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大而稳定的物资供应是任何一支军队具有战无不胜的战斗力的保障!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展开,毛泽东当选为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 。
1932年10月,苏区中央局召开会议,剥夺了毛主席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兼总政治委员的职务。这就是著名的“宁都会议”。
毛主席被剥夺了军权,回到瑞京(瑞金更名)负责领导苏维埃政府解决十万红军和党政人员吃饭穿衣等物质保障。
一、苏维埃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
1932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开始对中央苏区实际封锁,并作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手段解决苏区红军的一个“最重要的策略”。目标是要使苏区:无粒米勺水之救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
为达到此目的,即以保甲制度为支柱,在中央苏区周围赤白交界处建立了纵深260里的封锁网。设立食盐专卖局,限制每人每天只能买三四钱的,每月不得超过一斤。群众的粮食也被反动派搜掠到堡垒里去了。
二、毛主席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
1933年2月,毛主席决定设立苏维埃政府
各级国民经济部,任命邓子恢兼任中央国民经济部部长。
8月12日,中央苏区南部瑞金、兴国、胜利等17县在瑞金召开了经济会议,17个县地代表共认定推销经济建设公债353.65万元,向地主富农筹款,172.5万元发展合作社及股本101.13万元;代表们还要求中央政府增发200万经济建设公债。
苏区北部万泰、公略等11县代表们会议。总共成推销公债161.5万元,发展粮食合作社15.2万社员、消费合作社13.7万社员;筹款12.4万元,粮食调剂支局20个;并一致要求中央政府增发200万经济建设公债。
毛泽东根据土地革命的深入和红色政权的扩大等情况,认为光靠过去打土豪、没收筹款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税收也是有限的。
因此,苏埃的财政来源将主要是:
1、向一切封建剥削者进行没收或者征发;
2、税收;
3、国民经济事业的发展。
在财政支出方面,倡导实行节约的原则,毛泽东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主席领导的中央苏区根据地发展国民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1、把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毛泽东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向日常生活用品的原料及棉麻,这是基础性的的供给问题。
2、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与保护私人经济同时并进,
在当时,毛主席就创造性的认为:国营经济是目前苏区只限于可能和必要的一部分,前途不可限量,要尽可能加以发展合作社;虽属于一种集体性质的经济,但可以成为苏区经济的巨大力量, 。同时,也发布规章,认为私人经济则是上述经济的补充,只要不处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能加以限制,而且应加以提倡和鼓励。
3,大力发展赤白贸易,调剂商品和货币流通
敌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日用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为此毛泽东和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政策,利用私人资本保障贸易自由,沟通了赤白曲之间的商品流通。
4、发展根据地的财政金融事业,奠定苏维埃财政的巩固地位。
在苏区成立了苏维埃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仅在1932年就发行着65万纸币,有力地稳定了苏区的金融市场。
国营企业蒸蒸日上,中央兵工厂造币厂,纺织厂,印刷厂,被服厂,通信卫生,交通材料厂等共有32家,实行厂长,党部书记和工会主任组成的三人团管理工厂,实行了完全的厂长负责制。
赤白贸易沟通搞活了,苏区内每年有3000万石的粮食,大宗出口。每月有27万元的商品流通。大米,钨沙、竹木烟茶等换回了食盐、布匹、火柴、药材,敌人的封锁打破了。群众的生活好转了。
财政金融稳步发展,苏埃政府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农业税,工业税,商业税关税等为红色政权提供了可靠的财政基础,群众的节约运动大见成效,几个月就节省了130万元,中央机构精简了20%到35%的工作人员,发行了公债18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
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在出发的队伍里,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毛主席领导下的苏区政府国家银行携带了160担黄金、白银、苏币,保障了红军长征期间的军费保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