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泽连斯基:没有收复失地力量,指望国际社会施压。

12月18日,据外媒公开市场消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公开表态中承认乌克兰当前并不具备“夺回”顿巴斯和克里米亚控制权的力量。他坦言,这些地区事实上已经由俄罗斯掌控,而乌克兰只能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外交施压,以促使俄罗斯总统普京坐到谈判桌前。这一发言无疑为持续近两年的俄乌冲突提供了更多解读角度。

从泽连斯基的表态来看,他的态度似乎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过去的强硬立场如今显得更加柔软,甚至透露出某种无奈。这种态度转变背后,可能反映了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对局势的清醒认知,二是对国际环境变化的现实应对。

首先,从实力对比的角度看,俄乌战争的长期拉锯已经让双方实力差距逐步显现。尽管乌克兰得到了欧美国家的持续支持,特别是武器供应和财政援助,但俄罗斯却在多重制裁和压力下展现出顽强的承受力。相比之下,乌克兰在资源、军事和经济的综合实力上始终处于劣势。泽连斯基选择承认“无法夺回失地”,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但也有可能是争取更多国际同情的一种策略。

其次,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特朗普即将上任可能带来的政策调整,尤其是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是否会减少,成为泽连斯基不得不面对的潜在风险。一旦西方的援助减少,乌克兰的处境无疑会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强调依赖“国际社会的外交施压”,更多的是一种务实的选择。这既是为了保留国家利益的谈判筹码,也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做出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在被问及是否会“暂时放弃”对顿巴斯克里米亚的主权声索时,给出了明确否定。这表明,即便态度软化,他仍坚持不妥协的基本立场。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其对内对外的政治姿态中依然不可动摇。

总体来看,泽连斯基的最新表态反映出俄乌战争进入深水区后复杂的动态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既在于双方的实力较量,也依赖于国际社会的智慧与协调。未来局势如何发展,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博弈来揭晓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