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20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北京市走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线,实现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近期,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AI智能焚烧系统上线,可确保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垃圾的高效燃烧,减少污染物生成。
北京减少化石能源消费,2023年与2019年相比降碳600余万吨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减污”是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碳”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是指在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或降碳措施的过程中,实现碳污的共同减排;“增效”是指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据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近年来,北京市走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线,实现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在能源领域,通过加快发展光伏、地热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2023年与2019年相比降碳600余万吨,相当于200余万辆家用燃油小客车行驶一年的排放量,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3万余吨。
在交通领域,一手抓老旧车淘汰、一手抓新能源车(机械)推广,新能源及国五以上机动车占比超过70%,汽柴油消费量由2019年的660万吨降至2023年的530万吨,实现降碳300余万吨、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别减排2万和1万吨左右。
朝阳区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占比超90%
今年1月,朝阳区、大兴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分别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和园区试点,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建设周期。
据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虎介绍,朝阳区具有第三产业占比高、建筑分布密集、道路交通网络密布、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等鲜明的城市特点,区内有5家热电厂和10家大型再生水厂,承担着全市近三分之一的集中供热量和近三分之二的污水处理量,减污降碳前景广阔。在交通领域,目前朝阳区轻型环卫车纯电动比例为77.85%,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占比超90%,投放近百辆新能源客车。
“大兴区打造氢能示范应用新高地”。大兴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长李哲说,大兴区加快加氢站布局建设,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加氢站(日加氢量达4.8吨)。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024年新增推广626辆,累计推广1530辆,涵盖冷链物流、建材运输、通勤客运、市政环卫等场景,年减排污染物约290余吨,降碳约6100余吨。同时打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协同减排模式,探索“减跑道起飞”“截弯取直”等管理模式创新。目前日均截弯取直航班达44.6架次,日均节约地面滑行时间131分钟,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1100余吨,减少碳排放3600余吨。
据北京市经开区生态环境建设局副局长赵荦荦介绍,经开区深入探索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等关键环节,带动全产业链实现减污降碳。电商行业携手上下游伙伴,实施“青流计划”,从物流领域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已有超过30万企业、亿万消费者参与其中;区内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建设绿色供应链,带动全球400余家供应商实现绿色升级,仅纸箱包装物已累计减少使用10万吨。
培育减污降碳“试验田”
北京市还着眼超大城市生产生活运行保障需求,拓展城市、园区试点至行业、企业示范,培育了N个减污降碳“试验田”。
污水处理领域,综合应用厌氧氨氧化、沼气热电联产、分布式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技术,生产高品质再生水的同时有效降碳、降本,污水处理厂也是能源工厂。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减污降碳成为“无废城市”建设催化剂,也是垃圾“变废为宝”金钥匙。
供热领域,集成减污降碳工具箱,氢能驱动空气源热泵、烟气全热回收、余热深度回收等示范亮点频出,绿色供热体系不断推进。城市更新领域,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华丽变身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改造升级原有基础设施,构建“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冰蓄冷+能源塔热泵”的冷热源供能系统,显著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十余年来,北京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60%以上,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分别下降50%、40%、80%以上。与之同步,在GDP增长了110%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近50%,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超50%,实现了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案例
“垃圾处理厂”变身为“城市资源站”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朝阳区金盏乡,承担着北京市朝阳区及周边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功能,园区内处理的废弃物具有规模大、种类多、来源广的特点,包括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生活其他垃圾、建筑垃圾、废旧物资回收等。
园区可同时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厨余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理能力超过8000吨/天。
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多种固体废弃物都能够在园区内转化为城市发展需要的资源、能源和再生产品。餐厨/厨余垃圾转化为沼气和再生油脂,其他垃圾转化为电力,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砖和骨料,废旧物资经分选成为再生资源材料,以资源利用推动“末端减排”。园区将“垃圾处理厂”变身为“城市资源站”,粗油脂供给能力5000吨/年,生产用水再生比例达到100%,资源转化率超过85%。
园区率先实现AI智能+垃圾焚烧,AI智能焚烧系统近期已成功上线。据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艳会介绍,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料、风、水等多个对象的智能协同控制,确保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垃圾的高效燃烧,减少污染物生成,降低运维成本。“可以有效实现垃圾发电主蒸汽稳定性提升20%以上,自动投运率达到98%以上,提高1%锅炉蒸发量,降低80%操作强度,达到降本增效、过程降碳双重效果。”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