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发布视频,吐槽一旅游景区“用假雪冒充真雪”,涉嫌欺骗游客。视频中,该网民称“雪景”实际上是由棉花、沙子等材料人工打造而成,“看雪景不如看视频中的景”。随后,该景区发布“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回应称:“雪景虽然并非真雪,但经过用心设计与布置,力求在视觉上达到与自然雪景相媲美的效果,景区希望通过‘造景’,为游客们提供一个如梦如幻、充满浪漫氛围的拍照胜地。”
同时,景区方面称,理解大家对于“真雪”的向往与期待,“真雪”戏雪区和“真冰”冰瀑区,由于天气原因,目前还未达到最佳观赏体验效果,大约在12月底或者1月初进入最佳观赏体验期,具体时间景区会通过官方账号及时告知大家,游客朋友们可以合理安排游玩时间。
入冬以来,依托寒冷天气的冰雪经济越来越“热”,黑龙江、河北等地的冰雪“新花样”频频冲上网络热榜。这些地方凭借独特的“冷资源”,在全国掀起一股冰雪消费热潮。其实,大家并不排斥人造“雪景”。比如,很多商场流行营造人造“雪景”,“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为商场增添了不少冬日浪漫氛围。消费者置身其中,或拍照打卡,或漫步赏景,也拉动了场人气,带动消了费。放眼全国,多数滑雪场都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冰,就连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也是需要人造冰雪技术支撑的。对此,公众是能理解与接受的。
问题是,该景区在此前营销“冰雪狂欢节”时,声称“打造的阿勒泰同款的雪乡雪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有人专门留言问是不是真雪,得到的是景区模糊的回应。消费者慕名而来,只能远远观瞧,难免失落。显然,大家所期待的是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的真实冰雪世界,是能够在皑皑白雪中尽情嬉戏、体验冰雪运动乐趣的场景。就算是为了安全、环保考虑,游客只能站在远处打卡拍照,也很难接受用棉花和白沙堆砌出的所谓“雪景”,难怪爆料者会说有被欺骗的感觉。天气条件不具备,可以晚些再开始营销推广。景区这种做法,着实是“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该景区的做法并非个例,这几年,人造冰瀑、雪景越来越多,在社交平台上,棉花、水管被吐槽的情况亦是层出不穷。《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总收入有望超7000亿元。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很多景区都想分一杯羹,上马了冰雪项目。但旅游说到底是为了满足情绪价值,一个文旅项目要给游客带来愉悦,本身质量得过硬之外,还要有情绪激励。
口碑是景区的生命,移动互联时代,任何问题都会被瞬间放大,藏是藏不住的。真雪假雪、能不能沉浸式体验应该提前明确公示,给予大家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靠视频滤镜和文字游戏,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最终受伤的还是景区自己。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