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2024年年初,罗湖发布了《罗湖区建设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多个政策。

年中,罗湖陆续发布“低空10条”“人工智能10条”“保险10条”“金融10条”等多个政策措施。

9月,罗湖印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先锋的实施方案》,共提出了涵盖13个领域、60个方面共413条改革措施。罗湖的改革与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

及至年尾,罗湖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12月18日,罗湖举行了年度改革专场发布会,系统梳理了2024年罗湖的十件改革大事。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近年罗湖则不断寻求自身“突破”。而系统梳理罗湖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举措和阶段成果,我们可以看出罗湖的城区发展逻辑,亦可以为区域外各城市成熟的核心城提供“焕新”的范式参考。

在“细节”中降本增效

2024年罗湖的改革实践中,多项以降本增效为导向。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通过国有公共物业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罗湖预计2025年将直接减少财政资金投入7000万元;通过优化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将释放超过7500平米服务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遵从这一逻辑,罗湖在2024年对国有公共物业进行了统筹管理和优化整合。一方面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市民使用率,比如以现有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建成了83个嵌入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5个托育点,满足最迫切的“一老一小”需求。

另一方面,罗湖财政局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及运营部分公共物业,借助社会资本升级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配套设施。比如笋岗综合文体中心将利用安居锦园小区2600多平米的社区配套用房,打造涵盖乒乓球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多种设施的多功能文体中心;翠园华府体育馆将引入第三方对5300多平米的文体活动场地进行改造,建成可涵盖健身房、团操、普拉提等多功能场所。

记者了解到,改建后的文体中心将在特定时段对市民免费开放,通过“政府+公益+商业”的运营新模式可以减少财政资金投入并增加公共空间营收。

瞄准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建设

坐拥三个陆路通关口岸,距离香港一河之隔,罗湖拥有“开放”的天然区位优势。也因此,“建设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是罗湖“三力三区”的发展目标之一。

2024年初,《罗湖区建设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罗湖提出将从提升消费“创新度、集中度、显示度”三个方面集中发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潮流集散地。

从2024年的改革动作来看,罗湖正在瞄准这一目标,撬动潜在的境内外消费。

12月16日,深圳首个离境退税陆路口岸试点在罗湖文锦渡口岸正式启用。

深圳官方数据显示,港澳旅客是目前深圳离境退税业务的主要客户群体,占整体业务量超过50%。而罗湖的三个口岸又承担了近五成公路口岸通关量,因此相比于此前已经开通离境退税业务的宝安国际机场和蛇口邮轮母港,文锦渡口岸将更加便利香港市民办理退税业务,也将进一步带动香港消费者在罗湖通关和在罗湖的离境退税商店消费。

除了提高离境退税便利性,罗湖同时也在着力解决境外游客的支付难题。

继推出全国首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硬钱包自助发卡机后,罗湖在2024年持续疏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堵点。2024年8月,罗湖《深化数字人民币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印发,提出重点围绕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受理环境改造,力争2024年完成全域90%重点商户改造,2025年完成重点商户改造基本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目前罗湖全域104条公交线路、600台出租车及地铁8号延长线均已完成基础受理设施改造,支持数字人民币刷付;罗湖全域22家星级酒店、2个星级景区及重点医疗机构可受理扫码、外卡和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业务,60家歌舞娱乐场所均已落实优化支付服务相关要求。

利用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的特点,港人在罗湖可使用回乡证、护照申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并使用八达通APP进行充值。记者此前了解到,目前已有3.1万香港居民申领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随着数字人民币支付在罗湖全域的铺设,境外消费者在罗湖消费将更加便利。

以产促城 以城兴产

从2024年罗湖改革成果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产城融合”,向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战略转型的发展进程。

这个服务业占比超90%的城区在挖潜原有优势产业的同时,正在寻找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更加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一方面罗湖在优势产业—金融业方面不断创新,如推出“费改保”模式;另一方面以金融业支持战新产业发展,并将AI融入城区治理,既为战新产业提供场景和资金支持,也提高城区的治理水平。

作为金融机构集聚的城区,罗湖有着金融业创新的强大势能。2024年10月,《罗湖区深化保险创新发展改革工作方案》印发,在全国率先提出的保险创新发展新机制,推出18条“费改保”措施,涵盖基层治理、实体经济、民生保障、深港融合四大板块。

罗湖区金融服务署署长邓敏怡介绍,“费改保”模式在原则不增加支出负担的基础上,探索将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的“开支费用”,如政府采购、工程维修,企业研发、数据管理,小区物业、电梯维保等,转化为保险服务形成的“保费”,充分发挥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罗湖金融业在2024年的另一个创新之举是落地了全国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交融深担罗湖新动能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该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将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体现出罗湖利用传统优势产业撬动战新产业的努力。

2021年,罗湖区正式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创新驱动型未来都市产业体系。2024年,罗湖发展战新产业的成效初显,并明确提出发展“2+2+N”产业,加大力度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战新产业,以及低空空天、细胞基因两大未来产业。

除了上述提到的资金支持,从罗湖2024的改革大事也可以看出其通过基层治理需求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场景,也让人工智能为城市管理赋能。

发布会现场,罗湖东晓街道调研员介绍了罗湖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的“木棉岭实践”。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木棉岭社区配备了巡山无人机、“会说话”的巡检机器人、能捕捉高空抛物的鹰眼镜头等高科技工具,以往巡山巡林需要花费3小时,现在借助无人机航拍只需15分钟就能完成全覆盖巡检,并且实现动态比对、烟火感知等。

今年10月,罗湖出台《罗湖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十条措施》,其中提出一批“AI+”应用场景需求,除了城区治理外,还涵盖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领域。从目前的改革动作来看,罗湖正在探索“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发展模式。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经验。从罗湖的改革实践来看,其在通过不断“破题”和“解题”来应对城区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力求通过改革为城区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