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国十大医学研究评选活动拉开帷幕,2024年我国科学家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科研实力的显著提升,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斯医学已经连续7年发布了年度十大医学研究进展。今年我们依旧通过线上评选的方式,评出“2024年度最受瞩目的中国十大医学研究”,这些研究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引领性,在推进医疗实践、改善医疗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顾这一年,中国科学家在内分泌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那么,究竟有哪些研究能够荣登年度十大医学之列呢?

梅斯医学诚邀您一起票选出年度十大研究,投下您宝贵的一票

1. 评选活动中,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持正常的心态参与投票。

2. 禁止任何人采用任何形式进行刷票,投票以后台实时监测的真实数据为准,恶意刷票数据将做无效处理。

3. 本次投票按照投票结果及专家评分,评选出的“2024年度中国肿瘤领域的十大医学研究”。

4. 评选结果将陆续发布在“梅斯医学”公众号,敬请关注!

投票截止时间

2024年12月27日 00:00

NEJM:宁光院士团队发现强化降压可将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1%!

doi: 10.1056/NEJMoa2412006

收缩压升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增加了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是这些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最易改变的风险因素。但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收缩压治疗目标的证据尚无定论。因此,研究者进行了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Blood Pressure Control Target in Diabetes, BPROAD)试验,以研究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方面,以收缩压小于120mmhg为目标的强化治疗是否比收缩压小于140mmhg的标准治疗更有效。

BPROAD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结局评估者持盲、平行组设计的临床试验,纳入了中国大陆145个二级和三级医院的12821名50岁及以上、收缩压升高合并心血管风险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

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在谨慎监测多种降压药物使用过程中低血压与电解质水平的前提下,与降低收缩压至<140 mm Hg相比,降低收缩压至<120 mm Hg能显著减少21%的主要心血管疾病相对风险。BPROAD研究是继里程碑式ACCORD研究之后,聚焦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强化与常规降压治疗的临床研究,也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评价降压目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发表期刊:N Engl J Med . 2024 Nov 16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宁光院士,王卫庆,毕宇芳,徐瑜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Lancet:李舍予团队关于减肥药利弊的最新证据(Meta分析)

doi: 10.1016/S0140-6736(24)00351-9

超重和肥胖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和恶性肿瘤等,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改变生活方式可能会改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果,但只有61%的超重和肥胖患者完成了生活方式规划。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和减肥手术,药物治疗是减肥的重要替代或辅助治疗。

研究团队总结了有关减肥药利弊的最新证据。结果表明,在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中,芬特明-托吡酯和 GLP-1 受体激动剂被证明在减肥方面最有效。Semaglutide被证明是GLP-1受体激动剂中最有效的,并且显示出比任何其他药物更大的作用。荟萃分析进一步发现,纳曲酮-安非他酮(OR 2·69,95% CI 2.10至3.44)、芬特明-托吡酯(OR 2·40,1.68至3.44)、GLP-1 受体激动剂(OR 2.22,1.74至2.84) 和奥利司他 (OR 1·72,1.42至2.05) 与停药导致的不良事件增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GLP-1 受体激动剂中的Semaglutide在体重减轻 ≥5% 以及体重变化百分比方面的获益远大于其他药物,不良事件风险与其他药物相似。

随着人们对身材管理和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强,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芬特明-托吡酯和 GLP-1 受体激动剂是减轻体重的最佳药物,其中在众多GLP-1 激动剂中,Semaglutide可能是最有效的。

发表期刊:Lancet . 2024 Apr 6;403(10434):e21-e31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李舍予;石清阳,汪洋,李静,田浩明 主要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JAMA:李小英教授团队利用替尔泊肽助力中国成年人群战胜肥胖

doi: 10.1001/jama.2024.9217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而我国的人口数量已达到14.25亿,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肥胖挑战。据权威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成人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将飙升至70.5%,这意味着将有约8.1亿人受到肥胖症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对肥胖症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药物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我国研究学者发不了一项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评估了新型降糖药物替尔泊肽在中国肥胖成人中用于减重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深入探讨了替尔泊肽在减重、改善心血管代谢指标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表现,为肥胖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依据。

本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为替尔泊肽在中国肥胖成人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研究不仅证实了替尔泊肽在减重和改善心血管代谢指标方面的显著效果,更通过精细化的剂量调整和干预措施,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这些发现不仅为中国肥胖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全球肥胖症治疗研究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数据”。

发表期刊:JAMA . 2024 Aug 20;332(7):551-560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李小英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04 —

Cell:沈中阳/邓宏魁/王树森教授团队使用化学重编程多能干细胞,成功治疗1型糖尿病

doi: 10.1016/j.cell.2024.09.004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C)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功能细胞类型的能力,因此作为无限的细胞来源,在诸如胰岛移植等细胞替代疗法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研究团队将化学重编程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胰岛(CiPSC-islets)移植到了一名1型糖尿病(T1D)患者的腹直肌前鞘下,获得了可耐受的安全性,并且在1年随访中不再需要外源胰岛素治疗,且恢复了血糖控制。这名患者的治疗效果鼓舞人心,支持了腹直肌前鞘下CiPSC-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T1D)的可行性。

发表期刊:Cell . 2024 Oct 31;187(22):6152-6164.e18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沈中阳、邓宏魁,王树森 主要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北京大学

— 05 —

BMJ:李延兵团队提出“强化-简化”糖尿病治疗新策略

doi: 10.1056/NEJMoa2403614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肥胖发病率升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糖尿病治疗方案是升阶梯式的,即采用降糖药物不断增加、复杂化的方式进行应对进行性的血糖升高和病情进展。但这和患者简化方案的要求背道而驰,长期疗效也无法令人满意,很难避免远期的慢性并发症。

有鉴于此,研究团队设计了“强化-简化”新策略,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采用简化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序贯治疗以维持治疗的获益,以期达到优化长期血糖控制的目的。研究团队组织进行了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验证这一治疗模式的有效性。该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2019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立项,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为伴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断T2DM患者提供了一种降阶梯长期管理策略,即通过强化管理充分逆转高血糖后,采用简单易行的口服药方案进行维持,可以获得长期的优化血糖控制。这一方案是对现行“升阶梯”治疗模式的突破,能更直接和主动地打破糖尿病不断恶化的进程。

发表期刊:N Engl J Med 2024;391:1486-1498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李延兵;刘烈华,柯伟健,李海 主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 06 —

BMJ:万瑾毅发文GLP-1药物,谁的降糖效果最好,谁的减重效果最佳?

doi: 10.1136/bmj-2023-075707

GLP-1RA是胰高糖素样肽1的类似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缓胃排空和增强饱腹感等机制来调节血糖浓度。短效GLP-1RA可降低夜间和空腹血糖的影响,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仍可维持对胃排空的影响。而长效 GLP-1RAs对夜间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更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下还是与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随着 GLP-1RAs的药物的快速迭代,国内外批准了诸多 GLP-1RAs 药物,包括Liraglutide、Albiglutide、Tirzepatide、Retatrutide、Orforglipron、Semaglutide等等,先前研究已经不足以为患者,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充分的医学证据。为此,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万瑾毅副研究员、姚海强副研究员带领团队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通过纳入了最新的有关 GLP-1RA 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以评估和比较多种GLP-1RAs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体重和血脂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已于1月30日发表在BMJ杂志上。

结果显示,这项网络荟萃分析全面评估和比较了 15 种 GLP-1RAs 对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包括最新的新型药物,有orforglipron、Retatrutide和 CagriSema 等。与安慰剂相比,所有15种GLP-1RA药物在降低HbA1c浓度和空腹血糖浓度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在降低 HbA1c 和空腹血糖浓度方面,Tirzepatide是表现最好的。此外,CagriSema被确定为在降低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方面最有效的 GLP-1RA 药物。

发表期刊:BMJ . 2024 Jun 11:385:e075707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万瑾毅,姚海强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07 —

BMJ:张晶副教授开展关于全球老年人群1型糖尿病(T1DM)负担变化的人群研究

doi: 10.1136/bmj-2023-078432

传统上,1型糖尿病(T1DM)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严重缩短预期寿命的疾病。T1DM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2021年的一项数学模型预测,2021-2040年间全球T1DM患病人数将增加60%-70%。鉴于既往数十年间糖尿医疗护理水平的显著进步,该患病人数增长也可能源于T1DM患者的存活时间延长。然而,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存在老年T1DM疾病负担的数据空白。老年患者的持续护理需求将对患者本人及医疗资源提出重大挑战,老年T1DM负担趋势亟待明确,以应对迫在眉睫的挑战。

该研究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源,对1990-2019年间65岁以上人群的T1DM全球疾病负担进行了年龄标准化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全球65岁以上T1DM患病人数几乎增加了三倍,从1990年的130万增加到2019年的370万。与此同时,65岁及以上老年T1DM死亡率下降了25%,从1990年的4.7例/10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3.5例/10万人。随着医疗护理水平提高,T1DM不再是严重缩短寿命的疾病。

总之,T1DM患者寿命延长,早逝和并发症减少。亟待制定针对老年T1DM患者的临床指南,提高其护理及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为全球T1DM患者,尤其是新近诊断且仍处于生命早期的T1DM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

发表期刊:BMJ . 2024 Jun 12:385:e078432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张晶副,李咏泽;杨凯捷,杨薛,金辰烨 主要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08 —

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刘刚教授团队揭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和未来健康风险的关联

doi: 10.1016/S2666-7568(24)00116-8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包括个人出生、成长、生活、工作到衰老所处的全部社会环境特征。《Healthy People 2030》强调并提出了一个全面衡量个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水平的框架,即经济状况、教育可及性和质量、医疗可及性和质量、邻里建成环境、社会支持。在2型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传统研究更多关注临床治疗、生活方式等近端影响因素,对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这一远端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缺乏。此外,量化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健康效应十分重要,因为与一般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处于更不利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水平。

本研究根据经济状况、教育可及性和质量、医疗可及性和质量、邻里建成环境、社会支持情况这五个维度构建综合评分,将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划分成三个不同水平,并进一步量化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和预期寿命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改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提高预期寿命,该发现对于糖尿病防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首先,该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人群中均发现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会影响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提示这种关联具有潜在的普遍性。其次,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评分未来或可用于识别糖尿病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

发表期刊:Lancet Healthy Longev . 2024 Aug;5(8):e542-e551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刘刚;钟家乐,张言博 主要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 09 —

STTT:翁建平/侯凡凡院士/纪立农教授团队首次证明早期胰岛素治疗可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

doi: 10.1038/s41392-024-01854-9

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并恢复β细胞功能,但能否改善患者长期心血管结局,仍缺乏相关证据。这项基于中国人群病例登记大数据库,探索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对长期心血管结局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客观反映了20多年来我国在T2DM早期防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研究结果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治疗与未接受该治疗策略相比,卒中风险降低31%,心衰住院风险降低28%,冠心病风险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印证了早期胰岛素治疗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病程,继续夯实了百年经典药物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随着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深入,这一中国原创成果必将助力全球T2DM治疗策略提质升级。

发表期刊: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 2024 Jun 6;9(1):154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翁建平,侯凡凡院士,纪立农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10 —

Diabetes Care:黄恺/刘刚/周脉耕教授团队揭示中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死亡及预期寿命的关联

doi: 10.2337/dca24-0012

糖尿病是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从0.7%急剧上升至2018年的12.4%,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1.74亿。除了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迅速增加,2018年达到了38.1%。这种上升趋势不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也导致了预期寿命的缩短,对中国的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量化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与死亡率和预期寿命的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共纳入135,405名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18,178人(流行率为10.5%),糖尿病前期患者53,258人(流行率为36.2%)。在随访约6年后记录了5517例死亡。通过对多种混杂因素(年龄、性别、膳食因素、生活方式等)进行控制和分层分析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59%~61%,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8%~10%。这一关联受到年龄和城乡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糖尿病还与癌症、呼吸系统疾病、肝病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昏迷导致的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与血糖正常的人群相比,40岁时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预期寿命分别平均缩短了4.2年、0.7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是导致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预期寿命减少的主要原因。该研究首次评估并证实,糖尿病前期通过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缩短患者的预期寿命。

发表期刊:Diabetes Care . 2024 Nov 1;47(11):1969-1977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黄恺,刘刚,周脉耕;田云丽,邱子馨,邓珊,王菲雪 主要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疾控中心

— 11 —

Diabetes Care:黄恺/刘刚/周脉耕教授团队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死亡风险增加及预期寿命减少显著相关

doi: 10.2337/dca24-0012

糖尿病是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0.7%急剧上升至2018年的12.4%,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1.74亿。因此,深入研究和量化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与死亡率和预期寿命的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共纳入135,405名参与者,结果显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与血糖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59%和61%,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8%和10%。这一关联受到年龄和城乡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糖尿病还与癌症、呼吸系统疾病、肝病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昏迷导致的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研究团队介绍,“该研究首次评估并证实,糖尿病前期通过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缩短患者的预期寿命。”这提示我们要在做好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患病率高达36.2%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心脑血管等泛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发表期刊:Diabetes Care . 2024 Nov 1;47(11):1969-1977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田云丽,邱子馨,邓珊,王菲雪;黄恺,刘刚,周脉耕 主要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疾控中心

— 12 —

JACC:葛均波/严励团队发现3个月一次新型PCSK9抑制剂,约85%患者“坏胆固醇”达标!

doi: 10.1016/j.jacc.2024.07.035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将LDL-C作为管理血脂异常的主要目标。他汀类药物是降LDL-C治疗的首选,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LDL-C水平约30%~50%。然而,考虑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以及需要每日用药对患者长期依从性的影响,亟需更长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瑞卡西单抗(Recaticimab)是一种选择性靶向PCSK9的人源化IgG1型单克隆抗体,拥有较长的半衰期,给药灵活且频率较少。这种方案相较于频繁的给药计划,可能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REMAIN-1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在中国59个医学中心开展,旨在评估瑞卡西单抗在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瑞卡西单抗单药治疗方案可使LDL-C较基线降幅达约50%,约85%患者治疗后达到了LDL-C控制目标(<2.6 mmol/L),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瑞卡西单抗给药间隔最长可达12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发表期刊:J Am Coll Cardiol . 2024 Nov 12;84(20):2026-2036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葛均波,严励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13 —

JAMA Network Open:胡盛寿院士团队揭示近380万中国人群最佳“坏胆固醇”水平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22558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且可改变危险因素之一。据估计,高LDL-C水平每年导致约43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7.7%。降脂治疗,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已被广泛用作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本策略。在不同ASCVD风险的个体中,LDL-C与死亡率之间的不同关联,决定了临床实践中使用的不同脂质管理策略。那么,对于不同ASCVD风险人群来说,“坏胆固醇”水平控制在多少更合适?

基于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HEART)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研究团队纳入了近378.9万例参与者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LDL-C水平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在不同ASCVD分层风险的人群中存在差异。不仅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即使在ASCVD低风险人群中,都需要重视LDL-C水平控制,进行降脂治疗。低风险、一级和二级预防人群中的糖尿病患者,应接受更高频率的血脂监测和降血脂管理。

发表期刊:JAMA Netw Open . 2024 Jul 1;7(7):e2422558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胡盛寿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14 —

JAMA Network Open:郭立新团队发现5+2轻断食联合代餐饮食方式可大幅降糖减重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16786

代餐是一种预先包装的食品或饮料,可替代1餐或多餐食物,并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限制饮食,也就是我们日常提到的“轻断食”或“间歇性饮食(IF)”。5:2间歇性饮食是其中的一种饮食方法,即每周有2天断食日(能量摄入为正常饮食能量摄入的1/4),其余5天正常进食。目前尚不明确,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代餐联合5:2间歇性饮食能否带来1+1>2的效果?

在研究中,5:2代餐组的患者食用低能量的代餐产品,即一周内患者有2天非连续的日子用代餐代替3次正餐。在其余5天,患者可以自行选择早餐和午餐,但晚餐食用1份代餐。研究人员鼓励所有患者监测自己的热量摄入。在这16周期间,饮食摄入量被记录在日记中。在二甲双胍组,患者每天服用二甲双胍0.5 g,早晚各一次。如果初始药物剂量耐受性良好,则将其增加到每天2 g。在恩格列净组,患者服用10 mg恩格列净,每日一次。主要结局是HbA1c水平从基线到16周的变化情况。次要结局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等,并对胃肠道反应、尿路和生殖系统感染、低血糖和高血糖等不良事件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相比于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或恩格列净,在16周内,5:2间歇性饮食+代餐饮食方式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大,体重减轻幅度更大,或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措施来干预早期2型糖尿病。

发表期刊:JAMA Netw Open . 2024 Jun 3;7(6):e2416786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郭立新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 15 —

The Innovation Medicine:胡盛寿、冯雪团队牵头发表跨学科多维度描绘肥胖全景图

doi: 10.59717/j.xinn-med.2024.100090

本综述横跨生活方式医学、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免疫系统、肠道菌群、营养、运动、心理、睡眠等十三个学科领域,综合了大量文献,探讨肥胖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以及肥胖管理的策略,绘制了一幅当今肥胖研究领域的全景图,为肥胖与健康结果的复杂关系提供了跨学科多维度的视角。

发表期刊:The Innovation Medicine 2(3):100090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胡盛寿,冯雪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注: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