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2日,毛主席正在莫斯科进行访问。他向北京中南海发出一封紧急电报,说到斯大林已经同意周总理到莫斯科访问,重新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毛主席在电报中希望周总理能同中国贸易部长在一个星期内尽快动身前往莫斯科。此时,一个问题摆在周总理面前:究竟选谁来担任代总理呢?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一行人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开启一段崭新的访问旅程。这是中国自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毛主席第一次到其他国家进行访问。新中国成立刚不到三个月,毛主席就选择访问苏联,足见这次访问的重要性。毛主席的列车穿越中国国土,历经10天的时间,抵达正值寒冬的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这次访问主动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挑了一车来自江西本地的甜蜜桔、一车山东的铁杆大葱等特产作为礼物送给斯大林。苏联领导人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迎接仪式,欢迎毛主席等人的到来。毛主席还在迎接仪式上发表了一段讲话。毛主席此行可不是来苏联赏雪景的,他身上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不仅面临着发展的众多问题,还要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给出的外交难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军事包卫的政策,中国在这样政策的影响下,发展陷入被动的局面。毛主席访问苏联,就是想要主动出击,联合苏联一起解决这些难题。

毛主席与斯大林彼此交换了对于国际形势的认识及对中苏未来发展的判断。毛主席向斯大林表示,为了中苏关系友好发展,希望废除旧的中苏条约,签订一些新的条约。中苏之间的友好同盟条约是在二战之后签订的。当时国民党政府代表整个中国与苏联签订了这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而且同意苏联将旅顺港作为苏联的海军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中国主权的规定。毛主席访苏之行,就是要破除雅尔塔会议制定的协议,保护中国合法权益,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成果。因为周总理工作繁忙,要处理中国诸多要务,所以只让毛主席带领中国代表团前去访问。然而毛主席与苏联领导人的谈判起初并不是很顺利。

在谈判过程中,毛主席对斯大林谈论起彼得大帝,意在借这些典故向斯大林争取中国的权益。在大的方针路线上,毛主席出手是非常果断的。这次的中苏谈判,毛主席势在必得。可是斯大林不是很明白毛主席的思想线路。在斯大林看来,中国应该表现谦顺,至少要按照苏联的想法来。毛主席可不这么认为,中国要走自己的道路,怎么能按照苏联的指导来行事。

毛主席渐渐意识到,他与斯大林之间有可能起冲突,这样是不利于谈判进行的,他们之间要有一个人来起到中和作用。毛主席立刻想到了周总理。1950年1月,毛主席在苏联谈判不顺利的消息传回国内。毛主席的紧急电报中明确提出,要周总理务必在一周时间内尽快安排好国内的事情,然后启程来苏联进行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那边的谈判十分重要,国内的大事也等着人来处理。周总理陷入两难的局面。还好主席想到了这一点,在电报末尾作出指示,要求董必武担任代理总理的职务。在周总理访问苏联期间,让董必武全权处理国家事务。虽然我党人才济济,但是真正能担任代总理这个职务的人,是少之又少。毛主席给出的这个人选很快得到中央一致的认可。

董必武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由他担任代总理职务,几乎无人有不同意见。董必武出生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新中国成立那年,董必武已经63岁高龄。即便是毛主席见了他,也要称呼一声“董老”。由此可见,董必武在党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董必武是穷苦教师家庭出身。

虽然家境贫穷,董必武却有一颗赤胆侠心,立志于报效祖国。董必武没有因为教师家庭出身而拘泥于四书五经,把阅读的范围扩展到世界文化。他一早识破了清政府的腐朽,决定另谋出路。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毅然辞掉教师的工作,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在革命道路中,董必武发现中国社会底层的痛苦与黑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决定寻求一条拯救中国的道路。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浪潮传遍中国大地。董必武也卷入到学习马列思想的浪潮中去。他与革命先进人士共同讨论俄国的十月革命,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他们一致认为,中国想要进行彻底的革命,必须走马列的道路。五四爱国运动后,一大批中国学子将目光聚焦在中国的革命运动。

董必武把握时机,开办一所武汉中学。董必武知道,中国要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知识与思想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到前沿先进的思想,才能为革命提供后续的动力。他为武汉中学购置大量的进步书籍和书刊,还邀请许多革命进步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种子广泛播撒在中国的土壤上。

1920年,在董必武、陈潭秋等革命人士的组建下,武汉共产党有了早期的雏形。董必武在武汉各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举办读书会、学习会、思想交流会,引发一群又一群学子激发爱国的热情。这一时期,受到董必武等人的影响,武汉革命活动开展的数量达到顶峰。董必武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董必武由此结识毛主席。二人相见恨晚,坐在一起热情洋溢地讨论着中国未来的方向。他们交流着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见解与感悟。在此过程中,两人的革命友谊逐渐坚固。而后,董必武结合我党的革命同志,在湖南、湖北等地组织工人运动,领导了著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事件,推动了大革命的进展。

1927年,蒋介石背叛大革命,大肆迫害共产党进步人士。大革命由此中断,董必武甚至受到生命危胁。董必武秉承着一股不怕牺牲的精神,转入地下工作。同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董必武与宋庆龄等爱国人士联合发表声明,谴责蒋介石、汪精卫的不义行为。董必武是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

他既是国民党早期元老,又是共产党重要领导者。国共合作期间,董必武为两党合作做过大量工作。抗战爆发后,董必武创办《新华日报》,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暴行,呼吁中国两党团结抗战。董必武在国共两党高层都有结识的挚友,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来回奔走于两党之间,充当两党联系的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既争取两党共同合作,也毫不避讳地斥责国民党独裁的劣根性。除却联系两党共同进行抗日,董必武也联系海外华侨,致力于使中外达成统一抗日战线。抗战胜利以后,董必武站在我党立场上,为两党争取合作契机。他与毛主席有着一致的步调,不希望国家爆发内战,也不想看到两党针锋相对。

然而事与愿违,蒋介石还是不顾大局,发动内战。内战爆发后,毛主席与周总理回到延安,而董必武则愿意继续留在南京,时刻保持与民党党派的联系。董必武此举,意在通过和平的方式,做好国民党高层军官的思想工作。他不顾危险,为中国未来谋和平。在他的努力下,我党争取到很多有利于解放战争胜利的局面。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后期阶段,董必武担任华北解放区的主席。他领导华北人民进行战争中恢复生产的工作,在华北各地开展教育、培训等工作,不断培育各方人才。1949年3月,董必武带领华北人民政府入迁北平,与毛主席等人共同商议建国大计。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董必武高龄之躯站在主席身旁,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1月,毛主席电报发来,周总理即将前往莫斯科。董必武得知要让他担任代总理时,出于谦卑,一开始他拒绝了这个提议,但后又转念想到,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管理,否则会影响国家发展进程,董必武这才坚定地接下这个任务。1950年1月10日,周总理等人的列车驶出中国边界,开启莫斯科访问之旅。

董必武则同一时间担任中国代总理一职。两个月之后,周总理成功签订新的《中苏友好盟约条约》,返回到中国北京。董必武的代总理任期前后也就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看起来虽然十分短暂,但是新中国建设迅速,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开展,自然需要国务院的审批。董必武任职期间没有一刻是闲下来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各地才从战乱中得到喘息,又恰逢收成不好,全国很多地方的人民都没有饭吃。董必武上任之后,成立中央救灾委员会,调拨党员干部到饥荒严重的地方去考察,深入了解基层的情况。根据反馈到中央的情况,董必武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筹集到十几亿公斤的灾粮送往饥荒重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必武下达命令,指挥各地恢复生产,自力更生。赈灾与复工,双管齐下,最终使中国百姓顺利度过这次饥荒。为处理好国家事务,董必武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只休息5个小时,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处理公务。要知道,那时的董老已经64岁高龄。即便是年轻人都经不住这样的工作节奏。董必武为担起代总理的责任,尽心尽力地投入工作。

在他担任代总理期间,召开过数场大型会议,处理过50多件国家大事,使新中国有条不紊地进行发展。3月9日,周总理返回国内,董必武正式卸任代总理一职。他是中国“任职最短”的总理,却也是用尽一生为中国革命奉献心血的人。他是人民的榜样,向董必武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