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完全可以找一个理由去介入台海问题,只需要派一艘舰艇误伤中国军舰就行了,当然了,如果中国要是怪罪的话,那就说是误会,反正中国也奈何不了。”
这是张弘毅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大家也许对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愤怒。
他从云南的乡村走出,原本是家族的骄傲,成了少数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
然而,这位昔日的“天之骄子”,却在海外化身为“中国最大汉奸”。
不仅靠抹黑祖国换取西方的掌声,还在公开场合建议美国军舰“误击”中国军舰,妄图挑起台海冲突。
这样冷血的提议,不仅震惊了世界,更让无数国人感到无比痛心与愤怒。
如今,这位曾自称“军事专家”的张弘毅,他的生活如何?抹黑祖国、讨好西方的代价是什么?
从“天之骄子”到“平可夫”
1960年,云南省的一个偏远农村,张弘毅出生了。
那个年代,乡村的泥土里挤满了艰辛,普通家庭的孩子,最大的出路就是靠读书改变命运。
张弘毅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他们知道,只有让孩子读书,他们才能在这个时代里搏出一条活路。
张弘毅的天赋极高,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几乎从未跌出前列。在村里,他是所有人眼中的“神童”。
村头巷尾的人们谈论起他时,语气里带着骄傲和羡慕。
家人勒紧裤腰带给他买了最好的笔和纸,而他也从未让人失望。
高中时的他,常常在油灯下读到深夜,那时的他,眼里全是光,未来似乎注定是辉煌的。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这场改变千万人命运的考试如期举行。
张弘毅一路过关斩将,考入了昆明师范学院,这一结果,让整个村庄为之沸腾。母亲抹着眼泪在家门口说,“我家儿子出息了。”
村民们跑去给张家道贺,甚至有人送来几袋大米、几个鸡蛋。那时候的大学生金贵极了,尤其是农家子弟考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张弘毅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进入大学后,他依旧勤奋努力,课余时间,他爱读文学作品。
鲁迅、巴金、托尔斯泰,这些伟大的作家在他的生活里点燃了更多的梦想。
他喜欢写作,常常将自己沉浸在笔墨和书本之间,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中国的“著名作家”,用笔名留下一笔笔作品,让后世传颂。
在昆明师范学院里,他的文学才华崭露头角,校园的刊物上,常常刊登着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带着些许忧郁,擅长描写人性的挣扎,偶尔悲春伤秋,略带文艺气息,这也让他成了学校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然而,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一所乡村学校当教师。黑板、粉笔、桌椅,他面前是一群和他小时候一样眼神清澈的孩子。
那个年代,教师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却没有多少风光,更没有什么名利。他内心的那股作家梦、出人头地的欲望逐渐变得躁动不安。
在讲台上站了一年多,张弘毅便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1986年,26岁的张弘毅决定前往日本,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赴海外求学的中国人。
日本的经济高度发达,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他相信自己能在这片土地上出人头地。
于是他向家人借了一大笔钱,带着父母卖掉牲畜攒下的积蓄,踏上了这趟远赴重洋的旅途。
到达日本后,他原本的自信逐渐被现实击碎。
彼时的日本社会物价昂贵,生活成本极高。作为一名自费留学生,张弘毅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他要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在餐厅刷盘子、在便利店站柜台,常常累到夜里回到出租屋时倒头便睡。
学习政治学的他,原本以为学成归来能光宗耀祖,
然而在异国他乡,语言的隔阂和文化的差异让他的理想显得更加遥远。
他开始尝试用笔赚取生活费,在日本的报刊上投稿,用中文写作赚取稿费。
但他的作品毫无水花,反响平淡。
写了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的稿件根本无法引起关注。
恰逢那时,国际风云变幻,苏联解体,西方的舆论开始兴起各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论”与“解体论”。
在日本,抹黑中国的言论很容易获得关注,甚至能赚取不菲的稿费。
张弘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向,主动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将中国的现状描绘得危机四伏、黑暗不堪。
他写的第一篇攻击中国的文章刚发表,便引起了日本报刊的关注。
稿费是之前的数倍,而编辑也主动向他约稿。那一刻,张弘毅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捷径”。
笔下的祖国,从此被他描绘成了一个“抄袭者”“威胁者”甚至是“失败者”。
这些文章漏洞百出,但他并不在意,他要的不过是西方的掌声和口袋里不断增加的稿费。
为了彻底与过去告别,张弘毅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平可夫”。
他宣称自己崇拜前苏联的名将朱可夫,取这个名字是为了与朱可夫“平起平坐”,以示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雄心壮志。
然而,任谁都能看出,这只是他用来抬高自己、讨好西方社会的一种拙劣手段。
在日本站稳脚跟后,张弘毅的笔愈发尖锐。
他无底线地抹黑中国,不管是科技发展、经济成就还是军事进步,在他笔下都变成了“威胁论”“假象论”。
他懂得如何迎合西方的胃口,更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文字换取丰厚的利益。
在那个异国的出租屋里,他将笔尖刺向自己的母国,换来了足以让他在日本生活无忧的稿费。
从乡村少年到“平可夫”,这个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的人,走出了人生的第二步,但这一步,是背叛的开始。
他的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几乎都能引发一场舆论风暴。
真正让他成为焦点的,是他在2023年的那番荒唐言论。
张弘毅逆天言论
作为一个自称“军事专家”的人,张弘毅在台海局势问题上的发言,不仅让中国人感到愤怒,也令全世界瞠目结舌。
那时,张弘毅在某国际媒体的访谈中,针对台海局势发表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看法。
他竟然建议美国“误击”中国军舰,制造台海冲突的理由。
张弘毅的逻辑是:制造冲突不仅能让美国名正言顺地插手台海局势,甚至能让“美国成为国际正义的代言人”。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为了讨好西方势力、争取更多个人利益的虚伪动机。
这一言论不仅震惊了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张弘毅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分析员”,而是成为了众矢之的,一个彻底背叛国家、无视国际道义的“卖国贼”。
许多人愤怒地质问:一个曾经拥有中国血脉的公民,竟然可以如此冷血地对待自己的国家,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顾,为了西方的利益毫不犹豫地背离自己的民族?
在台湾问题上,张弘毅的言论更是令人愤慨。他不仅公开建议台湾购买先进武器以对抗大陆,还多次前往台湾与当地的“独立人士”接触。
每次这种行为一发生,张弘毅的身影就如同毒瘤一样侵入台湾问题的敏感区域。
他的举动不仅仅是为西方提供“分析”,而更像是在不断挑拨两岸关系,为台独势力提供支持。
每一次张弘毅发声,都让台湾海峡的紧张气氛更加扑朔迷离,
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他的“专家”身份产生了深深的反感和质疑。
结语
可以说,张弘毅的每一次言论,都是一次自我价值的贬值。
他从一位年轻时或许还怀有文学理想的青年,逐渐蜕变成了一个为了名利、为了迎合西方而毫不顾忌背叛祖国的国际小丑。
他背离的不仅是自己的祖国,更是作为人类应有的良知与底线。
他用冷血的言论和荒诞的建议攀附西方势力,却终究沦为西方棋盘上一颗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棋子。
那些以背叛为代价换来的利益,终究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稻草。
张弘毅的名字,也许还会被提起,但永远不会被尊重。历史不会遗忘,也不会原谅。
参考信息:环球网——平可夫污蔑中国001A航母抄袭俄方:连缺点都复制
央视网——平可夫老底曝光 一个被西方舆论当枪使 “汉奸”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