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厦门12月18日电 (余乃鎏)见证工作成效、感受身边变化、明晰肩头责任……近日,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以下简称厦门市住建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赴湖里区禾山街道围里社区城中村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围里社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后的新景象、新变化。

活动中,与会人员先后参观走访了东围、金巷、西里等地,观摩村史墙、东围创意市集、会福茶馆等创意改造,切身感受围里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带给居民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员干部参访围里社现场。厦门市住建局供图

据悉,曾经的围里社以“脏乱差”出名,成为城市边缘地带,而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通过在空间梳理、硬件改造、景观提升、业态升级等方面积极作为,如今的围里社街巷整洁美观、产业焕新升级、文化氛围浓厚,成为集时尚、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居民休闲娱乐、潮流消费新地标。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学习,看到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从破题,到快速推进,再到成果初步显现,提振了信心,拓宽了思路,明晰了路径,丰富了内涵……”

其实,围里社从“城中村”变成“城中景”,既建出“城市范”又留住“烟火气”,让居民生活环境实现质的飞跃,是厦门近年来开展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受城中村新变化,感受改造工作成效。厦门市住建局供图

“两年多来,已实施现代化治理的71个城中村,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12月18日举行的“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厦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确立“一年试点、两年攻坚、三年全覆盖”的思路,明确用三年时间,着眼民生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引入市场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对全市108个城中村集中开展现代化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1个城中村完成现代化治理改造,并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在“环境更优美”方面,通过拆、清、整,腾出空间165万平方米;改造缆线5314千米、雨污管网281千米;建设垃圾屋200多个,配足配齐环卫设施;打造“微景观”“微公园”“夜景观”等绿化美化2000多处,实现城中村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到“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花”的转变。

在“居住更安全”方面,拆、改危房489栋,整治“三合一”场所12455处,完成消防技改22885处,增设微型消防站200多个,建设电动车集中充电场所1000多处;人脸识别、治安探头、物联传感等智能设施设备全覆盖……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治理城中村火灾事故和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43.97%、23.51%、10.96%。

在“生活更便利”方面,建设小公园、小广场、便民驿站等基础设施3000多项,新建停车场235处、新增停车位17584个;改造拓宽道路401公里,打通断头路100多条;改扩建超市、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1000多项;新增学位1533个、养老床位1206张,基本形成15分钟生活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明区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东山社展现村居新风貌。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在“居民收入更稳定”方面,取缔、转移、整改高危低效产业,开发旅游、夜市、休闲、观光等产业项目154个;培育网红打卡点100多处;新增就业岗位1626个,城中村居民基本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已启动治理的71个城中村五成以上集体收入超百万,平均增长35%”。

而在“治理更有序”方面,以城中村改造为新契机,建立“大党委”机制,搭建“大智慧”平台,实行“大物业”管理;试点推广“EPC+O”模式,实现投、融、建、管、运一体化;迭代升级4版标准指引,推出11项配套政策、2部法律规章和一批理论成果。

“城中村改造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事关城市发展,事关民生幸福……”厦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根据三年规划总体安排,在前期试点村建设基础上,重点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即着力解决发展成果共享问题、城中村治理常态长效问题、城中村改造多元投入问题以及城中村产业发展问题、智慧管理问题,“不断扎实推进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谱写厦门城中村综合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