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布制作是关岭自治县布依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布料厚实耐磨,素有“土呢子”之称,其色泽蓝里带青,青中透红,古朴自然,独具风格,具有冬暖夏爽、透气吸汗的特点,是布依族同胞制作衣物和床被、床单等的上好布料。
牵纱
在关岭自治县辖区内的布依族先民们自古生息繁衍于北盘江流域,男子农耕渔猎,女子织布染衣,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架纺织车,土布制作则成为每一名布依族女子必须掌握的技艺。
牵纱
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具有自纺、自织、自染的特征,从纺线到染布需要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由于制作过程过于复杂,加上布依族没有文字,因此长期以来这门技艺全靠言传身教进行传承。2007年,关岭自治县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用土布制作成的各种衣、裤、裙子、围裙、飘带、系带、花鞋等制品,式样古朴典雅,落落大方。土布上还有柳条、格子、斗纹、斜纹等纹理和深蓝、浅蓝、白色的变化,进一步增加了布料的美感。”关岭自治县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传承人韦敏说道。
牵纱
布依族土布制作的水平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其工艺本身既记录了布依族纺织业的发展过程,又反映了布依族各个历史时期的农耕状况,其制作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布依族人民自古凝聚和传承的智慧结晶,始终与布依族的审美、生活、文化生息与共。
布依族土布制作人韦国兰从10多岁开始便跟着母亲学习制作土布,从最开始的土布帕子、头巾到布匹、衣服,可以说布依族土布制作和服饰制作陪伴了她的一生,如今虽已年过古稀,都还亲手制作土布,并努力传授这项技艺给村里的年轻人。
煮线
在与土布制作传承人和制作人的沟通中,记者了解到制作土布工序繁杂,但最为主要的是煮线、牵纱、织布和染布四个环节。煮线要用控米后的米汤浸煮,一直煮至线拉开不起毛才行,这样能够有效增加线的硬度,以便于后续的牵纱和织布;牵纱是将已纺好的棉线牵成经纱的过程,牵纱时要左手持牵线机于两个木桩之间,来回走动牵线,其间可根据织布的宽度来决定牵纱的层数,牵线完毕后还要经过竹刷梳理,并把每一根线穿在筘上,而后将穿过筘的棉线整齐地裹到裹线筒中,并安装到织机上才能织布;织布则是编织布的纬纱的过程,织布时,织布者要坐在织机前端,双脚轮换踩踏板,控制上下两层经纱,双手左右丢梭,左右轮流拉动筘架,将编织好的纬纱扎紧,以保证布的密度;土布制好之后,将布放进用蓝靛、蒿枝、青杠树皮等天然植物材料作为染料,并已配置好比例的染缸中,大约30分钟将布捞起一次,待晾干后又再次放入缸中,如此反复数次,直至土布颜色达到所需要的深度,才将布取出,放入清水中清洗、晾干。棉布呈深蓝色后,还需在晴天将青杠树皮放入锅中熬出红色原料,把蓝色棉布放入锅中浸湿后捞出,铺在干净的地面上晒干,再经反复多次地浸湿、晒干、捶打,直至土布略透红、发光方可。
织布
韦敏表示:“布依族土布制作是布依族服饰的根本,也是我们布依族文化的体现,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希望从我做起,通过一代代布依族儿女的努力,在工艺、图案、纹理、款式上不断更新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去喜爱、去传承,把从前辈手中接续下来的这门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染布
每一匹土布都承载着属于布依族的故事,无论岁月更迭,星霜荏苒,崇尚自然的布依族儿女用勤劳和质朴把时光织进土布的经纬当中,融进血脉,融入生活,在新的时代展现新的光彩。
【声明】
以上信息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记者@高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