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起起伏伏,让人摸不着头脑,昨天又有了点修复。
到底咋回事呢?今天我就给大伙唠唠。
留意文末【重要提示】,都是有用的信息,别错过了。
一,增量资金来了
大伙可能觉着股市不行,其实增量资金早进来了。
国债一直创新高,是在释放恐慌。
机构多配国债,是觉得社会投资回报以后长时间都得降,
所以先占住现在高利率的产品。
央妈出来管制,把国债走势调一调很正常。
这就代表着债市的钱会流回股市,变成增量资金。
要知道债基极端时候最多跌 1%左右,
大涨背景下,往后三年年化收益大概 3.5%到 4%;
港股红利指数熊市最多跌 20%,光靠股息和保守估计,三年能赚 40%。
而现在港股比国内便宜,红利板块分红特好,股息率超 6%。
再加上央企调整和市值管理变好的盼头,选债还是红利板块?
肯定选央国企红利板块,这就会让增量资金不断进来。
而且还有报告说央国企利润在市场里占比一直在升呢。
二,市场在变好
分析可知,市场确实在变好,
要知道股市要修复资产负债表,增量资金的流入只是一方面,
关键是管理层持续发力。
可老百姓咋没体会到呢?昨天央妈出正策了,债市却依旧上涨。
有专家讲债市会抽走股市资金,纯粹瞎掰。
专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背后都有人,会为了利益瞎说,
拿些消息忽悠人,这就是信息不对称。
股市走势无非涨跌平,定价权在机构那儿。
好在机构的动作会在交易行为里显露,看明白机构咋交易就妥了。
三,真跌假跌
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交易行为」差别挺大,好多人都瞧不出。
但大数据统计工具可门儿清。把「交易行为」的数据都存起来,
等数据够多了,拿大数据模型一计算,
就能知道机构和散户「交易行为」都有啥不一样的地儿了。瞅瞅下面这俩股票:
第一步:瞧这两只股票走势,起初挺像,一路上涨。
到高点后都猛跌。这就疑惑了:啥时候得赶快做决定?哪只能先止跌回升呢?
这就得靠大数据分析工具啦。
我用了十来年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可帮咱弄明白。
第二步:借大数据分析工具提取梳理信息,详情见图:
第三步:看橙色柱体,
即「机构库存」数据,它能反映机构资金交易活跃程度。
ps:想了解「机构库存」数据原理,可看文末。
看图可知,左边股票下跌,起初有机构资金,之后没了,此为真跌。
右边股票下跌时,机构大资金仍活跃交易,这便是假跌。
行情若延续,需要机构大资金持续运作。咱们再来看结果:
后来市场的走势,也印证了之前的念头。
所以只要能分清啥是真跌、假跌,就能避开那些错的投资决定。
四,重要提示
机构都开始行动了,咱咋跟呢?
关键得盯着机构大资金的动向。
但市面上要全面摸清机构资金不容易。
你想知道哪些股票有机构资金活跃交易吗?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机构库存」的数据在一个劲儿地往下降。
实际上长线资金通常就只盯着一小部分股票,并非所有股票它们都会关注,
这才是咱们需要着重留意的关键之处。
PS:
「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再补充一点:
一只股票,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形成合力,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交易行为应该非常积极?
一只股票,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没有达成一致,那么交易行为上还会很积极吗?
所以,「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全体机构大资金博弈后的结果。
今天就讲这么多啦。想知道赚钱的妙招和特别的主意吗?赶紧来关注我哦。
声明:
信息是从网上找的,只是给大家参考用的。
要是有侵权的情况,一联系我马上就删掉。
不推荐股票,也没有什么会员组织或者社群,不存在利益方面的牵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