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20年后,
两条腿长度相差5cm!
3D技术助力翻修“长短腿”
20年前髋部骨折,
20年后人工髋关节松了!
69岁的周娭毑家住湘潭县,20年前就由于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但是最近几年,右腿却越来越短了,走路还伴随疼痛,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去县里医院求诊后,医生照片后发现是20年前置换的人工髋关节松动,需要进行翻修手术。在家人的陪同下,周娭毑在11月21日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就诊,副主任陈校明接诊了患者。
左右腿长度相差5cm,
髋关节翻修迫在眉睫!
陈校明对周娭毑的病史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对病变的关节进行了体格检查。过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关节活动界面多采用金属对聚乙烯(塑料)界面,使用一定时间后聚乙烯容易出现磨损,产生的碎屑激活破骨细胞,从而破坏关节周围的骨组织,这也是导致周娭毑早年置换的髋关节假体出现松动的原因。现在,患者的右腿比左腿短了近5cm,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再次手术,对髋关节缺损的骨组织进行修复重建,恢复正常功能。
入院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提示,髋关节松动的髋臼假体和聚乙烯磨损碎屑已经造成髋臼周围大量骨缺损,属于Paprosky ⅢA型缺损。在髋臼缺损Paprosky分型中,III型骨缺损的处理最为棘手。特别是二度翻修,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再做一次关节置换手术,而是需要将已经松动的人工髋关节全部取出,再重新装入更大、更复杂的适合患者的髋关节假体,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数字医学助力,
3D打印定制假体!
如何有效修复骨缺损、重建一个稳定的髋关节,同时最大程度让两条腿的长度一致,以达到良好的初始稳定和远期效果?
为此,陈校明组织骨科一区关节外科治疗团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详细、缜密的术前讨论,决定借助数字医学的技术进行髋关节翻修,即通过采集骨盆及股骨的薄层三维CT的数据,利用专用软件重建患者骨结构模型,精准定位并评估骨缺损的范围和程度。同时,用软件模拟手术方案,制定个性化的翻修手术策略。
基于三维CT数据,使用专业软件可建立骨骼模型、模拟规划手术方案,同时3D打印出骨模型和手术中所需使用的辅助工具。通过3D打印定制的假体还能通过术前计划,完美选择合适假体大小,设计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确保假体安装位置,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
▲基于三维CT数据重建的骨骼模型
小杯叠大杯,
CUP-on-CUP双髋臼杯重建!
随后,在副院长唐新桥的亲自指导下,骨科一区主任刘忠带领手术团队与工程师团队反复商讨和规划手术方案。利用数字骨科技术的分析后,认为患者适用CUP-on-CUP双髋臼杯重建技术。通常的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手术只使用一个髋臼杯,通俗来说,CUP-on-CUP就是在一个髋臼杯上面再叠加一个髋臼杯,更好地修复缺损的骨质,达到关节稳定的目的。髋臼杯假体型号、位置、打入螺钉的位置及深度等,都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骨模型及髋臼杯模型,通过软件直观模拟手术。
▲CUP-on-CUP方案
11月25日,在麻醉科及手术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在刘忠的指导下,由陈校明主刀,副主任张强及副主任医师陈颜亮担任助手如期完成手术。术中,先顺利取出已经松动的髋关节假体,再次明确骨缺损的范围后,通过3D打印的模型指导,精确安装了新的髋关节假体,按照既定手术方案,采用“小杯叠大杯”的CUP-on-CUP双杯技术修复骨缺损重建髋臼。手术历时3个小时,术中测试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良好,肢体长度基本恢复一致。
▲取出的原髋关节假体
术后,患者第二天开始下床负重功能锻炼,住院期间多次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锻炼,并于12月2日出院,出院时已可以脱离助行器独自行走。相信经过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周娭毑的生活质量一定能回到正常。
▲术前、术后X线对比:左为术前髋臼假体及股骨假体,右为叠在一起的小臼杯及大臼杯,肢体长度差异较术前恢复
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
髋关节修复
近年来,每年因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而进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人工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大部分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使用时长约为10-20年。当关节假体已不再具备应有功能时,如身体条件允许,就需要进行关节翻修手术。
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是湘潭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湘潭市康复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湘潭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是湖南省老年髋部骨折临床技术示范中心,湘潭市关节镜技术示范中心。骨科一区自2017年开始开展数字骨科3D打印辅助下的髋关节置换与翻修技术以来,每年开展数十例复杂髋膝关节翻修手术及肿瘤关节置换手术,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安全、高效地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欢迎转发点赞
文字 | 陈颜亮、杨霜
编辑 | 杨霜
审核 | 彭秋香
预约电话:58214922 危重症转诊电话:5821412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