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饮用水及饮料市场竞争加剧。越是关键时期,越考验企业的战略和定力。面对当前“内卷”的市场,业内龙头华润饮料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却接连使出“组合拳”:登陆资本市场,在产能、渠道和品牌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划,其多元化和全国化扩张有望迎来新的里程。10月23日,华润饮料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未来三至五年内,公司计划使用约14.18亿港元,用于战略性扩张和优化产能,以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上市仅一个多月,12月18日,华润饮料宣布启动浙江工厂——温州生产基地建设,这也是其IPO的募投项目之一。
华润饮料温州生产基地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扩产提效 保持领先优势
此次开建的温州生产基地,是华润饮料“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的第五个工厂。该项目计划新增2条9万高速水线和1条1.2万大包装水线,主要生产、销售瓶装纯净水,预计2025年底竣工,全部投产后新增产能超7,000万箱/年,将有效覆盖浙江地区销售需求。
饮用水及饮料市场被认为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当前,为了抢夺市场,饮料行业价格战越演越烈。若企业选择跟随降价,短期确实可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客户,提升市场占有率。但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及减少企业利润,得不偿失。
面对内卷的市场,华润饮料向内求发展,希望通过做大自有产能规模,进一步降本增效。在行业好转的时候,能抢占先发优势。尤其上市融资后,让华润饮料的现金流得到了大幅改善,更是能从资金面支持其进行自有产能的投建。
根据华润饮料招股说明书显示,通过增加自有工厂生产的产品比例,可以进一步提高华润饮料的运营效率及优化成本结构。
产能扩张和供应链效率优化是华润饮料上市后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华润饮料招股说明书的规划,2025年和2026年,将有浙江、湖北、重庆、上海4家工厂完成新建和扩建,其中就包括了刚开建的浙江工厂——温州生产基地。
华润饮料温州生产基地建成后效果图
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既是华润饮料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举措,也是公司扩产计划的一部分。
扩产是手段,而华润饮料的最终目的是增效。通过产能放量,进一步抢占市场,提升利润水平,进一步稳固优势地位,保持领先优势,构建牢固的竞争壁垒。
加码产能 长期主义背后的定力
在坚定看好饮用水及饮料市场发展前景的大背景下,华润饮料选择此时扩产,还因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元素。
中信建投表示,从 “天时”来看,9月以来,一系列增量财政、货币政策出台,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有效需求,食品饮料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
从行业自身来看,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还将持续增长。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零售额计,2023年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为2,150亿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1%,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3,143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9%。
其中,饮用纯净水是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最大的细分市场,灼识咨询报告显示,饮用纯净水零售额于2023年达到1,206亿元,占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的56.1%;预计该细分市场将持续增长,到2028年零售额将达到1,798亿元,占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的57.2%。
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华润饮料消化新增产能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地利”方面,华润饮料计划新建和扩建的4个工厂分别位于浙江、湖北、重庆和上海四地。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浙江、湖北、重庆及上海合计占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总额的15%以上,且预计该等地区对包装饮用水及饮料产品的市场需求仍将不断增长。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证明了华润饮料的战略眼光。
“人和”方面,华润饮料始终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与遍布全国的超1,000家经销商成功合作,累计覆盖超过200万个零售网点,通过深度的利益绑定,实现了网点的精耕细作。同时,公司还与中国国家队、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有效提高品牌认知度和认可度。多措并举下,华润饮料在终端网点树立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创新品、扩产能、拓渠道,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边形,缺一不可。根据华润饮料招股书披露,其另一募投项目就落在了渠道上——加速销售渠道扩张及提升渠道效率。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拥有更高的产能,就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抢占竞争优势。面对新形势下的竞争,华润饮料以长期主义应对不确定性,以品牌引领“一超多强”多品类发展格局,提高渠道效率,深挖市场潜力,做优、做强主业,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锚定成为世界一流综合饮料企业的目标砥砺前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