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满池娇”
“满池娇”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发端于魏晋时期,流行于两宋和辽金元时期,至明清两代仍有传承与发展。满池姣纹样以其丰富的图案构成、清新脱俗和丰富绚烂的艺术表现力,一直都在中国传统纹样当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古至今,仍然是人们心中对美好、吉祥、善良的期盼和追求,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溪合堂】元青花 满池娇系列部分展示
“满池娇”纹样所描绘的是池塘小景风貌,纹样由莲花、鸳鸯、仙鹤、白鹭、鸭、鱼、虫等元素组成,纹样构成丰富,应用广泛。
关于元代“满池娇”的发展
元中叶,“满池娇”纹样出现在文宗皇帝的御衣上,纹样到达一个高峰。备受元文宗皇帝赏识的书画家柯九思在《宫词》中写道:“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
元代的纹样追逐精巧华贵,唯独“满池娇”特立独行,风格清新淡雅。“满池娇”的发展与元文宗倡导的文化取向密切相关,元文宗文化造诣深厚,在位时期大兴文治,提倡理学,极大促进了“满池娇”纹样的发展和传播。
元代工艺品中最为辉煌的成就是青花瓷的发展,在元青花的装饰里,“莲池”纹样十分引人注目。元文宗对汉文化的热衷令“满池娇”装饰风靡一时,不仅见于帝王御衣、高官夹衫、青花瓷器、玉器上也有应用。
关于满池娇之“鱼藻纹”
积善之家,必有鱼藻,鱼藻纹是吉祥富裕的象征,不仅为皇家贵族所喜,更是普天下百姓所钟爱的吉祥纹饰,其名取自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与水草相配,称“鱼藻纹”。
元代陶瓷鱼藻纹中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类纹样将鱼作为主题纹饰,通常被安排在视觉中心位置,再加水藻、浮萍、莲叶等水生植物纹为辅助纹饰,结合在一起呈现多种多样的装饰纹样形式。
关于满池娇之“莲池鹭鸶”
莲池鹭鸶纹饰在元青花中数量不多,但它构图饱满自然,极具艺术特点,属于“满池娇”的一个分支。
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九三有“佛陀在位于王舍城竹林园中的白鹭池边宣说佛法《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又称“白鹭池经”。
元青花莲池鹭鸶纹也是佛教“白鹭池”内涵的象征和传承。
关于满池娇之“莲池鸳鸯”
元代张翥《江神子·枕顶》中的描写满池娇鸳鸯富于生活美感:“合欢花样满池娇,用心描。数鍼挑。面面芙菜,闲叶映兰苕。刺到鸳鸯双比翼,应想像,为魂销。巧盘金缕缀倡条,隐红绡。翠妖娆。白玉函边,几度坠鸾翘。汗粉啼红容易涴,须爱惜,可怜宵。”
以莲池鸳鸯纹为代表的莲池小景是元青花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出现频率高,散布区域广阔。
除了美好的形式、雅致恬然的气质、对情感的寄托和对太平繁荣生活的象征外,莲池鸳鸯纹还有着佛教内涵。
莲池与鸳鸯都属于佛教意象莲花被佛教视为清澄界域的标识,与净土信仰中“莲池化生”的内容都已为人所共知,鸳鸯对“佛、法不相离”的象征意义在《大般涅槃经》《佛说德光太子经》《大庄严论经》中都有提及。鸳鸯在我国古代有过三重象征意义:兄弟之谊;坚贞爱情的象征;西方净土中喧唱佛法的灵鸟。南北朝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常常应用鸳鸯纹。
【溪合堂】元青花一路连科三足炉 多角度展示
【溪合堂】元青花蓝底一路连科雪茄缸
多角度展示
【溪合堂】元青花鱼藻纹斗笠杯
多角度展示
【溪合堂】元青花蓝底一路连科鸡心杯
多角度展示
【溪合堂】元青花一路连科盖置
多角度展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