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0日的世界难民日,总台记者曾探访过位于黎巴嫩贝鲁特夏蒂拉难民营的巴勒斯坦记忆博物馆。今年8月开始,黎以冲突急剧升级。当记者日前再次来到这里,发现博物馆早已关门,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巴勒斯坦记忆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哈提卜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年仅6个月大的哈提卜跟随家人从巴勒斯坦辗转来到临近的黎巴嫩避难。
在西班牙求学和工作多年后,哈提卜选择回到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夏蒂拉难民营居住。在他看来,在巴勒斯坦的老家已经回不去了,自己不能再舍弃住在夏蒂拉的家人们。
△夏蒂拉难民营
如今,很多来自巴勒斯坦的移民或难民都聚居在夏蒂拉难民营。2005年,57岁的哈提卜在难民营中一个简陋的房间里开办了这家巴勒斯坦记忆博物馆。
老旧的家具上摆放着约600件与巴勒斯坦有关的老物件。哈提卜说,许多展品都来自身边的巴勒斯坦家庭,大家都很乐意把这些旧物提供给他的博物馆。还有一些展品虽然并非来自巴勒斯坦,但却是传统巴勒斯坦家庭常用的物品。
△巴勒斯坦记忆博物馆里的展品
今年8月,黎以局势骤然升级,以色列扩大了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规模,造成超120万人流离失所,几乎占到了黎巴嫩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此期间,贝鲁特也遭到了以军的猛烈空袭。
哈提卜说,为了躲避危险,许多人离开了这里,去寻找安全的容身之所。
"我认识的很多人都离开了家和原先的工作岗位,去了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尽管那里其实并不安全。当时的黎巴嫩根本没有安全的地方。人们并不确定将来会发生什么。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战争,而是毁灭,是杀戮和毁灭。"
△采访中突然停电,只能靠蜡烛照明。在夏蒂拉难民营里,电力等能源的供应愈发紧张,连私人发电机也无法保障持续正常运转。
几个月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彻底改变了哈提卜的生活。黎以局势升级后,不但博物馆无法继续运营,哈提卜和家人也失去了联系。
"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当时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活下去。有段时间我离开了贝鲁特,博物馆也关闭了。我与朋友及家人的关系变得很艰难。那时候,所有人都只顾得上考虑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尽管巴勒斯坦记忆博物馆已经很久没有运营了,原有的开放时间也不得不暂停,但哈提卜认为,这并不能阻碍他和其他同样身在异国他乡的巴勒斯坦同胞们对故土的思念。
△巴勒斯坦记忆博物馆里展出的钥匙。钥匙是巴勒斯坦重要符号之一,象征着巴勒斯坦人重归家园的信念。
哈提卜说,他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家博物馆开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我希望博物馆能够继续开下去。当人们来参观时,我们可以讨论历史、文化等各种话题。我希望巴勒斯坦记忆博物馆有朝一日可以开到我出生的那个巴勒斯坦村庄,那里距离黎巴嫩边境只有8公里。这就是我今生最大的愿望。"
△巴勒斯坦记忆博物馆里的展品。
总台记者丨王雪靖 次晓宁
总台报道员丨克里斯汀 乔·哈达德
编辑丨王凯波 杨楠
签审丨耿海艳 江爱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