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打车去一所学校,滴滴司机很自然地跟我聊起他的女儿,说她正在那里读三年级。

我从后视镜里打量司机,他看起来40岁左右,温文儒雅的,透着读书人的气质。

原来,他之前在某知名大厂做研发工作,半年前因为业务调整被优化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只能先出来跑滴滴过渡一下。

说实在的,这两年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碰到过一两个转行开滴滴的中年人。

我一个朋友前两个月遭遇了企业重组,现在也在开滴滴。他家里养了俩儿子,老大才上小学一年级。

就算他有本科学历,在国企待了将近20年,却还是在40岁的时候失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就算你是985/211应届生,可能也很难一步到位地找到理想工作。

昨天邻居还跟我抱怨,她985学历史的女儿,从秋招会逛了一圈回来后就蔫蔫的,说是“适合她的岗位,除了教培,就是前台。”

“行政岗怎么会只有前台呢?”我问她。

邻居说:“岗位是挺丰富,但工资和前台没什么区别。”

学历的“金饭碗效应”,已经不像80后家长刚毕业的时候那么大了。

也许,我们应该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连专家也很难精准预测下一个风口会出现在哪里,更别说我们普通人可以准确规划孩子的未来,让Ta每一步都不会行差踏错了。

当前的大环境之下,我们要怎么养孩子,才可以帮Ta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呢?

我想,这个问题一定没有标准答案,但也许接下来的几个故事,可以给姐妹们一点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几个故事

在河南驻马店某技师学院上学的17岁中专生郑红旭,读的是新能源技术专业,仅仅两年就拿到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河南组第一,全国决赛第三。

最近他被六七家企业疯抢,起薪开到七八千,入职就涨到上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利集团的汽车工程师吕义聪,高中毕业后从一线装配学徒学起,现在已经拥有了超过200多项创新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因为“搬砖”成了世界冠军的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的梁智滨。这个施工专业的男孩,自嘲“以后就是个搬砖的”,却为中国捧回了世界技能大赛的首枚金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享三个男孩的故事,我并不是要告诉你“学历不重要”。

我只是想强调,当一个人掌握了真本事,他们就会被社会疯抢。

真正可以抵御外界变化的,是一个人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练成的企业需要的能力。

郑红旭每天早上六七点就到车间忙活了,晚上大家走了他也不走。常常练着练着就到了半夜12点,练得满手的划痕和烫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义聪经常躺在空车壳里,观察流水线上的零件是如何组装的。休息日也一头扎进车间,把一辆车拆了又装,装了又拆。

梁智滨那双粗糙的大手,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磨练,变得异常灵巧,可以把方方正正的砖块,组合成莲花、孔雀、广州塔……

什么是人才?

也许,对社会和企业有用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高质量人才。

学历是敲门砖、入场券,能力才是杀手锏、保命符。

没有一技之长,还不肯吃苦磨练的孩子,将来一定很难立足。

我想,早一些让孩子多吃高级的苦,增长真才实学的苦,才可以让未来的Ta少吃一些被社会毒打的苦。

02

热爱驱动的人生不会太差

曾经做过6年老师的我发现,有些孩子习惯了吃低级的苦。他们同类型的题目反复做,依靠看得多,死记硬背一些题目的答案去对付考试。

我建议孩子们不要吃低级刷题的苦,要吃就吃深度思考、自主钻研的苦。

此外,各种活动和比赛填满了生活的苦,最好不要吃。

我曾经和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招生老师莉亚聊过一次。

她说,中国孩子的简历越来越像,内容也越来越多。

参加相同的竞赛,同时发展四五个兴趣爱好,社会实践不是去养老院,就是去乡村支教,或者去野外科考。

学习规划做得面面俱到,业余生活塞得满满当当,1个孩子活出了10个孩子的人生。

她跟我说:

学校想看到的其实是不一样的孩子,是这个孩子为了深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究竟可以吃多少的苦,牺牲多少的时间,在身上留下了多少的成长烙印。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堆缺少了生命活力的切片挤满简历,让孩子的个性特征变得模糊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还给我讲了一个读经济学的中国男孩子的故事。

因为从小喜欢打游戏,他对电脑配置和各种硬件设备了如指掌。

因为从小喜欢摄影,这个男孩上大学以后组织了一个摄影社团,接到了一些企业订单,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还在和世界各地的人打交道的过程里,锻炼了口语。

毕业后你猜他做了什么?

莉亚告诉我,他开了一家IT咨询公司,主要为品牌直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现在做的风生水起。

  • 他懂技术,擅长调试直播设备和画面;

  • 他懂摄影,可以拍出许多美美的照片;

  • 他精通中英德三国语言,和大部分品牌方沟通时都没有障碍。

我瞬间明白了,既懂直播技术又会摄影还能说多国语言,一个人干了三个工种,他不成功谁成功?

  • 靠谱的审美,是从小拍照玩出来的;

  • 能对各种设备迅速上手,是当年玩游戏打下的底子;

  • 还有他的翻译能力,也是在大学的各种活动里历练出来的。

瞧,他学生时代的兴趣特长,现在全都变成了看家吃饭的本事。

自打和莉亚聊过之后,再看我那个做计算题总会犯低级错误的儿子,一下子就觉得顺眼了不少。

往后,与其天天追在他屁股后面叫喊着错一道罚十道,还不如静下心好好观察他,发现他身上独有的优势,把他养成可以活出一技之长的独角兽。

学习一般,不代表孩子这辈子就完了。

拥有一技之长,将来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少让孩子吃花时间但不长本事的苦,要吃就吃高级的苦,吃花时间又练技能的苦,让孩子把特长和热爱做到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闯荡世界吃苦又练胆

前几天,我深圳的表妹,和我聊起她们一个男同事的近况。

那个人在深圳读的专科,学的是电子商务大一就早早出来找实习

他在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干了几年的电商运营,赶上了618、双11最火爆的时候,学业、实习一起扛,经常忙到四脚朝天。

毕业之后顺利转正,两年后又跳槽去了电商之都的杭州

杭州那几年特别缺运营,虽然他只是专科生,还是拿到了40万的年包。

后来,他觉得自己的学历有点低,就去英国念了个专升本,读了一所排名世界前300的学校。

从英国回来后,他直接在深圳龙岗租了个房子,搞起了跨境电商。凭借着对杭州、深圳、国外都熟悉的优势,把浙江的玻璃杯卖到北美,这两年做得挺不错的。

最近,他又想着去美国读个MBA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以能会觉得这个人的运气不错,每一步都踩准了点。

可我却觉得,这是老天给他一直辛辛苦苦闯荡世界的回报。

他在不到30岁的年纪,已经把读书的苦,工作的苦,留学的苦吃了个遍——

  • 在国内上学的时候,他不满足于专业知识,一直在培养与社会需求完美匹配的能力;

  • 出国读书的时候,他不停地在崭新的世界里东张西望 ,关注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关注那座城市的贸易活动,时刻把和工作挂钩的能力放在心上。

这种高级的苦,年轻的时候吃再多也不嫌多。

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应该闯一闯的年纪,除了做题考试啥也不会,读书上学只是为了拿个文凭,当他们走入社会碰到难题时,可能就会害怕地往后缩。

所以我建议,在家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把孩子扔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不仅仅是为了国际视野,更是给18岁的Ta,种下一颗敢于吃苦冒险的心。

你想想,马云是跑到美国才看到了互联网,咱们国内的不少大厂,当年不也是模仿美国硅谷出来的吗?

孩子去到全球经济最发达的一些地方,见过了成功的人和事,当机遇来的时候,他就看得见,也敢往上冲。

不是因为脑袋发热,而是因为他见过这么干能成,才会敢想敢拼,才会想要去挑战自己。

退一万步说,独自闯荡过世界的人,潜意识里会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碰到难题也懂得自我开解。Ta会想:

想当年我18岁那会儿,一个人在国外打拼,什么事没处理过?再差的情况我都能挺过来,现在的困难肯定也有办法解决。

闯荡世界后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勇气和自信,才是一个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底气。

我想,当变化的大浪拍打过来的时候,让孩子拥有与社会挂钩的能力,以及敢想敢拼的勇气,应该比考试拿高分更加重要吧。

如果我的儿子真的不擅长学习,会写词会编曲的他,将来做个自食其力的rapper不也挺好的么。

只要咱们做父母的换一种眼光看孩子,也许这世上就不存在什么烂尾娃了。

至于我自己,除了继续码字,还可以学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比如视频剪辑或者编导,拓宽自己的就业边界。

最重要的是,给自己打造一排消波块。

你见过海岸边的消波块吗?

它是一种人为设置的边界,用水泥块排列成一道防线,制造出一块相对平稳的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几年,相信大家都经历了不小的风浪。

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打造出一排消波块,才能从容地面对可能发生的变化。

消波块可以是兴趣特长衍生出的能力,可以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是自信乐观的态度,可以是陪伴在侧的家人。

那么,你的消波块是什么呢?欢迎姐妹们留言分享~

姐妹们有商品、育儿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大管家贴心又靠谱,包解决,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