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
陆宗润,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所长兼硕士生导师。
我们一直很注重基础课程的传授和训练,包括书画材料的课程,让学生更加熟悉和关注书画创作的载体。纸、绢是最普遍最基础的绘画材料,但如何去选择、使用和改造它,却很少有人能够熟练地掌握。在装裱修复的过程中,要修补残破脏污的作品,就需要给画作选配相似的材料,这就需要对原作的纸、墨、颜料、印泥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更准确地匹配修补材料。什么样的纸绢,经过何种加工,呈现出怎样的艺术效果,甚至经历百年变化后是怎样的状态,都可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得到答案。
另一方面,基础实操训练是装裱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技术方法,是托裱好一幅作品的保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托裱的技巧与要点,最终独立完成一幅作品的镜片装裱。从事绘画的学生在实操中更是发现了很多创作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比如落款、印章太靠近纸张边缘,裁切时空间局促而影响整体效果;颜料选择不够讲究,很多墨迹和颜色在装裱过程中发生晕染跑色的情况等,这些都是通过前期的预防可以避免的。
再就是通过对装裱的学习,走进并理解中国书画作品的古典美学知识。各种装裱样式的产生和演变与书画作品的风格和审美趣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三分画七分裱”,就是指得体的装裱会让画作的气韵神采释放出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古代文献中所见的“装潢”“装背”“装池”等名称即现今所说的书画装裱的别称。书画装裱起源于中国,又随着文化的交流传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之后,形成了三种应用广泛的装潢形式:手卷、挂轴、册页,以下做了简单的梳理。
竹木简作为最早的文章载体,在商周时期已出现,盛行于战国至东汉末,此时期与竹木简并行的还有帛书,在汉代分别称之为“简册”和“卷轴”。《后汉书》中记载了东汉顺帝时道教首领宫崇曾献给朝廷一部道教经典《太平清领》,描述其外观为“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可见是经过装潢的帛书手卷形式。随着造纸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纸质卷轴典籍的收藏,而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曹不兴、卫协、顾恺之等大量书画家的出现,使书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据《法书要录》记载,刘宋明帝命虞和等人主持书画大整理,其中对手卷形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和规范,包括制定手卷的长度、装裱样式与对损坏的作品进行修复,可见当时人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已经包括了装潢的部分,直至隋唐五代,手卷都是书画作品最主要的装裱形式。宋徽宗建立翰林图画院,召集书画名手于内府作画,并将各朝代作品分类制定装潢样式。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中有关于《绍兴御府书画式》的详尽记载,可窥见宋代官裱制度。手卷发展至明清时期,又一变化,以明代吴门画派为首的文人画兴起,将诗书画印完美统一于作品之中,手卷也拓展出“引首”“拖尾”等可供文人雅士题跋的空间。由此手卷长度大幅增加,为了便于收纳整齐,两端的出轴变为平轴,绫绢的配色方面也趋于淡雅,与文人画意境相符。至此,手卷演变为我们现今常见的装裱样式。
挂轴的起源未有明确时间,湖南出土的战国时代的帛画《人物御龙图》可见,画的顶端粘有一根细竹作为天杆,杆的中央穿细绳作张挂和束扎之用,此种“幡”的形式,或可视为挂轴的雏形。但幡直至今日依然存在,而挂轴作为书画装潢的独立形式,早期记载寥寥无几。从辽宁省辽墓出土的一对挂轴实物来看,晚唐就已经有了挂轴这种装裱形式。挂轴真正被广泛运用则是从宋代开始,并出现了宣和装这种规范的样式。其特点为窄边,上下镶隔水,用宽一公分的古铜色小边圈起后再镶天头和地头,天地的比例约为2:1。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等所藏传世的中堂作品,边也加宽至10公分左右,天头和地头的比例多为6:4,有些作品上还加诗堂用来题跋。清代又增加了通景屏这种挂轴组合形式,拓展丰富了挂轴的样式。
册页的产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由印度贝叶经而来,然而从出土的一本战国帛书上明显可见一叠写有文字的帛,中缝折叠并有穿绳缝制的痕迹。在之后敦煌出土的唐代纸质册子上也有相同的装订方式,由此可知在印度的贝叶经传入之前早已经有了册页装裱的雏形,后来又演变和发展出经折装、蝴蝶装、推蓬装等样式,来满足各种作品的装裱需求。
古代艺术品流传至今,得益于这些既美观又具有保护作用的装潢,可以说它是对作品保护的第一道屏障。虽然随着展示空间的改变,当今作品的装潢形式逐渐以镜片和装框为主,但即便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托裱工序,也是会对书画作品的呈现效果与保存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每一位从事绘画专业的人士,都应该重视和学习了解装潢的知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示和流传下去,同时也是对收藏者负责。■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