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检查燃气钢瓶。
一家经营面食的摊点上坐满了顾客。 □记者 璩介力 摄
□苏报记者 璩介力
东环路是苏州南北向交通要道,受地理因素及人群特征影响,之前东环路周边流动摊点较多。自全市城市管理专项工作开展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以东环路沿线为先行启动点位,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总原则,瞄准短板、精准施策,积极推动相关治理工作,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毗邻四区
东环路原有流动摊点103个
东环路连接苏州工业园区、姑苏区、相城区和吴中区,道路6公里沿线共有13个社区,还有商业体、学校等,人流密集。娄葑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冯敏亮介绍,此前东环路沿线共有流动摊点103个,摊主会占据一些路口经营,对交通安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有不小的影响。
但一味地取缔摊点、禁止经营并不是好办法。园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朱宇明表示,一方面,这里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市民对于流动摊点有一定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摊贩中不乏生活困难的群体,如果不让他们摆摊,他们的生活可能无以为继。因此,当地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出了一系列帮扶疏导举措。
疏导摊贩
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东环路东兴路口附近本是流动摊点聚集地之一。周边不但有居民小区,还有不少企业的集宿区。娄葑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娄南中队副中队长王明介绍:“务工人员更青睐这些流动摊点,因为这里方便,下楼就行,一直到凌晨。”
为了满足周边群众需求,当地在文潭路利用一片闲置土地,设立了流动摊点疏导点,将之前附近的40多个流动摊点纳入其中。昨天16时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摊贩们陆续出摊。在经营前,管理人员挨个检查摊位的燃气钢瓶及软管是否有漏气等隐患。
优之家物业公司项目负责人柴龙根介绍,他们负责疏导点的日常管理,包括经营前的燃气安全检查、健康证和食品进货单查验以及经营结束后的卫生清理工作。入驻的每个摊位每月缴纳600元管理费及100元的卫生清理费。
对于这些费用,摊贩们表示可以接受。“在这里相当于开了一家小店,一个月700元,你到哪都租不到像样的门面吧。”一烧烤摊摊主曹克忠告诉记者,之前他在东环路沿线摆摊,经常担心城管来处罚。如今有了固定摊位,一来更加定心,二来生意也更好了。“现在固定了,就有回头客了。有场地,能多放一些桌子,货也能多备一点。”曹克忠说,现在他有冰箱、冰柜,帐篷里摆有6张桌子。“以前最多摆两个桌子,顾客也没法定心坐着吃,冬天又冷,又怕有城管。现在多好,下小雨都没事。”
以人为本
“一人一策”精准帮扶
除了文潭路疏导点,园区城管部门还在东环路北段设置了和顺路疏导点,吸纳北部流动摊点。针对东环路大润发、万科美好广场等商业体,当地在加快推进设置特色夜市的同时,通过举办“美食娱乐购物节”、建设运营社区食堂、设立夜间便民小吃亭等措施,优化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满足周边群众食品消费需求。
对于剩下的流动摊点,园区城管部门按照“劝退一批、分流一批、帮扶一批”的原则进行分类疏导,对前期排摸到的存在生活困难的22名摊贩,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摊贩阿力就是帮扶对象之一。
阿力孤身一人来苏打工多年。2020年,他所在的饭店关门后,便开始经营烧烤摊。娄葑综合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洪丰沛介绍:“我们对他进行查处过,他反复向我们表示,家境困难,需要帮助。”
对于这一求助,城管部门放在了心上。前不久,当地在辖区找到一处闲置的房子,出租给阿力用于经营。“正常租金是1500元,因为他确实比较困难,我们为他减免租金,现在一个月只要800元。”阿力表示,很感谢政府的帮助,他可以安心经营,用自己的手艺改变生活。
冯敏亮介绍,针对居住在娄葑辖区的14名生活困难摊贩,他们引导帮扶4人在固定店面、便民早餐摊等处合法经营,其余10人纳入疏导点管理。另有8名居住在辖区外的生活困难摊贩已移交属地开展就业帮扶。
联动协作
解决跨区执法难题
东环路毗邻四区,面对流动性极强的摊贩,如何落实长效管理?冯敏亮介绍,他们坚持系统治理,协调城警联动、跨区协作,对东环路沿线主、次干道及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确保无死角,严防乱象回潮。
“除了我们城管开展重点专项整治,在每周重点时段,我们和公安交警等部门还会开展联合执法。”冯敏亮说,为了破解跨区执法难题,园区娄葑街道与姑苏区平江街道、双塔街道综合执法部门开展每周不少于2次的跨区联动执法,同时与吴中区郭巷街道、相城区元和街道综合执法部门建立并落实跨区联动执法长效机制,聚力推动东环路沿线流动摊点治理工作。根据跨区协作协议,各地综合执法部门将在联合执法、队伍建设、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协作。
朱宇明表示,下一步园区城管部门将严格执行网格化巡查管理机制,运用数字化网格平台,落实“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疏导点严管”,并适时开展“回头看”,同时利用AI技术赋能治理工作,加大非接触式执法力度,确保问题不回潮、不反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