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孔祥熙假借去美国探望妻子的说辞,来躲避国内的局势,顺便去打探下美国的情况,为定居美国做好准备。在当时的中国,离乡远去一般是都会有旧友探望,而孔祥熙却是家中冷清,枯枝败叶满地,见此情此景,有感而发怒斥宋子文败国败家。
而宋子文也是早早的就瞧不起这位便宜姐夫了,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问题上,二者尖锐对立,而在各自势力发展之际却又表现出某种合作共赢的趋势,这一点似乎又触及到了蒋介石的利益,使其非常不满。
众所周知,二人在亲属关系算得上是连襟,为何却落得如此一个对立局面?而在这平静且澎湃的表面之上又是何人在中斡旋?蒋介石又是如何看待两人呢?
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自此开始,民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势力对峙发生变化。蒋,宋,孔三个家族相互联姻正式地捆绑在一起。蒋家凭借着其巨大的势力位居四大家族之首,而四大家族的人又隐隐约约展现出以蒋介石为首的趋势。在蒋介石把握政治军事政权的国民政府里,孔祥熙和宋子文又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总的来说,宋子文在蒋介石眼里就是一个管不住的人,出生在上海的他从小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青年时期的留学经验更是让他受益匪浅。在国外“直言不讳”的个性被带到了官场之上。他总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不管蒋介石同不同意他都会去试一试,所以就导致蒋介石非常的不喜欢他,“不听话”也让他特别的难以融入环境。当然他的经济才能也是非常出众的不然蒋介石也不会如此的纵容他。
从政治立场来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严重的影响着蒋介石对他的关注点。在当时的中国,政治思想都是分门别类的,宋子文曾一度被视为是左派分子,即使是来到了蒋介石的阵营,仍然没有抛弃掉这种观点,导致蒋介石身边的人几次想除掉他,作为一个混迹政治界的人,学会收敛情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而政治立场更是一个更为严肃的名牌,是否示众,还须思量,宋子文还是无法跳脱出这一点的。
所以直到最后蒋介石也是在他的日记里面写了这样一句话:宋子文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
而孔祥熙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具有传统思想的中国人,他自幼就是生活在中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是孔子传人,当然懂得如何在官场上逢源探路。虽然也曾赴美留学,但是西方思想还是无法撼动儒家传统思想的地位,再者孔家作为一个宦官家族又受蒋介石的器重,这时候,宋霭龄又将他往老将那里推荐,受到重用也只是时间问题。
自古以来,掌权者都比较喜欢听话的“大臣”,孔祥熙就是这样一个人,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推行传统文化的复辟,蒋介石和孔祥熙的想法就不谋而合,二者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孔祥熙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和事佬,为人宽容,不会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但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却也是奉行着一条不成文的准则:对蒋介石唯命是从,惟命是听。他很清楚,老蒋就是他的大腿,是他的金主爸爸。
1927年,南京政府内部矛盾加剧,汪精卫萌生出分裂思想,蒋介石被迫下野,这个时候,没有人帮助他,只有孔祥熙站了出来,为了策划蒋介石再次上台,孔祥熙奔走各地,拉拢各方,疏通关系,最终找到了冯玉祥这个愿意投资的人,二者发出以“联合团结”为主题的通电,才使得蒋介石复职。
1928年,蒋介石就恢复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他对孔祥熙等人奔走相救是无比的感谢:“诸君为救我,是如此的尽心尽力,殚精竭虑。我蒋介石是不会忘了你们的,尤其是你孔祥熙,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
自此,孔祥熙的官途是一片坦荡,1928年二月就被任命为“国府委员”,所以蒋介石也认为他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这样看来二人是两个极端,一个唯唯诺诺无比忠诚,一个整天不听话还捣鼓新式思想,这也就注定了二人必有冲突,同样也是相互制衡的。
早在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姐姐宋霭龄结婚之时,二人的矛盾的种子就已经悄然种下。当时宋子文的心里满是疑问:如此相貌平平,中庸至极的人是如何娶到自己貌美如花的的姐姐呢?从心底就看不起这位“姐夫”。但在表面上,他俩又是客客气气的,利益不同。立场相对,注定了二人的结局。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一句话:“你可能在某些时候骗过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候骗过某些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骗过所有的人。”随着二人势力的不断发展,他们的矛盾也在堆积着,在明面上,他们是亲戚是朋友是连襟,在暗地里却是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得不可开交。
最终他们的矛盾还是爆发了,1933年,孔祥熙被任命为中央银行的总裁,负责管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和税收以及国家债券的发放。由于蒋介石的绥靖政策,导致对日本侵略之举一味地忍让,最终东北沦陷,财政税收进一步的减少。
相较于对外,蒋介石更喜欢“剿共”,税收源头在减少军费开支却在不断地加大,军费甚至占据了国民政府收入的全部,维持经济运转的大任就落到了孔祥熙的头上,据数据记载,当时的中央银行的总收入已经不足每月700万元。
孔祥熙为了维持运转,不得已发行大量的国债和到处借款。这一举措直接触及到了宋子文的底线,宋子文作为财政部长,理应拥有着管理国家财政的权利,但是蒋介石却没有问过他的意见,直接默许了孔祥熙发行的债卷和借款。
受到欺骗的宋子文异常愤怒,而他是非常支持抗日的,大量“剿共”债卷的发行让“抗日”的债卷受到压制无法发挥,抗日力量也是无法发展壮大。特别是当他回到国内后,拿到手下的报告,国内的财政赤字因为军费又增加了6000万元,更是让他直接产生了卸任的想法,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信任蒋介石最后一次——去南京见他。
老蒋在得知宋子文即将前来面会自己的消息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一旦放任着两人相互争斗,最后只会一家独大威胁自己的地位。但是这次自己是矛盾中心,那么该如何解决,如何限制此二人,如何掌握这两个极端呢?
这时候一个神秘人站了出来,她就是孔祥熙的妻子,宋子文的姐姐——宋霭龄。作为一手策划了蒋宋联姻的幕后之人,她总是能将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和宋家的财产和英美背景结合起来,从而促进蒋宋家族的发展。
她建议,重用孔祥熙,但是又不在原则上放弃宋子文,让二者相互制衡,才能遏制住他们在冲突中寻找利益发展的局面,从而将蒋宋之间的矛盾调转到孔宋之间。很快蒋介石就将这个理论赋予了实践,他先是在会面之时打了宋子文一耳光,逼迫其退位,然后迅速的让孔祥熙上位,一个自己能掌控的人和一个无法预料的人才,他还是能够分明白二者的区别的。
孔祥熙一上任,就切断了一切宋子文原有的渠道和手段,想将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宋子文困死在这个职位上,直到这时,宋子文才领会到这个“便宜姐夫”的厉害,自此,二人的矛盾被搬到了正面。
而在暗处的蒋介石和宋霭龄却将这种对立看的一清二楚,二人也清楚这种情况之时暂时的,很快,宋子文的反击就开始了。
在官场上,宋子文可能打不过孔祥熙,但是在金融方面,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他买通了交通银行帮助中国银行和孔祥熙掌握的中央银行对着干,孔祥熙能想到的经济政策,宋子文总是比他先一步想到,并且,宋子文还擅长“挖墙脚”,在人事领域,宋子文大行其道,关务署署长关吉玉,盐务总局局长缨秋杰等都是他的亲信。大量人才的流失让孔祥熙焦头烂额。
但是事实摆在眼前,直到1953年,宋子文领导的中国银行,存款比中央银行多百分之一百五是,现金储备多百分之五十,证券资产多将近百分之三百,宋子文的复仇计划成功打压了孔祥熙的势力,让他吃足了苦头。
在二者相斗的间隙,宋霭龄给蒋介石提出了一条让其为之称快的建议:既然二者的矛盾是不可避免不可调和的,那么我们应当成为一个天平,而天平的下方则是深渊,谁过重了,就得让出资源,加重对方,让自己逃离深渊。
在现实中,应该适当地给孔祥熙一个肥差,但又在暗地里给宋子文一些个政策,让他有与孔祥熙对立的资本,客观上有让孔祥熙自傲,认为自己得宠天下第一。这时,宋子文的竞争压力前来,让他具有危机感,让他害怕失去这一切,就会求着蒋介石来平衡两人的关系,这样宋子文虽然下野了,但是却没有失去势力,但也无法继续发展。
随着抗战的爆发,越发地证明了宋霭龄的正确。
日军侵华使得国内的经济压力剧增,为了集中财力,宋子成立了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名银行组成的“四行联合办事处”,自己主持大权,在孔祥熙得知后,立刻就派遣自己的儿子前往上海夺权,南京的陷落,导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夺权暂且被搁置。但是孔祥熙并没有放弃对此事的关注,在国内情况稳定之后迅速的在武汉恢复了“四行联合办事处”并任命自己为主任。宋子文也很聪明,他躲到香港不再理会“四联总处”的一切事务。
很快,孔祥熙就发现这个阻止似乎就只有他一个中央银行在发挥作用,其他三行都是貌合神离,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最后将蒋介石抬出来让其出面兼任主任才缓解了这个局面。
对于宋子文的各种“攻击”与“报复”,孔祥熙也是想找机会复仇的,但是无论怎么“复仇”都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经济大权永远掌握蒋介石的手中,而蒋介石的利益孔祥熙也是不敢触动,再者都是从事经济行业,又很多的问题都是能够达到一致的,即使他们在利益上又诸多矛盾的地方,也无法真正的动起手来,所以,孔祥熙更多是威慑和警告,他总是给宋子文强调,事情不能做的太过分了。
但很快,蒋介石意识到,宋氏家族“捞钱”的速度过于快了,他们在想尽一切办法用阴谋骗取中国人的财产,这让蒋介石非常愤怒,于是他又给了孔祥熙额外的权力,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形成了一种很微妙的制衡。
所以我们总的来看,按照宋霭龄和蒋介石的想法,正是由于担心和畏惧不受控制的宋子文势力过于强大,所以赋予了孔祥熙官方的金钱和权力,让可控的他取宋子文而代之,但是二者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视为弃子的宋子文又产生了牵制孔祥熙的作用,所以又被利用了起来。从而形成了蒋介石的经济原则:在财政上,首先依靠孔祥熙,其次就是宋子文了。
但在抗战后期,这种畸形的平衡逐渐被打破。宋子文在背后派遣亲信在美国散布孔祥熙的儿女生活奢靡的谣言,说他贪官腐败,任人唯亲。这在当时很注重诚信的美国人眼里,是很大的问题,当时的总统罗斯福就非常认同这一点。
1941年,孔祥熙作为财政部长前往“国际货币基金会议”,和美方谈论战时欠款的问题时,由于语言不当,得罪了人。当即,美国罗斯福总统就直接建议蒋介石换掉这个财政部长,蒋介石没办法,只好搬出了前任财政部长宋子文。
在宋子文与正与美方洽谈之际,宋霭龄又站了出来,向蒋介石进谏到:孔祥熙已经是失势了,这时候该重用宋子文了。直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人疑惑,宋霭龄不是孔祥熙的妻子吗?为什么不帮着他反而拉他下水。
但我们宋霭龄的角度来看,无论谁得势她都是能够从中获取好处的。
1944年12月,宋子文重新上任财务部长,他甚至给孔祥熙打了电话以示“安慰”。
孔祥熙对于这样的结果是必然不能接受的,他知道,宋子文这种官场书呆子是绝对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在背后搞鬼,但是他肯定参与了。况且,他自认为并不是斗不过宋子文,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往往在后面捅他刀子是最亲密的人,也是他最不可能想到的人。
就这样,在宋霭龄的安排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所有财产都被以宋霭龄为首的宋氏家族给掌握住了。在这个背景之下,肯定包含了蒋介石对此的默许。
要知道,在宋家宋霭龄才是真正的幕后操作者,孔祥熙和宋子文或许都是他的一个执行者,而在这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则是蒋介石。
宋霭龄精明厉害,蒋介石也是怕她三分,在她的操作下,宋家财势不断的扩大。众所周知,做官的人获取大量钱财的办法就是从中贪污,没过多久,国民党检察院发现,在抗战胜利之前发行的国债和六千万两黄金不翼而飞,如此庞大财产消失,直接给宋子文扣上了“不善理财”的帽子,逐渐被宋霭龄架空,最终被免去了财务部长的职责。
故此,前文所讲的孔祥熙的怒斥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宋霭龄利用他们的相互争斗掏空国家财产,可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蒋介石的基础之上。随着蒋介石在大陆的失败,二人最终也是落了个客死他乡的结局。
起初蒋介石只是想转移矛盾焦点,但是却是意外地促进了二人的势力发展。但是宋霭龄的出现,这个精明的女人出现得以让孔祥熙和宋子文相互制衡。
时势造英雄,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会因为这一两朵小浪花而改变方向的,顺势而为才是大道。宋霭龄的出面让蒋介石找到了正确的处理财政的方法,但是他的道路始终不是大势所趋,最终的失败就像孔宋二人一样,无可避免也无法挽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