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项目入选《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是北京市唯一入选项目。作为“增绿减碳”的代表,通过建设地源热泵能源站、分布式光伏、水蓄能等技术实现区域“增绿”,又通过建筑绿色化、交通电气化、智慧能源管理和碳资产管理等方式促进区域的“减碳”。预计2025年全年负碳排放3364吨,实现区域全面“零碳”目标。城市绿心如何做到近零碳排放?这些低碳应用场景和经验如何快速推广?《副中心会客厅》带您一同了解。

·本期嘉宾

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宏宇

1、在城市绿心,都有哪些地方会产生碳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绿心在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在灌溉养护、交通运输、日常办公、园区照明、建筑空调、游乐设施方面产生碳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如何增绿?——绿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电,是指在发电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这种电力对环境的冲击影响较低,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等。在中国,太阳能和风能是绿电的主要来源。绿电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绿心通过两个方面的实践和突破,来推动能源低碳化供给。

•本地可再生能源充分挖掘,能用尽用

第一是让建筑利用地下能源建筑运行能耗60%都是由供热供冷产生,所以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和公园配套建筑为了大幅降低能耗及碳排放,都采用了利用地热能的地源热泵系统作为能量来源,以热泵为主的能源站承担园区80%以上供热量,年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吨。

第二是让建筑本身可以发电,通过“屋顶光伏+储能+交直流微网技术”,为建筑供应绿色电力,三大建筑屋顶安装光伏172.4千瓦,东方化工厂原址厂房安装光伏388千瓦,年发电量约62万千瓦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策略,最大可能保障建筑用电优先使用来自光伏发电。

•外部引入绿电,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供应和消费比重

在城市绿心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示范,2023年促成完成绿电交易18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87吨。2024年预计外购绿电800万千万时,2025年预计三大建筑全部实现绿电外购,将大幅提升城市绿心的绿电使用占比。

3、如何减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色建筑

三大文化建筑实施公共建筑绿建三星标准,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用技术措施共计11项,主要包括地源热泵集中供冷/热、室外海绵城市设计、光伏发电、采用节能机电系统等。通过采用各种节能措施,建筑本体节能提高30%,相比同类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万吨(约9457吨)。

老旧厂房则实施建筑技术改造二星标准,更新改造为公共服务、文化展示和体育休闲等多功能消费综合体,植入城市功能促进城市更新,从消费侧根本上节能、提效、降碳。

•绿色交通

城市绿心从电气化替代及充电服务两方面进行保障。电气化替代方面,设置绿心内部电动摆渡车、观光车、小型货运车接驳运送各类人员及物资,全面配备电动清洁车、电动巡逻车等。充电服务保障方面,配置电动汽车充电桩、专用车辆充电桩,在绿心公共停车场按停车位的20%配置充电桩;同时正在研究充电桩升级工作,引导新能源车主有序错峰充电,参与电网智能互动。

•智慧能源管理

内部构建以能耗数据为核心的能碳管理智慧平台,接入城市绿心能源站、用水、用气等能耗数据,开展多维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区域用能集中优化,通过以电折碳的方式,实时跟踪绿心碳排放情况,提升区域全生命周期碳资产管理水平。

•碳资产管理

城市绿心联合通州区电力公司和首都碳监测服务平台,打造城市绿心园区级碳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园区“电碳一张图”,推演和建设碳中和路径,建立碳积分机制,推进碳普惠应用,为与碳市场接轨打下基础。

4、城市绿心经验的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绿心日常生产运转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消耗,剩余少量源自燃气消耗,电力消耗预计2025年全部实现绿电供应,所以电力实现了零排放;同时城市绿心凭借大尺度的绿化空间,园区植被每年可以形成5000余吨碳汇,抵消少量燃气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经过测算2025年可以实现3364吨“负碳盈余”。

城市绿心是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率先实现近零碳排放区域,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典型实践,其建设理念对副中心其余城市组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示范借鉴意义,目前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老厂房改造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了复制和推广。

城市绿心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全环节节能降碳,建立了以平台型电网企业与终端型用能企业联合工作机制,相关做法、理念在未来大型城市开展生态治理与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方面具有较强的推广前景。

微信编辑:王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