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艺考改革后,教育部鼓励校考高校结合专业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文化课占比的提高,对艺考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上戏附中”)作为一所“戏剧教育”特色的普通高中,在2019年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学校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走艺考之路,近几年,在其余三分之一的“文化生”中,也有学生耳濡目染中喜欢上了艺术,在高考中实现“跨界”。
现任校长徐鸣说:“我们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新青年的福地,艺术家的摇篮’。”
打造“双向流动机制”
“文化生”也能走艺考之路
采访当天,第一教育走进上戏附中校长徐鸣的办公室,她正在翻看前一天学生活动的照片,“从前任校长肖英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一年多里,我常常被附中孩子脸上的笑容和眼里的光打动。清晨,我来到学校会看到学生在练早功、在钢琴前即兴弹奏、在形体房里排练……”
这浓厚的艺术氛围也感染着非艺术班的学生,徐鸣和小编分享了一位毕业生的故事。
男生小朱(化名)目前就读于北京联合大学的表演专业,曾经的他是一位体重210斤的“小胖墩”,时常对着镜子幻想自己瘦下来的样子。
后来,他考入了上戏附中,以“文化生”的身份考进入普通班就读,“那个暑假,高中班主任来家访,他让我担任数学课代表,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老师给我介绍,学校里除了普通班和艺术班,还有‘A+实验班’,如果我之后文化课成绩达标,并通过艺术专业考试后,就可以转班,这也成为了我的目标。”小朱回忆。
进入上戏附中后,小朱开始努力减肥,在高一时,尝试转班,但失败了。他暗自下定决心:“明年我一定可以转班成功,并站上艺术节的舞台。”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二那年,他顺利通过考试,如愿成为了“A+实验班”的一名艺术生,体重也顺利减到了150斤以下。
“近几年,上戏附中开展了‘教育魔方’个性化教育教学研究,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成长支持,其中就包括‘A+实验班’的实施、艺术班和普通班双向流动机制、高一物化分层、高二语文阅读和写作分类指导、高三班级动态管理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徐鸣介绍。
2024年艺考生
全部被本科院校录取
“去年是艺考改革后的第一年,我们学校的考生全部被本科院校成功录取。”徐鸣自豪地说,“今年,上戏附中还有一位学生成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艺术专业,该专业对于绘画和文化专业要求都很高。她的录取也实现了学校“清北交附”零的突破。”
据悉,2004年,学校在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基础上增设了艺术专业类课程,其中,艺术特色班设表演(含音乐剧)、播音与主持、舞台美术设计等三大艺术专业,面向全市招生。
徐鸣介绍,为了平衡好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艺术专业课学习,每周的专业课时间安排在周五下午和周日下午,每个半天5课时,“因为我们是全市招生,有些家距离比较远的学生还要住宿,他们也是挺不容易的。”
上戏附中打造了3类艺术专业梯度课程,分别为针对艺术专业的戏剧强基课程以及面向全员的戏剧素养课程和戏剧实践课程。
戏剧强基课程面向艺术专业班学生开设,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规范的教学模式,精进学生的艺术技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
戏剧实践课程通过延展时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与实践机会,提升艺术实践能力,学生参与到每年的艺术节、戏剧节、暑期“艺”站等实践活动。
戏剧素养课程则面向全体学生,学校通过整合多样戏剧资源,为学生提供讲座、戏剧、展览等丰富的艺术体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综合戏剧艺术素养,“近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其莲带领团队为学生带来了音乐剧《悲惨世界》,我们希望学生能从艺术作品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拓宽视野。”徐鸣告诉第一教育。
一所能让学生感到幸福的学校
中午时分,走在上戏附中的校园里,好像走进了一个大型片场。
“这是学校的‘午间艺术荟’时间,这不但充实了学生午间时光,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提升自信的舞台。这项活动由班级场、季度场、特别场三个层次构成,形成了观众与演出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双向互动模式。”校长徐鸣介绍。
让她印象很深的是,几位学生曾为了排演一部戏剧,来询问她能否借用办公楼的阳台,想要把阳台用作戏剧舞台,“对面教学楼窗口成为了观众席,他们打破了传统剧场的概念,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体验。”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团队在戏剧排演上有所创新,走出了舞台,把校园当成他们的沉浸式剧场,“现在的年轻一代有着打破传统的冲动,这往往是创新的开始。我们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想法,鼓励他们去勇敢尝试。”徐鸣告诉第一教育。
有了先前的尝试,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导自演了沉浸式戏剧《当归故里》,改编自大英博物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失踪事件。“他们的创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通过一次次活动充分提升。每次的‘午间艺术荟’,学校都放手让学生在安全范围内尝试,活动编排、海报宣传、人员组织、音控灯控等工作全部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徐鸣说。
多年来,基于“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上戏附中在个性化“3D”课程架构下开发了一系列“幸福特色课程”,如幸福修养课程、幸福主题课程、幸福之旅课程等。
每年的“学长归来”活动广受学生的欢迎,这也是幸福讲坛课程的品牌子项目之一,学校每年邀请毕业校友回母校,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适切的建议。自2015年起,已经有上百位优秀毕业生校友回到母校。
2023年,上戏附中2013届毕业生许魏洲带着自己的电影作品《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回母校
此外,2014年起,学校每年坚持举办“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余秋雨、濮存昕、白岩松等20余位文化名家来校进行授课与讲座,学生与名家当面互动,提升自身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演员濮存昕为学生现场指导
除了为本校学生营造浓厚的戏剧氛围,上戏附中的戏剧教育资源也辐射了全区的青少年。今年,上戏附中成立了“大中小学‘戏剧+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学校的《高中“戏剧+思政”育人方式的整体建构和实践路径的研究》也已成功申报市级课题。
作为静安校园戏剧联盟盟主学校,上戏附中一直致力于构建“戏剧+思政”教育共同体,通过“戏剧种子教师孵化项目”、戏剧普及课、大中小戏剧实践场等,让更多孩子走进戏剧、爱上戏剧。
“大中小学‘戏剧+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正式启动
小小十亩地
成就无数大梦想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曾这样评价上戏附中:“大家如果到上戏附中这十亩地的小小校园看,你发现它是精心布置的,它是有文化的,有历史厚重感的。每一个建筑、每一个角落都有艺术的气息和文化的积淀。”
追溯上戏附中的历史,最早可以到近百年前的1925年,旅沪英侨亚娜女士为表达对友人培成博士的崇敬之情,创办了培成女校,经过多次重整后更名为上海市培进中学,曾培养了著名学者余秋雨、新闻专家盛重庆、数学特级教师顾鸿达等一大批各领域名家大师。
2004年8月,静安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戏剧学院正式签约,原上海市培进中学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借助上海戏剧学院的优质资源,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享受一流的大学师资和课程,并得到专业的指导,“上戏70%的老师都来我们学校上过课,这样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专家团队,为学生的艺术专业成长起到引领作用。”徐鸣表示。
近几年,上戏附中每年为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输送大批优秀艺术人才。校长徐鸣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戏剧教育”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更多元的平台,以此来撬动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
文字:王佳依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