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实验室作为重要社会资源,在推动科学教育、科技创新及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显著。
生命探幽,在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洞察健康呼吸的肺部律动;深海观澜,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感受浩渺之界的瞰视无垠;毫芒铣刻,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体验3D打印的精致运作……当科技基础设施拓展科普功能,创新创造实践从实验室走向全社会。
当前,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实验室”科普品牌,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持续抓好科普实验实践教育,助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为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州“实验室”科普品牌建设的背后,是全市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的现代化探索,更折射出广州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发展历程。
实现“乐中学”
沉浸式开启科学探索之旅
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正成为广州市民参与科普活动的别样体验。“高大上”的硬核科技,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近日,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采用“一箭15星”的方式成功发射,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落户广州以来,中科宇航多次完成的“空天之旅”,蕴含了中国科学院的原始创新成果,填补了广东航天制造领域的产业空白。
结合热点的航空航天议题,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布设月球探索主题科普展,拉开了通往月球的神奇探秘之旅。在这里,市民化身“月球探索官”,将月壤制成“月壤砖”;学习居住舱设计图,建造一座能抵御极端温差的“月壶尊”……
为打造一个集教育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创客教育平台,市科协充分发挥场馆作用,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搭建创客实验室。这些实验场所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团队参与课堂开发设计,组织开展“科博士实验室”“我是创客+”“绿美广州·栽种未来”、小小地质学家、无人机飞行体验等各类科学实践课堂,筑造青少年科普活动高地。
一方面,青少年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观察、操作为主,充分调动感官,体验科学的神奇和快乐。另一方面,运用既有知识在“做中学”,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生成对科学现象的真正理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2024年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创客实验室共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30场次,参与人数逾3.8万人次。
实践互动,馆内馆外皆精彩。市科协探索培育的“科学实验秀挑战赛”科普新品牌,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积极深入学校、社区、少年宫、图书馆等开展实验秀专场活动。众多热爱科学的青少年团队以创意实验为核心,融入舞台剧、小品、脱口秀等表演形式,编排演绎经典科学实验和前沿科研成果,在寓教于“秀”中助力广州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科普活动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结合点,肩负着重要责任与特殊使命。市科协通过打造“实验室”科普品牌,将科学场景“搬到”观众面前。由此,科技成果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抽象的概念,而得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价值,让全社会都能分享科学教育、科技进步的红利。
实验上“云端”
新媒体矩阵打破时空界限
人类可以忍受几级疼痛?仅用一张报纸如何“护航”鸡蛋从两层楼的高度落下依然保持完好?奇妙有趣的科学现象、高端精巧的实验场景、科研探索的心路历程,足不出户即可在新科普全媒体节目中一一看到。
这是市科协与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科技+文化”科普栏目《实验室奇妙夜》。自开播以来,《实验室奇妙夜》共推出《揭开海洋神秘面纱》《谁让卫星翻跟斗》等14期节目。近日,《地震打一场太极》一期节目入选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季度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至此,《实验室奇妙夜》已荣获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少儿电视节目·提名作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度优秀少儿节目等多个奖项。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实验室奇妙夜》栏目推出科普小剧场短视频,以艺术化表现手法呈现真实的实验场景,生动诠释了科学原理。例如,户外安全科普实验系列小剧场通过实验演示带观众发现户外安全中的“危险”,用实验结果打破观众的“固有认识”。截至目前,《实验室奇妙夜》栏目共发布科普小短剧168条,累计全网播放量超1000万。
实验上“云端”,打破了时空界限。广州的线上科普,除了有真实的实验场景,还有活泼的情景演绎。
借助“科普广州”新媒体矩阵平台,市科协自2021年推出“科博士实验室”系列栏目,创新引入“科博士”IP形象,从科学现象和生活场景切入,多角度呈现科学实验的背景意义、实验过程、科学原理。2023年,“科博士实验室”系列栏目共发布短视频23期,全网播放量超1600万。
在今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上,市科协创新升级了“科博士”家族,由科博士、科妈、科小创、科小普、科爷爷、科奶奶等角色组成,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设定和内涵。未来,“科博士”家族将成为广州科普工作的标志性形象,续写“科博士”的科普故事,为“科博士实验室”注入新的活力与色彩。
从线上节目,到特色IP,市科协推出的“实验室”科普品牌以专业权威的内容筑底、以情景互动的方式呈现,表达了“创新发展两翼齐飞”的主流意识,弘扬了“科学家精神”的家国情怀,彰显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
城市搭“舞台”
集全域之力邀请全民参与
激光能做什么?是科幻剧里的超级武器?还是武侠小说中的独门绝学?在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激光成为执行焊接的重要工具。
该研究所科普专员蔡曼霞发现,孩子们常会对防护玻璃中激光鬼斧神工般的操作连声称奇,他们脑海中关于激光的炫酷幻想,在工业制造中变为了现实;也有一些孩子会好奇,有没有一种激光既可以达到使用要求又不伤眼睛,新奇的发问反向启发了科技工作者们的思考。
“‘实验室’科普具有双重意义。”蔡曼霞认为,青少年走入“象牙塔”,可以在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即使多年之后依然能忆起初见科技的震撼画面;科研人员打开“象牙塔”,则可以在科普活动中获得多元视角下的思考收获。
当前,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广州拥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3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28家、市科普基地225家。市科协通过打造“实验室”科普品牌,统筹协调各类实验室资源参与科普工作,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为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科协联合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创新开展广州科普开放日品牌活动,广泛发动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拥有实验室资源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参与,提升各级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科普服务功能,推动科技工作者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
自2022年广州科普开放日活动启动以来,累计230多家科普资源单位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线上线下惠及人数超千万人次。此外,作为全国最早举办科普游的城市之一,广州十余年间持续开展人气爆棚的科普精品活动。
“广州科普工作从更大格局,推进做强科技传播链、科普生态链。”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曹轲认为,“广州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也在强化本地特色。例如,用好省级科技部门、中央驻穗科技单位等资源带动科普实践。”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从学生到全民,从线上到线下,从市属到在地……广州的“实验室”科普品牌,以超前的科普意识、超常的资源覆盖、超量的活动形式,让遍布全市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城市级科普盛宴,持续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广州力量。
来源:南方+
图片来源同上,非商业用途,若构成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