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青春、校园关系密切。随着“诗歌进校园”专场活动举行,第八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圆满落幕。19日,第八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诗歌进校园”主题沙龙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兼诗歌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车延高两位诗人受邀一起走进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校园

与青春学子共探诗歌与AI

在AI时代,诗歌创作与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究竟能否取代诗歌创作?如何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来保护和发扬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两位诗人与青年大学生共同探讨在AI时代背景下诗歌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活动在诗歌创作与科技发展的交融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活动伊始,两位诗人首先参观了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一楼的中国第一座综合性电子科技博物馆,系统了解了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典型性物品,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变革轨迹,领略了电子科大在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前沿成果。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学府,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其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也为文化领域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两位诗人在主持人的带动下,通过与师生面对面互动访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究竟是否能取代真人诗歌创作、新技术将如何改变诗歌的创作环境、AI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传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现代诗人的时代担当等话题。激烈的思想碰撞下,师生代表和两位诗人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诗人车延高曾经尝试过AI写作,他认为AI在精准演算上是无法比拟的,但是目前来看AI在创作诗歌方面也有明显弱点,比如它缺乏对目标的追求,缺乏对生活的欲望,不具备情感,因而缺乏创作的自觉性。

而诗人雷平阳则认为,诗歌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而相比之下AI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初级发展期,AI诗歌创作的努力方向正是让其向着人类细腻、多元情感模拟的方向发展。

采风成都

领略“诗歌之城”的底蕴与气质

除了进高校之外,本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期间,“2024·第八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系列活动之一的“在成都邂逅诗意和乡愁”创作采风活动在城市中展开。诗人们走进了位于金牛区的工人村社区和天府绿道蜀道通衢园深度领略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城市气质,探寻诗意与乡愁。

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工人村社区位于成都市北门一环路内,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最主要的建筑产业工人聚居区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工人村社区会客厅以打造“居民参与式记忆博物馆”为初心,通过“文字+实物”的方式,将社区记忆集中呈现出来,打造让社区居民充满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的参与式社区记忆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环城生态公园蜀道通衢特色园,诗人们被这里的厚重历史和独特景致所吸引。其中,蜀道通衢作为古代地方联系首都官道与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深沉的历史记忆。园区内,绿树成荫,静谧清幽,让诗人们心境沉静,灵感泉涌。这里正在举办的“天府绿道公园城市艺术展”,让到场诗人看到成都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泽登旺姆 图据 主办方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