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积极部署推进残疾人友好型社会建设,从公共场所到居民小区,从城市道路到交通设施,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出行条件。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却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意义,让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尊重与关怀,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改造无障碍智能马桶。记者 贺紫瑞 摄
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家庭无“碍”
“工作人员根据我们家‘量身定制’,让我们更加方便。”近日,银川市金凤区碧桂园嘉誉里小区居民刘燕(化名),对政府实施的无障碍改造赞不绝口。
今年41岁的刘燕,2007年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高位瘫痪,丈夫因工作导致腰椎受伤不能正常行走,夫妻两人平时全靠轮椅行动,日常生活不便。“门槛就能把我们挡住,出门要费好大劲。”刘燕告诉记者。
今年7月,银川市残联和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阅海社区工作人员到刘燕家调查摸底,按照无障碍设施改造要求实地规划,完成了刘燕家个性化定制改造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刘燕夫妇的日常起居需求。
“我们家进行了四项无障碍改造,这些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刘燕告诉记者,经过改造,家中不仅安装了智能马桶,还在马桶旁边安装了扶手,不仅如厕变得更方便了,也更安全了。新装的淋浴喷头功能多样,可以调节高度,这样就能够坐着洗澡,避免摔倒。
类似的改变还发生在灵武市民生佳苑小区居民王丽(化名)身上。
王丽今年34岁,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2019年,王丽的丈夫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右半身瘫痪,生活难以自理,洗澡、如厕等都必须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灵武市残联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王丽夫妇的需求后,通过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王丽家安装了马桶扶手等便捷设施,解决了他们的日常烦恼。不仅仅是家门内,家门外楼梯也进行了防滑处理。“以前上下楼最担心滑倒,为我们家楼道安装了防滑措施后,现在不用家人搀扶,我自己也能出门。”王丽说。
王丽说,这些免费的无障碍改造项目,对于家庭困难的残疾人来说,是可感可及的民生工程,不仅能让大家的生活得到极大方便和改善,更为大家提振信心、自立自强、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造后,王丽通过灵武市残联找到了一份工厂工作,开始挣钱维持家庭开销。2022年,王丽还顺利通过灵武市残联招聘考试,成为灵武市残联的专职委员,组织活动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从被人帮助到帮助别人。现在,充满自信的王丽总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残疾人朋友:“党和国家的无声大爱温暖了我,我也要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人。”(记者 贺紫瑞)
电动轮椅让残疾人“站”起来。
科技助残:打造智能化无障碍环境
“自从自治区残联为我适配了电动式站立轮椅后,我的生活改变了很多,累了可以躺,坐久了可以站,真的很方便。”因为有了电动站立轮椅,杨杰的生活有了巨大改变。
杨杰小时候的梦想是组建一支自己的建筑队,但22岁时的一次意外彻底打破了他对未来的幻想。2009年,杨杰在一次组装钢架厂房时从5米高的房顶坠落,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下肢肢体完全丧失运动功能。“遭遇意外后我生活不能自理,自卑得不敢出门,顶多在村子里划着轮椅转转。我既渴望外面的世界,又害怕残疾的自己离开家人的照料根本活不下去。”杨杰说。
2020年,适配了电动站立轮椅后,杨杰形容自己“可以驾驶电动站立轮椅自主出入,对未来充满信心。”如今的杨杰在石嘴山点爱汇(宁夏)助残服务基地上班,为企业提供一些手工类后勤物料,家也从家乡西吉县搬到了银川市兴庆区,还购买了一辆残疾人专用车,周末和伙伴们一起去逛公园、逛超市、参加马拉松比赛,生活越来越丰富。2019年宁夏电动站立式轮椅公益助残项目开展至今,已经为639名重度肢体残疾人适配了电动站立式轮椅。
电动站立式轮椅、助起沙发、无障碍导航、智能马桶……如果说科技改变的是普通人的生活,那么对于残疾人来说,科技甚至可以改变命运。
走进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记者看到,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辅助器具提供给功能障碍人士使用。语音带盲文电饭煲、语音电磁炉、语音闪光电水壶、智能遥控器,这些通过语音和盲文按钮控制的辅具为视障人士带来了极大便利;电动助起沙发、电动升降坐便器,通过一个按钮实现升降,让肢体残疾人士更加方便。“只要说‘开始煮饭模式’‘打开窗帘’等,按下带有盲文的按钮,就操作成功了。”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辅助器具配置科负责人常欣表示,对于普通人来说,煮饭、煲汤这些事情可能不需要特地花时间学习如何操作,但是对一些残疾人来说,电饭煲的触屏上是什么内容、烧水壶跳闸之后留意不到蒸汽口容易被烫伤,却是每天都会遇到的未知,这些科技加持的器具解决了残疾人生活上的大难题。
前不久,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上展示的19件创新设计类优秀作品中,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作为唯一一家省级中心入围,“灵动智控”儿童电动站立轮椅被展示。
“看到儿童电动站立轮椅类型不多、可选择的尺寸规格较少,给未成年人选择空间有限,我们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谈及入选作品设计的初衷,常欣表示。在今年的辅助器具创新设计类赛事中,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勇敢地迈出尝试的步伐,设计出了“灵动智控”儿童电动站立轮椅。这款轮椅不仅可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调节座椅宽度和靠背宽度、高度,更实现了辅助移动、站立取物、居家康复等多种功能。它的出现,将极大地提升未成年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灵动智控”儿童电动站立轮椅还充分考虑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创新设计,有效解决了因座宽变化而重复购置轮椅产生的弃用问题,避免了资源浪费。
“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致力于用科技创新赋能残疾人生活,彰显我们的社会责任。”常欣表示,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和辅助器具的研发工作,努力让更多残疾人生活得更好。(记者 杨嘉琪)
自治区残联开展无障碍环境体验暨督导活动。(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盲道体验:收获与挑战并存
黄莺,是宁夏残疾人中的佼佼者。
2015年9月,她以高出宁夏一本线85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成为全国首位通过普通高考进入211高校的盲人学生,后来一路保研、读博,曾获“全国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
自2023年4月起,黄莺开始在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出行和生活,多条视频火爆出圈,改变了外界对盲人群体的刻板印象。目前,她在全网已有上百万粉丝。
12月3日,在国际残疾人日,记者采访了黄莺,并跟随她在城市中的盲道上进行了一次亲身体验。
体验过程中,黄莺与记者小心翼翼地踏上盲道,大多数盲道通畅,但我们也发现,有些盲道被车辆或杂物占用,导致盲人无法顺畅前行;有些盲道的铺设不够规范,存在断裂或凹凸不平的情况,给盲人的行走带来安全隐患。“盲道对于盲人来说就像是一条生命线,是他们独立出行的关键。”黄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声,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的改善。
随后,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就黄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该负责人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针对黄莺在盲道体验中发现的问题,残联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一方面,将加强对盲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盲道的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将加大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无障碍设施的质量和覆盖面。此外,该负责人还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和支持。他表示,只有让更多人了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他也鼓励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积极发声,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杨淑琼)
无“碍”环境:彰显爱的温度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也是残疾群体融入社会的迫切需求。
宁夏公共环境中,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如何?
日前,在银川市西夏区北京华联商场,记者看到,无障碍通道两侧设有扶手,方便残疾人通行。商场内的无障碍卫生间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为残疾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商场还设有无障碍停车位,方便残疾人驾车前来购物。
在银川火车站,记者注意到,车站不仅设有无障碍通道和卫生间,还在售票厅、候车厅等区域设置了低位服务窗口和低位售票机,方便残疾人购票和候车。同时,车站还配备了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行李搬运、引导等贴心服务。
近年来,宁夏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持续发力,为残疾人提供了诸多生活便利。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残联与住建、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在采访中,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都对无障碍改造工作表示了肯定和赞赏。62岁的残疾人王成(化名)表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让他能够更加方便地出行和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他还特别提到,无障碍电梯的安装让他能够轻松上下楼,不再需要家人的帮助。28岁的李东(化名)则表示,无障碍改造让他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也让他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同时,李东也建议,“希望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例如,无障碍通道的宽度和坡度应该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无障碍卫生间的门应该设计成推拉式或向外开启式,方便残疾人进出。”
采访中,大家希望,无障碍环境建设能够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记者 杨淑琼)
来源:宁夏日报、宁夏聋人协会
编辑:宣佳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