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于本周末举行,考研备考期间,学习环境较好的自习室往往“一座难求”。当下年轻人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求逐步增强,对安静、舒适的公共学习空间的需求也在增加。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4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者希望公共学习空间分布较多,能近距离找到,66.5%受访者期待设立社区、小区、居民楼的免费公共学习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些同学喜欢去快餐店讨论,但我觉得校内图书馆就可以,有的地方还有沙发椅。”北京一所高校的本科生翟子文觉得,学校通常有比较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但他不太喜欢有背景音乐的地方,“如果咖啡厅不播放背景音乐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

“我想去公共图书馆学习,但一方面路途较远,另一方面怕去了找不到合适的座位,白折腾一趟。”自由职业者朱莹备考公务员期间发现,免费的学习空间还是太少了,离开校园后想要找一个学习的地方,往往需要较高的花费。

大家对公共学习空间有哪些需求?调查中,学习氛围良好(55.1%);分布较多,能近距离找到(49.6%);环境安静(48.7%);软硬件设施完善(48.1%);增加座位,方便预约(45.3%)等需求排在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韦杰每周都要在学校的自习室学习或读书,一周一到两次,每次三个小时左右。

“学校里有一栋教学楼学习氛围非常好,有高中时学习的氛围,尤其是有认识的人时,彼此之间就能形成一种互相监督,可以控制自己少玩手机,我一般会去那里。”韦杰感觉,学校其他地方的学习氛围都要差一些,宿舍诱惑多,比较嘈杂,其他人较多的教室里,人员复杂,环境不太好。“对于公共学习空间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和安静的环境。”

“为了准备雅思和其他考试,我曾考虑去校外自习室,但一方面路上花费的时间长,另一方面金钱成本高,好一点的、离学校近的自习室不便宜,而且校外吃饭贵,综合考虑下来觉得没太大必要,校内学习用餐更节约时间和金钱,就是位置少一些,需要提前占座。”翟子文希望学校能根据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动态调整自习室的开放时间,比如在考研、考公等重要的考试备考阶段,多开放一些全天的自习室,在这些地方,不允许讨论和大声喧哗。

“大家选择公共学习空间时,会有多方面的考虑,包括性价比、时间成本、学习氛围等,如果要待一整天的话,是不是这个地方还能提供食物和饮水。”朱莹期待公共学习空间离学校或住宅区近一些,附近不能有太大噪声,采光要好。此外,空调和饮水设备、通风系统、防盗、消防设备等都不能少。

大家对公共学习空间的需求还有:延长开放时间(39.1%)、有多种功能分区(35.2%)、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28.6%)、保证安全(24.1%)、价格合理(21.4%)、建立反馈机制优化服务(12.7%)等。

韦杰希望公共学习空间合理布局,把安静的自习座位和供大家交流的圆桌沙发分开放置,减少干扰。其次可以多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鼓励大家交流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还可以有一些放松休闲的空间,让大家坐久了可以起身活动下筋骨。

“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利用社区或物业的公共场地提供一些多样化的自习空间。”朱莹在网上看到一些城市已有这方面的探索,在社区服务中心等场地开设共享自习室,白天让居民学习“充电”,晚上开设青年夜校、举办活动。“期待社区利用服务中心、图书室、文化室甚至共建单位的空间等资源,开辟共享自习室,服务更多想学习、爱学习的青年。”

调查中,66.5%的受访者期待设立社区、小区、居民楼的免费公共学习空间。

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24.5%,在职人员占72.7%,其他的占2.8%。一线城市的占37.9%,二线城市的占43.8%,三四线城市的占17.1%,乡镇/农村的占1.2%。

(应受访者要求,韦杰、翟子文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