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志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赣南是丘陵地带,山河小溪众多,高山急流不少,矿产资源丰富,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自然蕴藏着许多精美的奇石,几乎每个县都有彰显本地特色的石头,而彩陶石无疑是赣南最独特、最有代表性的奇石

“赣南彩陶石”是赣江二级支流桃江信丰至赣县区域出产的一种彩石,尤其是从信丰五羊村至赣县区王母渡镇河段最为漂亮,它们形状各异,色彩斑斓,陶釉明显,图案众多,分布零散,混杂在鹅卵石和河沙之中。它的发现是2003年由石友李章泓在河边采挖中药材时偶然发现,引起了一些石友关注,不断有人去捡拾这种石头,推向市场慢慢扩大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有识之士的引导(赣州市原政协副主席雷汉生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对这种石头的母源、成因、性状以及赏玩等,作了详细的研究和介绍,出了一本专著《赣南彩陶石》),以及右友、石农的赏石水平逐步提高,大家开始由纯粹的追求色彩,转向欣赏质地、画面、造型,水冲度、色艳肌瓷、观赏价值较高的彩陶石。一批敬业人士因共同的爱好与愿望抱团发展,成立了江西省彩陶石专业协会、组织早市,开设店铺,营造奇石市场,积极参加各地奇石展览会,浓墨重彩推销赣南彩石,由此得到了外地广大石友的认可,并有名声鹊起之势。

不少奇石爱好者涌入赣州,探索、欣赏、购买赣南彩石,精品高价的信息频出,更加激发了本地石友的信心,也引起了国内大伽的重视,一些资深赏石专家涉足本地指导,认为赣南彩陶与广西合山的彩陶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取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于是专业协会成员集思广益,深入实地考察、调研,依据《赣县志》王母渡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和大多数“彩石”集中在赣县区王母渡镇河段里的现状,2018年初把这种“彩石”命名为“王母彩“,2020年列入《中国赏石大辞典》,正式荣登江西四大名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母渡系赣县区南山片的一个大圩镇。古时候,王母渡圩场还是一片樟树林,穿过樟树林才能到桃江河边,两岸来往的行人都是靠竹筏摆渡,遇到下雨涨水很不安全。渡口河畔,有一座佛楼,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佛楼脚下搭一草棚,一个孤独的王姓老婆婆在此照看佛楼,同时在渡口卖茶水小吃。

王婆婆为人贤惠,生活节俭,心地善良,用常年省下来的钱,请石匠在渡口修筑了一座码头,又请木匠造了四条船,每条船还雇了一名船工。从此,人们过渡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过往行人被王婆婆善举所感动,许多人捐田、捐粮、捐钱、资助船工工钱。有了船过渡,方便了来往的行人,人多了就有人携家带小在此定居,兴办商业,渡口走向兴旺,逐渐形成了王母渡圩市。

开圩不久,王婆婆却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王婆婆,便把圩名定为“王母渡”。同时,圩上人还在佛楼脚下的码头旁,立了石碑,上刻“王母渡”三个大字。《赣县志》记载了“王母渡”这个名称的来历。同时,还有民间传说:王母渡是王母娘娘施法建渡口造福于民,并把河里的石头点化成了五彩斑斓的彩石,以致于我们今天才能见到如此绚丽的奇石。

这些故事、传说,自然为“王母彩”的来历增添了几份神秘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赣南彩陶石应该是酸性岩体中的沉积变质岩,是亿万年前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受到沉积和热液的作用而成的。在沉积过程中,一些有色的化学物质如铁、锰、铜、钴、镍等元素,因温度、压力与其它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结晶而成。另一种方式是地热液从地下岩石中喷出,经过长时间的水热反应,这些热液中的矿物质开始沉积结晶,最终形成了彩陶石或彩石山。

经赣南地质调查大队中心实验室检测化验,赣南彩陶石的内部元素成分主要有:Sio2/69.17% (二氧化硅) 、Al2o3/11.72% (氧化铝)、 Cao/4.15% (氧化钙)、 Mgo/2.5% (氧化镁) 、Fe2o3/3.15% (氧化铁)、 K2o/2.28% (氧化钾) 、Na2o/2.73% (氧化钠)、 Tio2/0.11% (二氧化钛) 八种。众多的元素与亿万年风霜热焰的浸蚀和沉积,使得赣南彩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色彩丰富、形奇不异、圆角块状、陶瓷釉面、水冲度好、光泽亮丽、细腻光滑、构图明显、让人遐想。

经地质部门鉴定,赣南彩陶石无毒、无害、零辐射,硬度在6.5 ~7 之间。最突出的特征是其颜色丰富,几乎涵盖了色谱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但主要以绿、黄、红三色为基调,绿有浅绿、翠绿、草绿、墨绿;黄也有淡黄、土黄和橙黄;红可分暗红、粉红、鲜红、大红等。色彩相互混合搭配,五彩缤纷,且表里如一,象征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纯朴勤劳。

“赣南彩陶石”的肌理、纹理变化多样,有的可循规则、规律,也有的纹理、线条无规则,不管那种情况,都是纹理线条与颜色搭配,形成图案,有的整洁、明快,一目了然,主题突出;有的错综复杂,主题众多而不清晰;还有的错落有致,画面意境深远,形成一定的韵味,天然造出许多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已探明,赣南彩陶石主要分布在赣州信丰至赣县区的桃江区域,以及信丰天华山及附近,南康、安远、于都、会昌、兴国也有母岩的发现。赣南彩陶石山料石储量比较大,有利于开发利用,其山石硬而粗糙,色彩依附在褐色的表皮下,打磨以后,才见其艳丽的面目;而穿过天华山的桃江,却是出水料石的好地方。

穿山而过的桃江河流域,两岸相对狭窄,河水受石头的阻击,异常湍急。带着砾石、泥沙冲刷磨砺而滚落河里和河床上原有的彩陶石,从上游冲刷到下游,彩石越冲越滚越小、越漂亮,尤其是在水急、有落差、回湾的地方,石头冲刷得光滑、干净、绚丽,亮气,又易沉淀下来。

信丰桃江五羊村到赣县王母渡立濑村就是这种地段。“濑”,意为水受到阻击的急流,形象地说明了这个地段原本就是水流川急的地方,那些粗糙的彩石经过这里的水力加工,更艳、更靓、更丝滑,变成了色彩鲜艳、千姿百态、人见人爱的观赏品和艺术收藏品;而冲刷到赣江吉安段,彩陶石基本成了小米粒、手把件,可见水的柔性力量,正所谓“水滴石穿”,那是何等的功力和壮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赣南彩陶石一经问世,就引起广大石友的青睐和被追棒,众多爱好者沉迷于它那美丽的颜容、瓷化的石肌和逼真各异的画面意境之中,纷纷踏脚出产地,想尽办法捡拾、收购,投放市场,并从理论上探究其成因、原理和价值,搜索相关资料,为彩石正名身份,为宣传打通渠道。

积极的推广,巨大的影响,使赣南彩陶价位节节攀升,绽放了耀眼的光芒。但目前受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和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制约,奇石市场疲软,彩陶石少有鲜见,更不易发现彩陶精品(专卖店有,价位却是离谱惊人),于是乎市场流动缓慢,难以拓展到区域外,也少见外地石友踪影。

名动一时的赣南彩陶石陷落了发展瓶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行业受到冲击,市场购买力减弱;二是政府对环境的保护、河床的控制,不允许乱挖、乱刨,出货越来越少;三是彩陶精品本身储量不大,加之个人收藏、保护意识增强,自然难觅;四是少数人的观念重在价格、不重视价值(文化的附加值),混淆了石与玉的区别(一块精品彩石动辄喊价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都想着发财,没有想到应先让其传播扬名,从而积极打造营商环境);五是宣传标准不一,口径不一,不能让外人清楚了解赣南彩陶石的特点、价值所在,让人明明白白消费,感到物有所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宣传标准不一,口径不一问题,对赣南彩陶石的取名(已取名“王母彩”),我就认为存在不便宣传、有让人产生歧义的之不足,值得商榷。无论是“赣南彩”,还是“王母彩”,都不好理解这是奇石的称谓,远在外省的奇石爱好者和收藏家,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单看名称,不一定想到这是奇石。因此,我认为取名“赣南彩石或赣南王母彩”更准确,因为全国各地奇石取名都会遵行冠以本区域名称的惯例,以融入地方文化的宣传名片中。再者赣南是连片山区,具备大江大河、高山狭谷出好石的条件,而且这种彩石不仅王母渡有,赣南其它县区也有发现。

当然,市场的推广宣传主要还是靠政府的扶持,石友们也应该团结起来,做好赣南彩石特点和评价等次标准的传播,多做鉴赏知识的交流,让想了解、想购买和要卖出的爱好者,都遵守“合理的品相对合理的价格,加上你符合实际的宣传,就是这块奇石的价值”的原则。如此统一宣传,才能真正发挥出地方奇石文化的品牌效应。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采用自江西省观赏石协会王母彩专业委员会长胡忠先生的《王母彩》一书)

供图邓志卫(路开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志卫,江西赣州人,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省级义务教育评估专家。现退休。赣州市章贡区作家协会会员。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如需采用,请联系13870789598

微信号:路开文化

 【路开原创】赣南彩陶石的前生今世(邓志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路开原创】赣南彩陶石的前生今世(邓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