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有很多“黑话”,其实当我们理解它的含义后,会觉得这些行话挺形象的。比如“颗粒度”这个词,本来是胶片成像术语,当把它用于工作场景中会发现,我们做一件事的颗粒度越细,效果确实会像好照片一样更细腻清晰。
比如这几年有一类新闻频频上头条,某饭馆超越经营范围卖了一盘拍黄瓜,因此就收到了上万元的处罚。这类新闻引发讨论的焦点在于,一方面处罚程度超出生活常识太多,而另一方面处罚其实并没有“过线”,万元罚款是在食品安全法规规定的处罚上限以下的。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行政法规的“颗粒度”有点太粗造成的。
这个问题,已经被盯上了。 12月16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第十一次专题学习。行政裁量权基准,通俗一点说,就是针对法律法规中那些比较模糊,或者弹性空间比较大的规定,进行细化量化,向社会公布并施行一个更加具体的执法尺度和标准。
其实从2022年前后,这项工作就已经在做了,很多地区和部门的《行政裁量基准》近期都要陆续开始正式实施。而国务院的这次专题学习,引发广泛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指向的是“权力规范运行”这一命题。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所指出的,现在一些领域和地方滥用行政裁量权、执法不公正的现象仍然存在。要从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滥用执法权会破坏营商环境,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特别是在经济运行承压 的背景下,影响尤为恶劣。这些苗头已被看在眼里,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此次专题学习上,李强总理指出,明年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稳预期强信心。他还特别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执法行为,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
可以预见,在明年开展的专项行动中,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现象将成为审核重点。其实这也是一种信号,那些有上述行为的地方要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否则撞到专项行动枪口上,成了典型,后果会很严重。
治理地方政府滥用行政裁量权,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入手,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要抑制住一些人的罚没冲动,很重要的一条还是要从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缓解部分地区面临的财政收支不平衡压力。当然,眼下最急需要做的,就是先要斩断那些伸向企业的手。
在经济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破坏营商环境的短视行为,这些苗头必须露头就打,人们才能树立投资兴业、合法经商的信心。稳定的预期和信心,不仅在当下很可宝贵,更关系长远,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场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就更值得期待了。
(文/于永杰)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