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对中国这一年来军事实力进行盘点,是美国国防部的保留节目,也就是每次发布都要被中国政府驳斥的所谓《中国军力报告》。最近,五角大楼发布了《2024年中国军力报告》,其中对火箭军这一年来的装备数量变化评估明显不符合常理,只列出美国军方认为的数量,却根本说不清数据来源,特别是缺少了一项最关键的数据——弹药的补充能力或者说产能。
由此可见,美国国家安全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局和中情局等情报单位,以及负责起草报告的五角大楼,说全部渎职可能夸张,但划水摸鱼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这就是让美国同意坐下来谈而不是开战的真理)
但话说回来,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有目共睹,驻太平洋地区的美军不但规模上很难与解放军匹敌,垄断数十年的技术优势也不复存在。这两个因素已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战争信心造成巨大打击,如果五角大楼再把中国的工业产能考虑进去,怕是只会得出一组让美军绝望到拒绝执行命令的数据。
客观来说,五角大楼在12月18日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涉猎范围还是很全面的,被视为威胁最大的火箭军当然是重点关注目标。排在最前的是5500公里射程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报告》认为火箭军共有500个发射器,也就是东风-5的发射井,东风-31、东风-41的储运/发射车等等,导弹则有400枚。
(真话假话掺在一起,最难辨认)
紧随其后的是中程弹道导弹(IRBM),这个类别单独设置了CSS-18也就是东风-26一种,射程3000到5500公里,《报告》认为火箭军有250辆发射车,导弹则有500枚;之后也是中程弹道导弹(MRBM),相比起IRBM射程更短但依然算中导范围,包括东风-16和东风-21,发射器数量为300,导弹有1300枚,射程1000到3000公里;再往后是短程弹道导弹(SRBM),包括东风-11、东风-15和早期型东风-16等等,射程300到1000公里,发射器300,导弹为900枚。
最后一栏是远程巡航导弹(GLCM),包括长剑-10、长剑-10A,CH-SSC-13则是北约给予长剑-100的代号,射程1500公里以内,《报告》认为有150具发射器,导弹则有400枚。
(这个报告的水分越来越多)
数量变化是最为直观的体现,在今年的《报告》中美国官方终于承认对美军常规战争威胁最大的东风-26,发射车数量来到了他们不愿看到的250辆以上,但坚持认为导弹只有500枚。这个数量明显不符合一车三到四弹的正常比例,不过也不难理解,500枚东风-26还在理论上有成功拦截的可能,可要是有1000枚的话,就算第二岛链的美军也不过是砧板上的肉。
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还算比较科学,不过其中可能也把东风-17等高超音速导弹算了进去。而最值得玩味的是远程巡航导弹,不光是射程在1500公里以内这个明显有水分的数据,发射器与备弹的比例也有较大误差。
目前国内网络上不少观点对此冷嘲热讽,认为长剑-10/10A/100发射车都是双联装或三联装,按这个比例400枚导弹,岂不是连150辆发射车都填不满?
(东风导弹家族部分成员)
冷嘲热讽都是客气了的,因为越挖水分越多,五角大楼似乎故意混淆了远程巡航导弹的不同种类,例如长剑-10A发展出了空基型长剑-20,《报告》有没有故意不加统计就算了进去?而且长剑-100也有发展轰-6N挂载的空基型消息。
虽说这些弹药有的归属空军有的归属火箭军,但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对第一和第二岛链的美军基地进行突击,利用巡航导弹的远射程和高精度打击机库、雷达站等关键目标,理应被统一计算,那么数量应该远大于400枚,而之所以水分这么大,不难猜测和他们认为东风-26只有500枚是同一个原因。
再换个角度的话,现在有多少枚备弹其实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一旦战争爆发,火箭军补充消耗的速度有多快。这个能力关系到国家战争潜力,与动员能力一样都是绝密中的绝密,这里当然不可能有确切的消息,甚至连模糊的消息都无法获得。
不过咱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推断,国内同样使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运载火箭,例如“快舟”和“力箭一号”年产量大约30到40发。就算在和平时期,东风-26的年生产能力比起运载火箭应该会只高不低,战时需求来了翻番也完全有可能。而且民间航天公司在需要时,是否能加入行列一起来造导弹?加上这个可能性就更有意思了。
(“爱国者-3”MSE测试)
这是解放军“矛”的产量,那么美军的“盾”呢?今年5月洛马公司宣布将“爱国者-3”MSE导弹的产量从500枚提高到550枚,但能不能实现还要看表现,毕竟日本“爱国者”产能已经被波音无法提供数量足够的导引头而限制。
标准-3的产能不明确,不过在协助以色列防御伊朗导弹时,有消息指出美军发射了12枚标准-3就是全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据此推测应该不到50枚;2019年雷神公司承诺5年内交付625枚标准-6,然而到2024年年中也只交付了一半,看起来雷神要交违约金了。
至于美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产能,这当然也是机密,不过从美国连供应乌克兰155毫米炮弹都做不到,甚至打了快三年依然做不到来看,美军还不如指望“战斧”这些上一代技术的巡航导弹,至少数量肯定要比中导和高超音速导弹多一些,也许在战时也能让太平洋的美军不那么绝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