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稍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中药有一个很神奇的特点,就是明明是同一种药材,但若只是将其中的水分晒干,实现了物理上的变化,那么就会对药材的药性造成影响,这样的例子在中药里其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味药材——干姜,就是如此。众所周知,生姜晒干了就是干姜,但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将其二物混为一谈,殊不知,在中医看来,这二者在功效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干姜属于大热的药材,最早的入药记载是在本草巨著《神农本草经》中,在中药里,具有如此特性的药材有很多,比如花椒、胡椒等,不过,说到这里,还有提及一下另一味中药——附子,很多人都觉得附子属于热药,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热,若是附子离开了干姜的辅佐,那么“热”性就会消失,这一点,我们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能找到答案,一般来说,用附子来补火助阳,都需要配以干姜。
由于在中医看来,热药可以祛寒,所以干姜也就成为了祛寒的一大“高手”,而干姜又归入脾、胃、肾、心、肺经,也就是说,只要是这些脏腑中所存在的寒邪,几乎都能利用干姜起到一定的祛寒效果。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可以怎样判断自己是否体内存在寒邪呢?其实,不同脏腑内存有寒邪,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心肺有寒邪的人群,心中受寒后常常会表现出心中难受,甚至会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而肺中有寒的人群,最容易出现感冒流清涕,甚至是鼻塞等症状;另外,脾胃虚寒也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而经常肚子痛、腹泻等,这些或都是脾胃有寒气的体现。而总得来说,只要是寒证,那么干姜都能派上一定的用场。
不过,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干姜主入肾经,那么,当肾脏有寒气时,又该怎么办呢?其实,干姜并不直接作用于下焦寒邪的,通常会与其他中药材配伍,比如配以辛热的肉桂,肉桂善补命门之火,让肉桂引热下行,进而将干姜的热引到肾脏中去。除了肉桂外,其实肾脏有寒的人,更多情况下都属于寒湿,平时容易出现腰酸腰痛等现象,而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干姜和茯苓、白术、甘草配伍,这四味中药组合在一起,便是张仲景的另一个经典名方——肾著汤,有着很好地祛寒除湿之效。
不过,干姜究竟是如何做到祛寒的呢?在《本草求真》里就有这样一句话,称干姜“守而不走”,也就是说,干姜的药性虽然辛热,但它的发散能力其实并不强,它往往只会守在那里不动,所以,在临床上,单靠干姜其实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散寒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它配伍其他药材,比如之前所说的附子,这两者相配,那么散寒的能力就会大增,而张仲景的四逆汤便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另外,还有一些医家也会将干姜和细辛配伍,也同样能驱散肺中的寒邪。
但大家要知道的是,干姜属于大热的药材,更多情况下是用于寒邪的驱散,如果体内有热,那么则一般不适用生姜和干姜,比如对于稍微吃一点热就上火的人来说,则需要谨慎使用。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