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为实现其在东北的殖民侵略,日本扶持清末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上位,成立伪满洲国。
但其实早在明治时期,日本就对中国虎视眈眈,觊觎东北丰富的资源、战略位置,他们将东北视为侵略目标,甚至将东北看作日本的生命线。
日本侵占东北后,他们对东北的野心彻底暴露。
伪满洲国存续于1932年到1945年,在这短短14年间,日本对东北进行了残暴的统治和侵略。
日本对东北实行严厉的经济统制政策和大规模的殖民主义经济掠夺,这使东北的工矿业畸形发展,民族工矿业凋敝,农村经济破产,东北经济迅速殖民地化。
而且,日本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殖民主义物资掠夺,他们最大限度地压缩东北人民的消费水平。
从1935年以后,日本先后对重要的战略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全面的配售统制。
当时,日本不允许东北群众吃大米和白面,只有日本关东军和溥仪等人才能吃到大米和白面,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除此之外,日本还在文化上大力实施奴化教育。
教科书歪曲篡改历史,宣称“满洲”是同日本关系密切的独立国家,教师授课的内容也只能是“修身”、“国民道德”、“日语”等,学校里没有一点自由的空气,东北教育遭到空前破坏。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更是体现在他们发行的货币上,短短14年间,日本人先后发行过六套纸币。
日本发行的纸币上印着中国历史人物和建筑,如孔子、孟子、财神赵公明、避暑山庄等等,这套纸币的设计看似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其实不然。
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使用带有中国传统符号的纸币来笼络人心,从而完成殖民侵略。
看透纸币上印的人物和建筑的真正含义,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吞华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不同面额纸币上的人物和建筑。
02
●伍角纸币:财神赵公明和伪满中央银行造币厂
伍角纸币的正面是财神赵公明,源自中国民间传说,象征着繁荣、多财。
日本把财神印在纸币上,无非是想给民众营造一种“哪怕日本占领东北,但是东北依旧繁荣昌盛”的假象。
而背面印伪满中央银行造币厂,暗含垄断东北的金融与货币市场的想法。
●壹元纸币:孔子和避暑山庄
壹元纸币上印着孔子,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爱”,崇尚“德治”和“礼治”。
日本企图通过推崇孔子,营造和谐仁爱的社会氛围,让民众认可伪满洲国的统治。
至于背面印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的帝王宫苑,这似乎在证明伪满洲国的正统性,但其实是欲盖弥彰。
●伍元纸币:孟子和伪满洲国
伍元纸币的正面是孟子,也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倡仁政、民本思想。
日本选取孟子这一形象,是在伪造伪满洲国也以人民为本的印象,让民众信服伪满洲国。
●拾元纸币:财神和伪满中央银行总行
拾元纸币的正面再次出现了财神赵公明。
主要是因为经济恶化,日本急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便使用财神的形象迷惑民众,塑造伪满洲国依旧繁荣的形象。
但其实繁荣的背后早已千疮百孔,财神形象也是日本人对自己的一种安慰罢了。
●壹佰元纸币:孔子、文庙和羊群
壹佰元纸币正面再次使用了孔子这一形象,并且加上了文庙这一建筑,意在利用儒家思想安抚民众,从而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纸币背面是羊群,象征着社会生活安定、衣食无忧,但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假象。
据说,凭借此纸币就可以买100只绵羊,但当时通货膨胀,这张纸币的购买力早已所剩无几。
●壹仟元纸币:老子和伪满中央银行总行
随着中国抗战形势好转,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经济情况恶化,通货膨胀,纸质面额大额增加,因此有了这张壹仟元纸币的发行。
纸币正面印的是老子,道家创始人,推崇“无为而治”,这似乎也在暗示日本对当前局势无力改变的状态。
纸币背后印的是伪满中央银行总行,虽然日本此刻仍在强调经济控制,但事实上,日本侵略者早已无力挽回经济大局。
这张纸币见证了日本在华经济和文化侵略的彻底战败。
03
这些设计精美的纸币背后暗含日本吞华之心,他们利用中国传统符号,一步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使他们逐步接受伪满洲国的统治,用心属实险恶。
但无论日本再怎么包装其狼子野心,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历史的篇章里无法抹去。
但现如今,日本历史教科书竟然还妄图隐瞒真相、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
日本目前使用的所有历史教材共有8种,其中只有一种提到“南京大屠杀,而且用词是“南京事件”,另外七种对这段历史一个字都没提。
而日本一家名为“日本书籍”的教材出版社,仅仅因为在新版教科书中添加了一段“慰安妇”事实描述,便没有通过日本教材审查机构的审核,导致几乎所有学校停止使用他们的教材,公司被迫破产。
而且,日本仍在不间断向中国进行间谍渗透。
早在2017年,中国就抓获6名日本间谍。
这6名日本人以“考察温泉资源”名义在我国境内活动,实施非法勘测活动,窃取了中国大量敏感基础地理信息,还非法偷拍敏感军事区域和军事设施,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可见,日本亡华之心不死。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但决不允许我们国民忘掉那段惨痛的历史。
鲁迅先生曾言:“唯有铭记过去,才能走得更远。”
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历史警钟”长鸣,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守护好我们现在这个和平的时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