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位开国大将中,要论军界资历,张云逸毫无疑问当居首位,他是同盟会的老会员,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广州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不过,要论党内资历,陈赓在所有开国将军中都要靠前,他是1922年的老党员,与萧劲光大将是同一年同一月入党,时间仅比朱老总晚一个月,比开国上将傅钟晚一年。
论战功,粟裕是十位开国大将中独一档的存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他的军功虽然比不过陈赓,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异军突起,成为华野实际上的最高军事指挥员,打了不少硬仗、恶仗,这其中当然也不能忽视陈老总的作用。
徐海东在大将中排名第二,有一定的历史因素。首先,他和吴焕先领导红25军坚守鄂豫皖苏区,而后又率领这支青年军独立走完长征,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共同巩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其次,在中央红军最困难的时候,徐海东秉持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及时伸出援手,为中央红军送去5000大洋,解了燃眉之急。要知道,当时红15军团的经费并不算充裕,7000大洋的家底要养活整个军团7000多人过冬,还有四五千元缺口。
尽管如此,徐海东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5000大洋交给前来借钱的杨至成,同时又为中央送去轻机枪、步枪、衣物、布匹、药品等等,甚至送去了一个骑兵团。
这两件事情,毛主席多年后仍然念念不忘,他说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因此,虽然徐海东缺席了大部分抗战时期和全部解放战争时期,但是毛主席坚持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而且还要排到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徐海东在鄂豫皖苏区当团长的时候,陈赓刚好是他的师长。这下好了,老部下都超过自己了。对此,陈赓并不感到委屈,反而觉得自豪,他对别人说:“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一件事,就是当了几天徐海东的领导。他外号叫“徐老虎”,打起仗来不要命,我领导他,他没咬我,却帮我打了许多硬仗。”
那么,黄克诚为何能力压陈赓,排名大将第三呢?说起来,黄克诚和陈赓相比也有几点优势。
大革命时期,黄克诚的职务略高于陈赓
首先,在党内资历上,陈赓是远超黄克诚的,黄克诚是1925年9月加入组织的,要比陈赓晚三年。
陈赓生于1903年,黄克诚生于1902年,两人还都是湖南老乡。别看陈赓比黄克诚小,他13岁就去湘军当兵了,而黄克诚直到21岁才入伍,参加北伐战争。
从黄埔一期毕业后,陈赓参加了北伐战争,而后被派往苏联学习保卫工作,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最高职务是营长。而黄克诚自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进入国共两党合办的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最高职务是团政治指导员。在大革命时期,黄克诚的职务略高于陈赓。
土地革命时期,陈赓和黄克诚的职务相当
南昌起义后,陈赓经香港转往上海,先从事了三年的地下工作,而后被组织派到鄂豫皖苏区,先后担任红四军团长,红四方面军师长、参谋长等职。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陈赓因作战受伤,不得不离队前往上海治腿,期间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两个月后从南京逃出,前往中央苏区,先后担任彭杨步兵学校校长、中央军委干部团团长。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陈赓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并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短暂出任过红31军军长。
黄克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经历比较曲折。他长期在红三军团工作,担任过军团代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由于个人性格原因和历史因素,黄克诚曾多次被降职,在长征的时候,不到一年时间,直接从师政委逐渐降为大头兵。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黄克诚重新被启用,担任过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一军团第4师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
抗战时期,陈赓和黄克诚的职务和军功不相上下
抗战时期,陈赓领导的八路军129师第386旅,那是名震天下,被时任美国驻华武官埃文斯·卡尔逊上校称为全中国最好的旅。1941年8月,在386旅的基础上,组建太岳纵队,陈赓担任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1945年4月,陈赓当选七大候补委员。
黄克诚则先后在八路军、新四军系统工作,担任过八路军115师第344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大部分时间军政一肩挑。如果说,陈赓的386旅是八路军最好的一个旅,那么黄克诚的第三师也绝对是新四军实力、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师之一,并不比第一师差。1945年4月,黄克诚也当选七大候补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和黄克诚的职责不同,表现难分难解
解放战争初期,陈赓便有高光表现,他率领太岳纵队独立在晋南地区作战,多次痛击黄埔同窗胡宗南,受到连中央军委首长都公开高度赞扬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1947年7月27日,陈赓被任命为“陈谢兵团”司令员,与陈粟、刘邓两路大军形成“品”字形的战略格局,互相配合,互为犄角,大有逐鹿中原之势。而且,“陈谢兵团”是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准战略集团”,不受刘邓大军节制。
解放战争后期,陈赓率部协同兄弟部队攻占洛阳,随后在宛西、宛东和江汉三战三捷,郑州解放后又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战役的第2阶段中,协同兄弟部队歼灭黄维兵团12万人。
渡江战役后,陈赓率领第四兵团一路南下,经江西、福建、湖南,转战两广,西进云南,累计歼敌17万余人,剿灭土匪20万人。
抗战胜利后,黄克诚曾向延安建议派10万大军抢占东北。在得到延安的批准后,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昼夜兼程北上,第三师也是进军东北的部队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为稳固东北局势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黄克诚在解放战争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后方建设,如根据地建设,后勤保障、支前等等,他曾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治委员等职,指挥过辽沈战役中著名的塔山阻击战。
由此可见,在整个战争年代,陈赓和黄克诚的职务,基本不相上下。论战场上的军功,陈赓肯定更胜一筹,但是综合所有来看,黄克诚也不落下风。
建国初期,黄克诚的职务略高于陈赓
建国初期,陈赓相继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云南军区司令员,而后又率兵援越。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陈赓在朝鲜呆了一年左右,担任过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代司令员等职。1952年6月16日,陈赓奉命回国,调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平津战役结束后,黄克诚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不久调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11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值得一提的是,陈赓也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不过是在1954年10月31日,要比黄克诚晚两年。因此,1955年授衔前的职务,陈赓是要略逊于黄克诚的。
其次,黄克诚在历史时期有四个特殊贡献,第一是抗战初期向中央建议恢复被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第二是抗战胜利后以个人名义向中共中央发电建议立即派部队抢占东北,第三是率部创建西满根据地,第四是为东北地区建立起较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和规章制度。
最后,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黄克诚是属于相当全能型的,根本找不出第二人,他长期军政一肩挑,能领兵打仗、政治工作出色,同时又具备独到的战略眼光,在根据地创建、地方治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也颇多建树,这或许也是他能够力压陈赓,位列第三开国大将的原因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