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中国出土文献海内外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一批珍贵竹简,依例命名为“清华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曾评价:“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都很难说。”

12月2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暨校释、英译系列成果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集中发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及校释、英译系列成果,在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简于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总数近2500枚,是目前已知战国竹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其内容多为经、史、子类文献,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自入藏以来,在李学勤、黄德宽两位学者的相继带领下,团队以每年一辑的速度公布整理报告,并适时启动编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和英译系列丛书。

2010年1月,清华简整理报告确定交由新组建的上海中西书局出版。此次推出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共收录《成后》《昭后》《两中》三篇竹书,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其中,《成后》《昭后》两篇首次发现西周早期成王、昭王治政思想资料,《两中》篇则是迄今发现的夏启为“天下王”的最新资料。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

《成后》《昭后》两篇原编联为一卷,简长约41厘米、宽0.6厘米。简背有序号,分别编号,三道编绳。《成后》有9支简,《昭后》有7支简。成后即周成王,昭后即周昭王。两篇竹书都属于训典类文献,多用古语,涉及西周早期史事以及成王、昭王的治国理念,是在楚地传抄的亡佚已久的重要历史文献。两篇简文虽然叙述角度不同,但内容颇有关联,反映了成王、昭王的治政理念,与《尚书》等传世文献以及金文、简帛有关资料可相互印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两中》为长篇竹书,原有竹简88支,现存87支。简文假托圭中、祥中与夏启的对话,来阐发作者的治国理政思想。竹书以夏朝初定为背景,夏启向两中征询治国安邦之道,两中指出要秉持中道,顺从五章,遵循九德,效法天则来治理国家,指导夏启恪行德祀,治狱行政,四时行事,要避免邦家安定后的种种负面行为,并言及夏启取代伯益的历史。简文涉及夏朝初期的历史传说和上古政治思想等内容,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夏朝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释文进行全面校订和注释,并将艰涩难懂的战国竹书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丛书还首次公布简文红外图版,附于各卷正文后,供专业研究学者参考。该丛书计划出版18卷,目前已出版第一辑一至四卷。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介绍学界最新研究情况,并由出土文献研究领域专家对简文进行注释、翻译,将清华简原文、隶定文字、现代汉字和英文一并呈现,计划共出版18卷。此次发布的第2卷收录《说命》《金縢》《摄命》《厚父》等与《尚书》相关的文献;第3卷收录了被称为“伊尹五篇”的《赤鸠之集汤之屋》《尹至》《尹诰》《汤在啻门》《汤处于汤丘》,以及《殷高宗问于三寿》,都与商王及其名臣相关;第6卷收录《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子犯子余》《晋文公入于晋》《赵简子》和《子仪》。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系列丛书

《走近清华简(增补版)》是第一部关于清华简的普及性学术著作,此次发布的《走近清华简(增补版)》英文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联合出版。

《走近清华简(增补版)》英文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近清华简(增补版)》英文版

业界认为,英译系列成果的陆续出版将为海内外学界了解、利用清华简提供帮助,扩大清华简及中国出土文献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