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长沙警备司令唐生明和常德警备司令酆悌对调,两个多月后,酆悌被蒋介石下令枪决。沈醉对唐生明说:“你这个花花公子,真是好运气,酆悌这是替你挡了劫啊。”
作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酆悌深受蒋介石器重,1937年,年仅34岁的他就已经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厅厅长、委员长侍从室组长,后来又调任常德警备司令,人称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
1938年9月,酆悌又被进一步重用,与长沙警备司令唐生明对调,在湖南抵御日本鬼子的防御阵线中处于核心位置。
蒋介石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从酆悌这边讲,他是“天子门生”中最重要的一期学生,根正苗红,能力没得说,而且参加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以及北伐等重要战役,打过很多大仗恶仗,是防守长沙的合适人选。
另一方面,从唐生明这边讲,他虽然在1931年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但更多倚靠的是哥哥唐生智(就是南京保卫战的国军指挥者)的身份,且本人风流成性、贪图享受,并未有太多治军打仗才能。
虽说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尔虞我诈,甚至卖官鬻爵现象严重,可是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决策层,还是一致同意让善于打仗的将领到最重要的岗位上。
酆悌到任后兢兢业业,带领下属开展紧急布防,加紧练兵备战,修筑防御工事,忙的不亦乐乎,就等与日本鬼子决一雌雄,报效国家。
不过,在11月11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岳阳之后,国民党从上到下被吓破了胆,他们一致认为门户既开,长沙无险可守,日军长驱直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密电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对长沙实施“焦土政策”,不给日本鬼子留下任何可用的物品。
“焦土政策”是蒋介石的拿手好戏,早在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西犯,他下令扒开了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了全河夺流。这次决堤事件对日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拖住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但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无论心中怎么想的,酆悌与湖南省警察局局长文重孚、长沙警备二团团长徐昆一道,第二天凌晨就指挥部队,满长沙城放火。
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长沙城变成了一片焦土,共烧毁房屋5.6万余栋,居民被烧死2万余人,几十万市民无家可归,财产损失无数。
关于此事的评价,即使很多历史学家争议很大。一些专家认为酆悌作为下级,坚定执行上级的命令,属实无奈。
不过更多的专家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且即使严格执行任务,怎么着也应该提前疏散群众,最起码大范围告知吧,一下子烧死两万多居民,酆悌难辞其咎。
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却没有阻挡日本鬼子的进攻。原来,日本鬼子压根就没有直接进攻长沙的计划,而是从其他方向一路南下,蒋介石的“焦土政策”彻底失败。
全国上下因此炸了锅,各报刊口诛笔伐,国民党党内党外的反对力量趁机施压,不少罹难者家属进行各种各样的抗议活动。
面对焦头烂额的状况,蒋介石来了一招“舍车保帅”,不过“车”是谁,需要多大的级别,他费了一番心思。按道理,命令是直接下给了张治中,不过后者贵为一省主席和省保安司令,位高权重,因此蒋决定保下他,这下酆悌、文重孚和徐昆就成了众矢之的。
经过审判,三人最初是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不过依然无法平息人们的愤怒。骑虎难下的蒋介石,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给驻长沙南郊的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枪毙三人。
1938年11月18日,酆悌被处决,时年35岁。军统特务沈醉得知了此事,拍着唐生明的肩膀笑着说道:“你真命大,两个月前酆悌与你对调,他这是替你送的死啊。你这个花花公子,真是踩了狗屎运。”
后来,唐生明被军统看上,经蒋介石同意后委派到汪精卫的伪政府中担任卧底。当时唐生明已经是中将军衔,因此被称为“军衔最高的卧底”。
唐生明打仗不行,但处关系是一把好手,很快他不仅打消了汪精卫等人对他的怀疑,还获得了很高的信任,经常出入重要场合,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情况,源源不断送到军统那里。
唐生明最高光之处,是他设计了巧妙的计谋,借日本人之手毒死了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并全身而退。
将近十年后,在解放军一路南下,即将解放整个湖南之时,唐生明顺应历史大势,选择了投诚。
唐生明后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员,并赴香港经商,对“两航”起义做了一定的促进工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