,开始以中央突破的战术向国军防线猛攻。国军在蒋介石严令死守的命令下,在本不适合实施防御的地带进行抗击,死伤巨大。战斗的烈度高到了一个师在前线打几天就伤亡殆尽的地步。西北军的32师守了9天,这就算最长的时间了。

10月中旬,国军决定以新到的桂军21集团军为主力,向日军实施大规模反击;而日军也集结精锐,准备对国军实施大规模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1日,桂军21集团军的进攻正式展开,但因为部署不周的缘故,桂军冲击方向发生错误,将自己侧背暴露。而此方向恰为日军主攻方向,集结有大量兵力和火力。在日军猛烈的火力下,密集冲锋的桂军遭到了重大伤亡,很快便失去了战斗力。

随后日军趁势发起反攻,国军防线连连失守,至10月26日大场失陷。

鉴于战场形势发生变化,大场以南已无法坚守,故而第9集团军转移至苏州河防线继续战斗。因为怕苏州河的战斗外国人看不到,为了向租界的外国人展示中国军队的抗战决心,另计划以88师留在闸北坚守战斗。

88师师长孙元良不愿将全师搭上,在说服第三战区副司令顾祝同后,获准可只留下一团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孙元良认为一团兵仍多,故而留下以524团1营以湖北保安兵为主体的部队,对外号称一个团,有八百兵力,并任命黄埔四期出身而不被重视的谢晋元为中校团附,为最高指挥官,他们这便是后来的“八百壮士”。

日军在发现国军主力撤退后,以海军陆战队扫荡市区,其中进攻四行仓库者为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第10大队,而非陆军。

日本陆军则集结第3师团、第9师团,并附属以大量的重炮等支援部队,准备南渡苏州河,击破国军的苏州河防线。

而苏州河一线的国军为88师主力、36师、胡宗南的第1军以及税警总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多的部队,我们自然也无法一一介绍,因此主要围绕税警总团展开谈一谈。

税警总团在当时的中国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如其名称所言,仅就字面意义而言这是一支税警部队,最初其也不是国军作战序列。

该部的前身是国民政府财政部在1929年建立的缉私总队,1931年国府财政部统一编练税警,该部又改名为税警总团。

不同于地方税警队在各区担任缉私任务,税警总团是集中在一起的建制部队,实际上是一支由宋子文直接指挥的“私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宋子文身为国府财政部长,税警总团的经费十分充足,无论是在武器装备的采购还是在部队人员的选拔、训练上,该部都不亚于国军中央军的精锐。也就是说抛开名称和隶属关系,单单从作战能力上讲,税警总团却又是一支实打实的正规作战力量。

最初,税警总团仅有2个团,即第1团和第2团,后又分出了第3团和第4团。

中央军的编制不同,税警总团以14人为1班,6个班为1排,3个排为1连,每个连仅士兵便有252人之多。在武器装备上,步兵班每班配1挺轻机枪,其余步兵皆使用德国或比利时造的原装步枪。

步兵营除辖3个步兵连外,还有1个迫击炮排和1个重机枪连;步兵团除辖3个步兵营外,还辖高射机枪连、小炮连等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税警总团则直属有炮兵等7个营及若干连级附属部队,甚至还一度装备有18辆英制维克斯·卡登·洛伊德坦克(该批坦克后来被蒋介石要走,成为了中央军最初的装甲部队来源)。

在兵员方面,税警总团的高级军官多为留洋派,如温应星、王庚、孙立人等;士兵方面则采用招募制,应征者一般都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是很罕见的。

1932年淞沪抗战时,税警总团以第2团和第3团编为了第87师独立旅参战,有一定的对日作战经验。

淞沪抗战后,华北局势危急,宋子文又与华北实力派私下联系,计划将税警总团北运用于抗日,此举激怒了蒋介石。由于在军费开支上宋子文与蒋介石也存在激烈的矛盾,最终宋子文被迫于1933年10月辞去了国府财政部长及行政院副院长之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杰(左)与关麟征

而税警总团这支原先属于是宋子文私兵的作战部队自然也不能旁落他人,蒋介石以黄埔出身的原中央军第2师师长黄杰调任税警总团总团长,并抽调部分黄埔军官进入税警总团,试图将其中央军化。

在黄杰任上,税警总团从4个团扩充到了6个团,总兵力将近3万人,相当于一个军的规模。同时还成立了第1支队和第2支队,其中第1支队司令何绍周、第2支队司令王公亮与黄杰一样,都是黄埔一期生。

而在原税警总团的“老人”中,孙立人为第4团团长,原税警总团系统中的高级军官基本最高也只能是担任到这一级别的职务了,由此可见蒋介石嫡系对于这支税警部队的掌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