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有网友发布视频,在河北沧州的一条街道上,不同商家的门头招牌,被设置成了风格统一的黑底白字,看上去非常别扭,当地很多人戏称这里为“殡葬一条街”。而在视频的评论区当中,不少网友也纷纷艾特当地的相关部门,想知道这么难看的门头究竟是谁设计出来的,又是谁决定统一安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记者前往当地,分别采访了街办的工作人员以及沿街的商户。街办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原来的招牌是谁设计的,但现在招牌正在统一规划当中”。而一些沿街的商户则表示,原来这条街上店铺的招牌非常杂乱,今年早些时候,被统一设置成了黑底白字

这些商户还表示,随着网络上舆情的发酵,大概在12月13号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又将这些黑底白字的招牌全部拆掉,并向他们介绍,之后的招牌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可选。至于一些网友非常关心的费用问题,商户们表示,并没有人找他们收钱,制作招牌的钱应该是政府部门出的。

一块小小的门头招牌,装了又拆拆了又装,虽然整个过程当中,商家并没有承受经济上的损失,但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给出更明确的答复:第一,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文化当中,黑底白字是一种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在设计招牌风格的时候,工作人员就没有考虑到这种常识性问题吗?第二,招牌的安装和拆除都是需要花钱的,这其中造成的公共资金浪费,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其实,最近几年时间里,国内因为这种黑底白字招牌引发的争议,并不在少数。比如2019年的时候,上海常德路上的招牌就被设置成了黑底白字;2020年的时候,西安四府街上的招牌,也被统一设置成了黑底白字——同样的,这些黑底白字的招牌都在不久之后进行了更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的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

而大家感到不满的点,不仅在于招牌的黑白配色,还在于要求所有招牌“整齐划一”这种做法本身。近年来,一些城市当中的“土味招牌”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比如那种蓝色彩钢条板,上面安装白色立体字的招牌;再比如那种棕色pvc板,上面印着黄色字体的招牌;又或者是那种印着统一“赞助商”logo的喷绘布招牌……从一线城市到山区农村,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

相关部门对商家的门头招牌进行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初衷自然是为了美化街道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可是,当人们走在街上,看着这些一模一样、缺乏设计的招牌,真地会感觉到美吗?

客观地来说,一座城市,或者一条街道,对沿街商户的门头招牌进行规范管理,本身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比如在1949年的时候,日本就出台了《户外标志物法》,对广告牌形制乃至配色方案,都给出了明确“边界”。像是在京都、奈良这样的古城,哪怕是知名国际连锁品牌,也必须调暗招牌的色调对比度,与城市审美相协调。

试想一下,如果商家都把自己的招牌东搭一块、西搭一块,那看起来肯定会非常杂乱,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当中,就有这样的一条:公共建筑、雕塑、广告牌、垃圾桶等造型美观实用,与居住环境相和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过,如何给人“美的享受”,这就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了,有些地方部门为了确保不出错,索性就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至少让沿街的招牌看起来不那么杂乱。只不过,他们忽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规范管理,也必须要尊重起码的审美标准。

就拿招牌上的底色和字体颜色来说,如何进行搭配,那可是“大有学问”,有些颜色配在一起,就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而有些颜色配在一起,只会产生“土”的感觉。此外,一块招牌的设计,还必须考虑到建筑物的外观、所处街道的环境,以及商家的经营范围——这些问题,都不是靠拍脑袋决定就能够解决的。

第二,统一招牌,并不是说要让招牌的大小、颜色、样式全部变得一模一样,而是要让它们实现风格上的统一。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大家过去看的那些香港电影,里面很多沿街商家的招牌,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可是,你把其中的任何一块招牌拿出来,摆在大家眼前,大家很快就能认出来,这是所谓的“港风”招牌。

想要追求这种风格上的统一,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它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对于门头招牌的各项不同参数,都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可是,想要真正提升一座城市的形象,这些都是必须要去做的。比如在2021年,北京市就出台了管理条例,其中明确提出,要为经营者自主设计牌匾标识提供创意空间,避免样式、色彩、字体等同质化。

一块美观且有创意的招牌,不仅能为商家吸引来更多的客流,也能够为城市的景观增添一份色彩;同样的道理,一座充满活力、多元化的城市,也应该包容更多的个性。或许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大街小巷,呈现百花齐放的招牌风景,成为城市的颜值和流量担当。最后一点时间,来听听评论员周硕的观点。

网友观点——

“安装招牌本来就是为了突出不同商家的特点,结果所有商家的招牌都变得一模一样,谁还能分得清楚他们是干什么的?”

“虽然那种花花绿绿的招牌也不怎么好看,但起码还有点儿差异化,满大街都是一模一样的招牌,只会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如果只是要求招牌规格、大小统一还能理解,但具体每个门店怎么设计自己的招牌,应该让商家自己决定。”

“凡是知名的商业街,或者是年轻人喜欢去打卡的街区,商家的招牌都特别有个性,怎么可能因为招牌不同意,就破坏城市形象。”

评论员周硕——

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当然不心疼。商户说没收他们的钱,所以索性任由相关部门去折腾了。好在没收商户的钱,否则也得扣上一个“扰民”的帽子。但是不扰民,浪费财政收入,里外里拆了安,安了再拆,得花多少钱?

统一换招牌,是很多地方的操作,尽管被大家诟病,觉得招牌统一之后,各个商家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千篇一律着实难看,但至少还占了整齐两个字。而沧州新华区这个街道,黑底白字,任谁来评价都是一股“阴间风”,怎么能够审批通过的了?就算是相关领导坐在办公室没见过实际样式,那些安装的、监工的,就不觉得奇怪吗?从下到上没有一个人提出质疑,这活儿也太好干了吧?

城市应该精细化管理,但并非面面俱到。前段时间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去各地旅游,一些古城古街区,都搞成了丽江的样子,管它适合不适合,都弄成酒吧风,河道里面装上五颜六色的灯,原来千城千面,变成了千城一面,就跟各个城市的所谓美食一条街一样,所有城市的特色小吃都是面筋、老酸奶、章鱼小丸子,这还有什么旅游的欲望呢?

招牌,本应该是一个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每个商家的特色所在,就算要相对统一规范,也不应该千篇一律,这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背景下,完全不应景。各个部门应该协同配合,而不是文旅部门和城管部门各管各的,造成群众无所适从。

来源:陕西交通广播

文字:冯玄

编辑:言之

责编:李杉

审核:若文

终审:赖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