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想贬低民藏,总是拿一些个例来当普遍,比如那位著名的“国宝帮”,一句“你先别管微波炉专用,看这个苏麻离青料是不是真的”成了收藏界的笑柄。

这个事例不仅在藏界流传,还火出了圈外,一众年轻人都拿此事玩梗嘲笑,好像民藏界都是这样“固执偏见”的群体。

我们老老实实搞收藏的人,真是躺着也中枪。既然如此,我也来举几个例子好了。

齐慧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慧娟

数年前,一位妙龄女子带着一幅画,前去参加某电视台著名的鉴宝节目,这幅画名为《枫叶秋蝉图》,是齐白石先生在92岁高龄时灵感所至,绘就的一幅洒脱写意的作品。

几位专家看到如此名作登场,便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不一时,便有了结果,否决了这幅画是真迹。

原因很离谱,不是画作本身的问题,而是专家惯用的伎俩,转移话题用场外的原因来否定,他们这样说:“这幅画是齐白石老先生,当年送给弟子当作新婚礼物,怎么可能在你手上。”

齐白石与孙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与孙女

女子笑得很开心,她玩味地说道:“怎么就不能在我手上?”

专家团队依然是嘴硬,绝不承认这幅画在一个女子身上。但是有人开始提醒他们,这女子姓齐,要不要注意这个细节呢?

果然没多久,女子主动自报家门:“我叫齐慧娟,我的父亲是齐良末,而我的爷爷,就是齐白石!”

好嘛,闹了个天大的笑话,这幅画也不过是齐慧娟众多藏品的其中一件而已。此事流传已广,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后来还有人狡辩说就算是齐白石的孙女,也可能会撒谎。

好,那就继续举例。

长沙王玺金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王玺金印

十几年前,长沙警方破获了一个盗墓案件,追回了一批已经流向市场的文物。其中两件黄金文物,分别是西汉时期的长沙王金玺和金印,无疑是非常罕见的一级文物。

然而在定级的时候,专家们犯了难,因为不是直接从考古现场发掘的,而是从古玩市场追回,已经失去了“第一手”的证据。诸多专家一面说真一面说假,最后只能送到北京请“顶级专家”来鉴定。

结果直接上仪器测过之后,99%纯度的黄金,比四川太阳神鸟金饰纯度还高!专家们更不敢认了,认为汉朝不太可能有这种高超的冶金工艺,定级工作尴尬的卡住了。

后来还是警方提供第一手的照片和视频证据,证明这两件黄金文物是从古墓里盗出来的,这才帮专家们解了围,让文物终于有了“身份”。

《徐谓礼文书》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谓礼文书》局部

还有我提过很多次的南宋《徐谓礼文书》,现存南宋绝无仅有的一件文书,不论内容还是品相,都堪称孤品。

然而盗墓贼早在2006年就把这件绝世国宝盗出来了,总共17卷,在各大市场飘啊飘,流浪了好几年。盗墓贼还带着它大摇大摆的去拍卖行、博物馆、古玩市场以及私人藏家那里售卖。

结果因为文书保存得太好,硬如牛皮纸,违背了自然规律,不论是文博专家还是拍卖行的挂靠专家,甚至某位“马姓”大藏家,最后都认定这件文书是赝品。

还是靠浙江的一位南宋历史研究学者,用文书里的内容逐句推断,才最终认定真品,帮警方破了案。而文物鉴定专家们,发挥的作用,在哪里呢?

西王赏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王赏功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且大家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

当年数百枚“西王赏功”金、银、铜古币流向市场,有人向专家请教,结果他们说假的,因为这种古币历史上记载过只有几枚存世,怎么可能那么多?

结果几年后,张献忠“江口沉银”宝藏轰动世界。

再往前推,最顶尖的国宝如战国杜虎符、越王者旨於睗剑、西周晋侯苏钟等,此类民间或地摊发现的文物,刚开始都说是假的

只有出现像马承源此等有眼力有魄力的文博专家,才敢把这些流散在民间的文物,力排众议给其“身份”,让它们成为镇馆之宝。然而后来,马老也是因为某些“真假问题”遭到非议,结局很是不好,不禁令人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发现共同点了吗?相当一部分的文博专家,根本不具备鉴定真假的能力!

他们都是在文博工作很多年,根本没有实战过,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直接从古墓遗址里出来的,怎么可能会鉴定真假?

所以一旦碰到有难度的鉴定工作,那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都敢说“一眼假”,具体原因就是书里对不上、馆藏数量对不上、数据库里找不到。

甚至,我没见过,那就是假的!

这些滥竽充数的专家,却是当下的主流,有魄力的早被排挤走了。您说就这样的收藏环境,民间藏品到底要怎样才能获得“合法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