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初冬暖阳下,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杨西村党支部书记李平周和该乡谢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前在商量着新的一年里两村“结对子”的新计划。

“自从俺两个村结成对子,村里有啥事,俩村相互帮衬,好得很。俺村在修建村里的文化广场时,正值麦收季,谢庄村帮助我们联系了收割机。谢庄村要修柏油路,正好占了俺村2亩地边,经过协商,俺村的群众同意让出土地,谢庄村顺利修通了村内道路。虽然一个是汉族村、一个是回族村,但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共发展!”李平周快人快语。

杨西村和谢庄村“结对子”,正是湛河区落实上级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实施“同心圆·共发展”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湛河区有汉族和回、蒙等16个民族,全区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11600余人。近年来,该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加强融合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党建引领聚民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湛河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区委书记和区委组织部部长分别分包杨西、齐庄两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组建工作专班下沉一线,对两个村的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进行蹲点抓提升,并亲自结对张守峰等4户困难群众,进行定向帮扶。

曹镇乡党委主动扛牢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在少数民族聚居村的醒目位置,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栏、新时代村规民约宣传栏、移风易俗宣传栏,引导各族群众思想上和党的政策“同频”,行动上和改革发展“共振”。同时,该乡还组建了1支20人组成的党史宣讲团、2支100余人组成的广场舞蹈队,常态化开展表演、宣讲等活动,形成了邻里交融、邻里和谐的“文化磁场”。

嵌入发展促共富。湛河区清真餐饮企业河南省石人山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4000多万元,年纳税150多万元,在职员工100多人中有80多人是汉族群众。像这样规模的清真企业共2家,带动就业超200余人。

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曹镇乡将少数民族聚居村杨西同谢庄、宋寨等相邻村庄的300多亩土地,打包合作共同开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有12家民宿投资公司到该处考察,其中6家公司向该乡政府递交了计划书。同时,该乡引进北京中储兴华公司,把少数民族聚居村齐庄村和邢铺村捆绑发展,探索实施有机菌肥生产项目,既解决了牛羊集中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又化解了两个村的秸秆禁烧难题。

不仅村与村之间、企业与群众之间嵌入式携手发展,村民与村民之间也互相帮扶,结成了一个又一个“连心锁”。回族群众巴增亮,垫资15万帮助汉族群众安自有开办养殖场,手把手教他养殖技术,扶持他脱贫致富。李磊磊是杨西村的养牛大户,谢庄村有名村民在他这里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河滨街道苗侯村的饸饹面店共15家,聘用汉族群众约100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3000元。汉族群众安红伟言传身教,帮助回族群众巴中央种植蔬菜大棚,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据统计,截至目前,湛河区各族群众合作共建的小项目、小实体已达200余个,全区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生活蒸蒸日上。

融合交流促团结。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深度融合、团结互助,才能使幸福之树开花结果。

杨西村回族小伙李金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托亲友帮忙介绍了几个同村女青年,李金辉总以工作忙为理由,不肯见面,弄得父母面子上挂不住。后来得知,原来金辉喜欢上邻村的汉族姑娘陈荣荣,最终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平周的耐心劝导下,父母同意了这门婚事。如今,小两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父母逢人夸赞儿媳懂事孝顺。截至目前,该区回汉联姻80余对。此外,在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该区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别和周边村签订《友好协议书》,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团结一家亲。汉族群众徐社烧伤后,少数民族群众纷纷伸出援手,给徐社送去了13000多元的捐款;回族群众王雪婷因交通事故造成头部重伤,汉族群众也纷纷出手捐钱捐物。

多年来,湛河区各族儿女真诚交往、真心交流,深度交融、亲如一家,齐庄村获得了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荣誉称号。(来源:平顶山市湛河区委宣传部 作者陈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