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宁
我到省图书馆借阅图书期刊,有感于浓厚的读书氛围,曾写诗《图书馆一瞥》:“满架的堆积/丰盛的大餐/饕餮的人儿/带着饥馑的年华/涎着梦想/拿下期待/摩挲/轻掀/一场精神的旅程/佐以想象/心灵甜点/微风拂过/花香悠悠/牧歌天然/忘却了时间……”
此前,我曾向鲁图捐献早期红色文物“银粮券”,因故未收,转捐济南市档案馆,得到证书表彰。自“大众讲坛”创办后,与之缘分更深。从2006年3月开讲到现在十几年,我是常客,退休前除单位加班和个人身体不适,绝大部分讲座都能去听,有些还是割舍了其他事情。听讲受益颇多,互动频繁,还曾于2013年3月在“大众讲坛”七周年庆祝会上,受李勇慧副馆长邀请代表听众作发言,可以说是一位忠实的粉丝。我不知道李馆长为什么选择我,可能和我积极参与、提问、交流有关系吧。一期结束,总是期待下一期的精彩,讲坛成为我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幸福因素。
根据每周的预报,听讲座前我会查找相关资料,做些“预习”功课,以便听讲能较透彻有效。我听讲会专心做笔记,互动环节积极探讨问题,质疑观点,课下有机会也要和专家交流思想,是互动最多的听众之一。有些问题提得有一定深度厚度,会受到专家学者的点赞,李馆长也曾称赞我是“很有文化的人”。那年山东大学一位研究民俗的教授讲“节日里的信仰”,互动时我引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认为节日民俗成为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的物质遗产一样会有浓重的乡愁感,使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专家给以赞扬,稍后他在《齐鲁晚报》发表文章中用了“乡愁”作为标题。当然我的问题有的较肤浅片面,专家也能包容,耐心解答,解疑释惑。
多年参与讲坛受益颇多。我觉得没有精神升华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讲坛正好提供了可以期待的营养丰富的精神“佳肴”。这里有传统文化、学术研究、家庭教育、养生保健,不一而足。这里的学习研究氛围浓,观点虽有碰撞而话语温馨包容,我还和有些嘉宾建立了联系。如当年山东大学一位历史学教授讲演“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我和嘉宾互动,赠我一本《中国历史评论》并签名,过后去办公室咨询问题,他又赠我一本珍贵的创刊号作纪念。无功而受禄,时间长了,我才不好意思到办公室继续领书。又如2016年7月听了铁流老师讲《国家记忆》传奇,我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他赠我这本书,互留联系方式。以后我曾几次打电话请教几件事情的细节,他在青岛很忙,仍然详细解答,指点资料出处,促我写成了三千多字的文章《红色记忆永流传》发表。
我喜爱收藏“大众讲坛”卡片,相对大海报,我们称之为“小海报”。你看,32K硬纸片(202期之前是软纸),汉隶“大众讲坛”(后期改为印刷体)古朴典雅,旁有期号,下有嘉宾照片介绍、讲座简介和此期时间、下期预告,底色偏蓝似灯光灿烂,设计精美,成为系列。每期再请嘉宾签名,或工整流利,或龙飞凤舞,或个性张扬,有的嘉宾还留有通讯方式(电话、微信、电子邮箱)和个性名言。
如221期嘉宾孙敏强教授给我签上庄子名言“物物而不物于物”,其实后面还有“念念而不念于念”一句话。我回去查找资料,理解了意思是让物为我所用,而不是让物成为主人,去支配我们;让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保持纯净,不被纷扰和困扰。这样的名言我烂熟于心,促使我去阅读《庄子》。还有嘉宾喜欢用红笔签名,如224期的张士闪教授,专门准备一支红笔,独出心裁,很有意思(也有用黑笔签名的)。他研究民俗,这是民俗讲究还是个人习惯?还有做客“大众文艺讲堂”的张荫松,签字写有“向您学习”等谦卑语句。而368期嘉宾韩文义主任医师还在“小海报”上附有自己的名片,希望和听众联系,方便就医。著名学者马瑞芳教授两次做客“大众讲坛”,第一次讲《红楼梦》时,我没有得到签名,第二次她讲《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讲完后正要离开,我上前请教了两个问题,她简略解答后,我顺便请她在“卡片”上签了名,而且一签三张。我是在场听众中唯一得到马教授签名的,很是高兴。第279期“老外”嘉宾澳大利亚著名作家罗伯特·楚用英文签名特别简洁,跳跃熟练的线条很是潇洒,这也是他写作与演讲的个性,正如介绍中说他风格“深受天鹅河和印度洋的熏陶”。“大众文艺讲堂”中的主讲嘉宾孔新苗老师,签名只有几条波浪跳跃的短线,更是潇洒有趣,他讲美,字也真“美”。这些中外嘉宾个性签名卡片如同作者签名著作一样珍贵,我收藏了很多,洋洋大观,摆出来可以放一屋子。
还有个别卡片印刷颠倒重叠的,如同错版钱币邮票一样,有趣味性,也蛮“珍贵”的。如2014年5月“大众文艺讲堂”第7期刘晓鹏老师讲《当代流行音乐欣赏》,有一张卡片头像和介绍文字印刷倒了,还印上了别的文字,我看见后赶紧拿来收藏。这是不是唯一一张,我不知道,不过总算收藏卡片中的小插曲。我还收藏《大众讲坛》十五辑,回头再读,仍有韵味。我喜欢收藏,还将继续下去,这种收藏也是幸福的体验。
另外有一次年末讲座后,按号发放大红对联和大“福”字剪纸礼品。有一位三四十岁的听众来得晚没有号,却要求工作人员也给他礼品,这当然不会得到满足,工作人员跟他反复解释,听众在旁劝说,他仍然不听,还吵闹,有升级的可能。我领完礼品看到这种情景,就主动送给了他,他没再说什么就离开了会场,避免了一次可能不愉快的纠纷。当我要离开时,主持人任老师叫住了我,又从室内给我找到对联和福字,我执意不要,任老师反复劝说,我才收下,他说很感谢我。
“十年磨一剑”。我愿用这段话来表达对“大众讲坛”未来的美好祝愿:“朱自清在著名散文《春》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们愿专家讲座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白居易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愿大众讲坛创造‘绿如蓝’的百年品牌。”
想做一个幸福的人吗?到省图听讲座去!
(本文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