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阅读,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似乎成了所有阅读人的某种探求,而这份探寻,在不同的文字里会有别样的答案,比如在残雪所写的《最后的情人》,基于作者是诺奖热门作家,并且这部作品首夺美国最佳翻译图书作品,让人对它更为好奇,对此,我们在其中可以看见什么呢?
一、情境与精神空间的视角,看见心灵世界的特别
基于每个人内心空间的独特,从作者在书籍开篇写给作者的话里,让我们区别于一般意义上对于书籍的理解,更像是作者以自己对书的一种深入解析,告诉我们她对此书的精神世界和感知是以怎样的视角来呈现的,它为何会呈现出那样的奇异,有着某种放荡不羁而又过分空灵,似乎无法以某种单一的话语来描摹,但却又似乎都写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从书的第一章里,我们就可窥见一斑,对于其中的一个人物乔的勾勒与描摹,先从他的身份外貌以及旁白似的话语去给我们阐释他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人物,既有第三视角的勾勒,又有着一种深入心理描写的剖析让我们可以以此代入人物的状态,从而去感知自我生命里的一种视角。
比如在说乔是个阅读狂,在提及他的阅读方法让他练出一种特殊的将思维连贯起来的方法,让我们格外好奇是怎样的呢,在随后的叙事中以一种具象的画面告诉我们他是在无数次工作上的事被打断,却能在一秒中重新进入故事的流畅之中。这可以代入到我们阅读小说的状态,从现实和虚拟故事的一种心神回收,以及心力的运用,这种感受让我们去共鸣以及代入感知,从而去更好的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心触碰。
二、画面的勾勒,多重视角呈现人物的个性
在我们从只言片语里去看见作者对人物的个性描摹,但更多的是我们从很多画面瞬间以及情境的勾勒里,去看见人物个性的呈现,它比单纯做一个总结性的人物描述更让我们记忆深刻,且更好的理解故事和表达,它既是人物在故事里和我们表达,更是作者透过现实与文字的构建,和我们链接表达,这份链接里触碰到我们阅读人的记忆空间,获得新的内心涟漪,有了更多的感知。
这份感知里,也让我们的阅读多了许多的魅力与丰富,从而更多了许多可能性,比如看似是乔作为故事中人物,一个服装公司销售经理,在看待自己老板以及他妻子丽莎的内心评判,他觉得丽莎配不上老板,然而老板却对妻子情意绵绵,当想到自己的妻子孩子,似乎明白老板与妻子丽莎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份描摹里让我们代入到每个自我和人物的理解上,对于关系中的和谐与否不是以某种外在呈现的能力样子,而更属于自我内心体验的感知。
也更像是冷暖自知,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知,他人看见的永远都是外部的表面的部分,而这些只是书中一个很微小的画面,因此我们更可以知晓书中有了多少能够去触碰每个人内心的点,它或是隐喻,或是某个现实感知体验的指引,让我们走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属于自己的心灵触碰。
三、意象与空灵,走入每个人的自我精神世界
小说以人物构建出一个又一个画面,看似叙述了很多的故事,但又似乎没有那么描摹,它区别于单一线索的故事构建,更像是从多个人物切入,或是人内心的描摹,或是情境的勾勒,以一种多重线迷雾般的穿插又交融,我们从每个人物的具体事件,画面以及语言,去瞥见人物的大致个性,但这个性在不断想要知晓更多信息中填充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展开,它既像是随顺我们内心的好奇,又像是在对某种精神追求的不断攀爬,想找到作者最终想要描摹什么,这也因此让我们觉得似乎说了好多,但又似乎没说。
没说的是没有那么明晰的呈现这是某个线性的剧情导向的故事,说的是不同人物的描摹里,多了许多的细节,语言,动作画面,情境,都在不断的给我们汇合,去让我们看见某种好奇,这好奇里有一种看似意象的走向,又有着某种氛围与情境的构建,这种看似无视常规,却又走入常规的叙事手法,让我们在好奇之中又有某种独属于自己的探究。
探究一份属于自己的理解和看见,某种冥思,某种熟悉感,却又有着一份牵连的流动和打破走入一份更深入的精神追求之中。
《最后的情人》在看似天马行空之中,又有着一种触碰我们心灵与精神世界的瞬间,或是某个角落,或是某个瞬间,亦或某个视角,都在给予我们一份美好的谜题,解答并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