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常见的一种,主要由年龄、肥胖、劳损、创伤、遗传等诸多因素引发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且病变呈慢性进程。
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病理变化最初发生在关节软骨,并逐渐涉及软骨下骨板及滑膜等关节周围组织。
其主要特征是关节面及其边缘的软骨变性以及新骨形成,日常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一、中医病因病机
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骨痹”“膝痹”范畴。“痹”的概念首见于《内经》。
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的致病原因如下。
(1)主要内因为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肝肾亏虚。
(2)外在条件包括风、寒、湿、劳损、外伤。
(3)主要病机是气血瘀滞、痰瘀互结。
这些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膝关节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产生疼痛、肿胀等症状。
因此,治疗上应注重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补益肝肾,以达到缓解疼痛、促进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证:关节疼痛如刺,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重着,遇冷加剧,得温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3)湿热痹阻证:膝关节疼痛,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治法:滋补肝肾。
三、四种中医针灸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经络系统,关节不适往往由经络血气不通所导致。
针刺是中医治疗膝关节炎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同时,针刺还能调节全身机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特点,深受患者欢迎。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针刺会促使体内释放出内啡肽和5-羟色胺等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现将四种中医针灸方法介绍如下。
(1)针刺疗法:主要以近部与循经取穴为主,辅以阿是穴。常取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等穴位,旨在疏风散寒、化湿清热,使筋脉通畅、气血调和。随证选穴,如湿热痹阻者可配以大椎、曲池以清热除湿。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艾灸疗法:取足三里、内膝眼、膝阳关、阳陵泉、阴陵泉等穴位。用艾条悬灸,每次选2~3穴,每穴灸治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感觉温度舒适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耳针疗法:取膝、神门、交感等穴位。采用毫针强刺激,待耳部发红发热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亦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相应穴位上,每次选取双侧耳穴,按压至有痛、胀、热感。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3分钟左右,每隔2天换1次。
(4)穴位注射疗法:取足三里、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等穴位。每次选用2~3个穴位,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用5号针头快速刺入所选穴位内,略作提插。待有针感时回抽无血,则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四、患者日常护理
(1)合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负重,防止对膝关节的进一步磨损。
(2)走路时步伐适中、姿势端正,注意让脚跟先着地,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力。劳作时采用屈膝下蹲的姿势代替弯腰;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时需经常变换姿势,避免膝关节固定一种姿势而用力过大。
(3)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进行适当锻炼。锻炼前做好热身准备,充分活动膝关节,并注意运动强度及频率。
(4)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避免膝关节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加重疼痛。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针灸科 张现豪
编辑:唐蔚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