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推进县域全面振兴,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智慧高效、安全健康的新时代美丽兰州。这既是对兰州未来发展的把脉定向,更是为“新蓝图”明晰了“路线图”。
在此过程中,我市各县区全面落实1139工作部署,坚决扛牢“郡县治、天下安”的使命担当,立足资源禀赋和县域实际,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打实地拼搏与付出,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扎实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各项工作,以县域生产关系变革激活县域高质量发展,让可操作的“施工图”变成了生动鲜活的“实景图”。
立足资源禀赋
推进县域全面振兴
近年来,我市在强县域行动中,通过加快县域产业培育,聚焦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了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有效提升了县域产业的支撑能力。
永登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对标“生态功能型”“工业主导型”的发展定位,通过狠抓大项目,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促进了园区产业的建设提档,确保了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时下,正值寒冬时节,在树屏食品产业园里,预包装牛肉面生产如火如荼。树屏食品产业园董事长陈宜进说,我们产业园引进了一些预包装牛肉拉面优质企业,并开展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以持续壮大产业整体规模。目前,产业园已有多家相关企业签约入驻,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
三季度,永登县龙源永登10万千瓦光伏项目和永登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二期项目开工。其中,龙源永登10万千瓦光伏项目总投资4.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45亿千瓦时,实现年产值4463万元,对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县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牛羊肉加工产业园项目、九合镇海达加油站项目、西北师范大学兰天公寓除危建设项目和兰州钱学森学校4个项目在安宁区、兰州经开区开工,总投资1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亿元。
兰石化炼油区雨污分流改造、寺儿沟沿线管网配套工程项目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在西固区开工;总投资1.2亿元的兰州市农业机械总公司保障性住房项目在七里河区开工;总投资20.2亿元的榆中县全屋定制一体化板材智能生产线(和平工业园区徐家营片区)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91亿元的智能立体停车设备制造项目亦在皋兰县开工……
全员招商,全力做好“店小二”服务保障,奋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的项目“双进”的大会战正在我市激情上演,必将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有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强化公共服务
推进“赋权强镇”改革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小县大城”发展模式,强化产城融合、区域联动、错位发展,推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深化扩权强县、强县扩权改革,赋予县域更多的市级管理权限,提升县域对资源要素的整合支配能力,以县域生产关系变革更好激活县域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改革是激活县域经济有效抓手的话,那么开放则是强镇赋能的有效手段。我市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突出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和特色小镇。
日前,在西固区第七届韭黄开镰丰收节上,种植韭黄的“老把式”们挥镰收割,鲜嫩的韭黄摆放在地头,叶黄如金,茎白如玉,成片的金黄色与远山的雪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唯美画面,田野里洋溢着韭黄的鲜味与村民丰收的喜悦。
张家大坪村村民张小龙说:“这几年随着韭黄开镰节的持续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当地韭黄的知名度,我们建起了电商平台,线上线下销售。今年我种了三亩多的韭黄,全部采用古法传统种植技术,按照目前的市场价计算,可获得10万元左右的收入。”
“我们村位于黄河以北的山地之上,冬暖夏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韭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扩大韭黄的知名度,推进产业化发展,村上申请注册了‘金凰后’品牌商标,制作了统一的包装,大大提升了韭黄的品牌效益,使我们的韭黄成为市民冬天餐桌上的‘新宠’,张家大坪村还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惠鹏坦言。
从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长大的高连虎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集百合种球繁育、标准化种植、储藏、加工、销售、技术指导培训于一体,建成绿色百合基地300多亩,认证有机基地110亩,带动当地农户102户280人,户均增收1万余元,实现了共同致富,推进了兰州百合特色产业的发展。
皋兰县什川镇采取“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和“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联动模式,按照“三点连一线,五村成一片”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精细瓜菜、优质林果、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推动“梨韵什川”城乡融合示范镇建设,将什川镇打造成了甘肃知名乡村旅游打卡地、优质林果产业示范基地、白兰瓜产业示范基地、兰州都市农业示范区。
找准“幸福密码”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做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三篇文章”,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业稳,则天下安。今年以来,我市紧盯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创新思路,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聚焦“八个美丽”,做好“四篇文章”,实化细化措施,强化协同发力,使“满城渔歌”“兰山烟雨”“秀美兴隆”“蔬香花庄”等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取得新成效,正在成为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的强引擎。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要找准农业农村的“幸福密码”。我市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始终致力于因地制宜,立足实际,通过改造提升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治理井然有序,文化广场、剧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和优化,更使渔产业、醋产业、果蔬产业以及文旅等产业遍地开花,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让广大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打工赚钱、照顾家庭,过上踏踏实实的幸福生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抓手。在“满城渔歌”示范带建设中,永登县投资2.3亿元,把蓝图交给群众,在营儿村建设了青瓦白墙的“兰派民居”窗明几净,新农村新生活新风貌的创意彩绘文化墙引人驻足。
“秀美兴隆”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全面改善农田整体环境,生态修复等措施,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串联沿线乡村,发展都市观光、乡村旅游、“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彰显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实现了“山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
在“蔬香花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利用发展都市型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以精细蔬菜、优质果品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成为兰州重要的有机蔬菜和“高原夏菜”生产基地。
我市还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主导产业,“百玫瓜桃鱼梨面”七个地方特色产品,持续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基地建设,兰州百合、高原夏菜、白凤桃、软儿梨、白兰瓜、马铃薯、红笋……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成了兰州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同时,通过强化“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并借助“甘味出陇”机遇,先后走进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展农业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进一步拓展了兰州“甘味”农产品市场,促进了兰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兰州市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培育“甘味”区域公用品牌7个,“甘味”企业商标44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450个。
■快评
发展县域经济 造福一方百姓
郡县治,天下安。
日前,兰州市委召开务虚会暨县区委书记座谈会提出,各县区党委要坚决扛牢郡县治、天下安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紧密结合县区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优一方生态。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石,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关乎地方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伟大实践中,我市各县区围绕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改革、重大政策、重点要素,紧扣“怎么看,怎么干”,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纵深推进1139工作部署,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眼下,我市城乡不论是以庭院经济、作坊生产业态为主的小企业,还是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合作社……处处都是一片繁忙景象,呈现出气势足、态势好、势头强劲的“基层力量”。各县区整合资源为我所用,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紧抓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科学设定工作目标,千方百计抓招商,全力以赴促产业,促进县域经济跃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潜力,正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兰州实践新局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