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漫步街头,俯首抬眼间总能看到,树木的五彩斑斓。在上海,有一位老伯,历时三年寻访了全市近三百棵古树,将所见所闻写成一本厚厚的笔记。这本笔记里都写了什么?在上海这座城市里的树,又有什么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日,新场镇新卫村,这棵几十米高的银杏树,在此静静矗立了370多年。古树爱好者马鹤虎告诉记者:“2022年10月16号9点49分,我来过这里,我在树下仰望它,同样的位置,周围都在砌房子,塔吊已经来了,两年以后,高楼起来了,高速轨道车通过这里,就是现代跟传统,两个景象在一起。”

这是上海第122号古树,周边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两年间,环境持续在变,马鹤虎时常要来看看,也跟村民们聊聊。“本来这里是一条河,是通的,今天来就剩下这么一点点小水塘了,小区开盘以后,居民进来以后,我还来看,可以想象这将近四百年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它都经历过了,它还静静在这里,意味深长,它是见证了这个地方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往今来的一棵树,在这个时代的一些历史点滴,慢慢地清晰,马老伯将它们仔细地梳理、记录下来。“之前淘到了这本书《上海古树名木》,一看如获至宝,很开心,但这本书是2002年出版的,至今变化太大了,好多古树明明写的是哪个大队哪个村的,我去找根本找不到,直到把老地图给找出来了,再标出了现在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现存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超过1800株;树龄在80到100年,被定义为“古树后续资源”的树木也有900多株。为了保护古树,早在1983年,上海就颁布实施了国内首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城市更新进程加快,但社会各方,都会为古树让步。

在普陀真如,这个新商业体的门前广场上,这棵古银杏已有500多岁。普陀区绿化建设管理中心社区绿化指导科科长殷英介绍:“树旁的电子围栏能够监测到的结果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的温度、人如果是进入这个围栏的话,是会有提示声‘古树保护范围,请您迅速离开’警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曾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城中村”红旗村,当时在对这一地块重新规划时,开发商就和绿化部门、古树专家一起多次论证古树保护方案,最终采用向内凹陷的形态,为古树留出充足的生长空间。“为了给这棵古银杏树提供更充足的日照以及根系的生长空间,其实我们在建设环宇城max之初,也主动退让了约30米的距离。”中海商业华东区域副总经理杨晓梦介绍。

而有时候,被珍视被保护的,不仅仅是古树本身,更是百姓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虹口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邵倩读了这样一封来信:“我家天井里有一棵紫藤树,是我10岁时种下的,现已有60年的树龄,每年都开满,枝头的花朵深得居民的喜爱,希望能够给它一个好的去处。”

和平公园里的这棵60多岁的紫藤树,之前生长在吴淞路一户民居的天井里。一封给绿化部门的“求助信”,将它搬来了公园,从此枝更繁、叶更茂,从一家的树成为大家的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阿姨在祥德路住了40多年,最近赶上旧改,眼看着要住上新楼房,也希望为家门口这些自己亲手栽下、悉心照料的树木找一个好归宿。“大概有二十几年,那棵大概十年,要给树找个好地方,况且品种也很好的,真的很好,舍不得。”

动迁工作组将沈阿姨的愿望反馈给绿化部门,很快得到了回应。沈阿姨的两株葡萄树和2株枫树,本周内将被安置到和平公园。“或许过了几年,这些居民回过来的时候,可以来看看这些树。”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旧改分指挥部群众工作组组长叶丽说道。

对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刘悦来指出:“在新的城市更新、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但凡有一些可能性的话,就要想办法去保护,这些受保护或者被尊重的年限可能从原来的100岁,到现在可能会变成50年、甚至30年、甚至20年,这看起来是对树木的一种尊重,更多实际上它的本质是我们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地深入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的温暖,不仅是对人,也对城市里的万物,或是一棵树、或是一江一河。这一次守护一株古树,留下一抹记忆,就是一次生动的实践,人民城市需要的是怀揣初心和耐心,不断在在城市更新中寻求发展,也在新与旧、拆与留的温暖决策。

看看新闻记者: 刘奕宁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王卫

摄像: 杨光 涂鹏程 徐进 夏寅飞

责编: 李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