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蜂科—双邻金小蜂亚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寄生蜂下目
小蜂总科
金小蜂科
双邻金小蜂亚科
双邻金小蜂亚科(学名:Diparinae)是属于金小蜂科下的一个亚科。
1.双邻金小蜂属
双邻金小蜂属(学名:Dipara)是属于双邻金小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透明双邻金小蜂(学名:Dipara hyalinipennis)是金小蜂科双邻金小蜂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雌:体长1.5~2.0mm。头、触角棒节、末索节、柄后腹第一节及末腹节均为褐色;复眼和单眼银白色;虫体其余均为黄色。
头前面观,宽与高之比为26:23,下脸丰满突起;颜面较光滑被毛;复眼较小,被明显的短毛;复眼间距、复眼高及颚眼距相对长度为19:10:9;头顶稍隆起,具黑褐色成对刚毛3对;触角窝位于复眼下缘连线位置,触角窝下缘至中单眼下缘距与触角窝下缘至唇基距之比为12:8;触角洼明显,伸至中单眼下方,洼内光滑;触角洼外侧颜面具浅网纹;唇基区光滑,唇基下缘稍呈弧状,口上沟明显。触角柄节过中单眼至头顶或头顶稍上方;梗节与鞭节长之和明显长于头宽(41:26);梗节长为宽的2;第1~4索节长均稍大于宽,第5~6索节为方形或亚方形;各节均具感觉毛;棒节较膨大,宽于其他各节。头背面观宽长之比为26:11;后头在两侧单眼后方垂直下降,无后头脊;上颊几乎无;两侧单眼之间具2根长褐色刚毛;复眼内缘具2根长褐色刚毛;POL与OOL之比为4.5:5。
头稍宽于胸(26:23)。胸部较隆起;具刻点,及4对长褐色刚毛。前胸窄于中胸,前胸背板颈与领分界明显,领前缘具脊,脊后部光滑具一排毛;前胸长宽之比为7:17。
中胸盾片具较头部浅的网状刻点,被毛,中胸盾片长与宽之比为14:23;中胸盾片中叶后方及侧叶外角具2对刚毛,中叶处的一对刚毛较短;盾纵沟不呈弓形,内无刻点,深而完整,在中胸盾片后部彼此不接合。小盾片圆形,长宽比为12:12;横沟明显,前方具网状刻点,及1对刚毛;横沟位具1对刚毛;横沟后方光滑,具纵形的脊;后部一对刚毛间距是前部刚毛距横沟距的2.5倍多。并胸腹节(图356)中部长与其最宽处之比为8:22;整个并胸腹节无刻点但具交错的不规则的脊;中脊在中后方较明显;侧褶不明显;颈部显著加长,由弧状弱脊与前方分隔。前翅(图355)细长(长宽比为75:20),缘毛较长(翅后部缘毛明显长于前部缘毛);透明斑伸至缘脉下缘中部,外方具密毛;基室、基脉均具毛,基室后缘封闭;前缘脉、缘脉、后缘脉及痣脉相对长度为17:30:12:3。后足基节较长而大,具横形排列的规则的脊,近后端背面稍有褶突。
腹柄长稍大于宽(8:7),具弱的网状刻纹及2纵形脊(图377);柄后腹(图377)为长圆锥形,中部丰满,长宽比为58:22,光滑无刻点;柄后腹第一节背板最长;第四节背析后缘为弧形。
雄:未知。
(2)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湖北、云南。
国外分布:大洋洲。
2.连沟金小蜂属
连沟金小蜂属(学名:Grahamisia)是属于双邻金小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网连沟金小蜂(学名:Grahamisia dictyodroma)是金小蜂科连沟金小蜂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雌:体长2.5mm。头、胸部为棕黄色,柄后腹为深棕黄色,复眼、单眼为银白色,触角柄节、梗节、第1~4索节及足部各节为黄色;第4~7索节、棒节为褐色。
头前面观(348),被规则的小型网状刻点;触角洼宽大但较浅,伸长达不到中单眼下缘;触角窝位于复眼下缘连线位置,两触角窝之间具纵形的矮鼻状突;触角窝下缘至中单眼下缘距与触角窝下缘至唇基距之比为19:8.5;头宽与高之比为41:33;复眼大而圆,具短稀毛;复眼间距、复眼高及颚眼距相对长度为20:21:10;唇基区光滑,唇基下缘平截或稍呈弧状,口上沟明显。触角柄节长稍短于复眼高(19:21);梗节长于第一索节(7:5),其长为宽的2.6倍(7:3);各索节长均稍大于宽,第七索节为方形;各索节均具1轮感觉毛;棒节呈棒状膨大,长与后3索节长相当。头背面观(图349)长宽之比为23:41;后头在两侧单眼后方垂直下降,无后头脊;复眼大,上颊几乎无;两侧单眼之间具2根长褐色刚毛;复眼内缘具2根长褐色刚毛;POL与OOL之比为7:5。头宽于胸部(41:33);体侧面观胸部较平缓,仅小盾片较明显隆起;胸部具刻点,及8根长褐色刚毛。前胸窄于中胸,前胸背板具粗糙的刻点,长宽之比为10:23;领部较短,前缘中部具弱脊;颈部稍呈坡状下降。中胸盾片长与宽之比为21:33,中叶具大的网状刻点,近盾纵沟汇合处具2根褐色长刚毛;两侧叶刻点较小而密;盾纵沟内无刻点,深而完整,在中胸盾片中部合二为一,其后呈纵直状沟;中胸两侧叶外侧各具1长刚毛,近盾纵沟处各具一块黑色斑;小盾片较隆起,长宽比为9:20;横沟明显,前方具浅网状刻纹,及1对刚毛;横沟位具1对刚毛;后方无刻点,但具纵形的脊。并胸腹节(图352)中部长与其最宽处之比为12:26;整个并胸腹节无刻点但具交错的不规则的脊;中脊在基部稍有,中后方缺;侧褶无;颈部显著,由弧状脊与前方分隔。翅退化,伸至并胸腹节后缘,达不到腹柄;具4根长刚毛及基部1根较短的刚毛(为其他刚毛长的1/2)。后足基节较长而大,具横形排列的规则的脊,近后端背面稍有褶突。
腹柄长稍大于宽(11.5:10),具弱的网状刻纹,稍呈锥状;柄后腹(图347)为长圆锥形,中部丰满,长宽比为85:34,光滑无刻点;末腹节具短密毛;臀突前具半圆形的脊褶,被1排毛,臀突内具3根长毛。
(2)分布范围
湖北省。
3.非蚧金小蜂属
非蚧金小蜂属(学名:Netomocera)是属于双邻金小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1)脊非蚧金小蜂
脊非蚧金小蜂(学名:Netomocera nigra)是金小蜂科非蚧金小蜂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雄:体长2.5mm,黑色,被成对刚毛及密毛;触角、足均棕黄色。
头前面观(图版Ⅳ:1),颜面光滑,被凸脊网纹;头宽与高之比为52:43;复眼间距、复眼高及颚眼距相对长度为35:22.5:9;侧面观,复眼宽大于颚眼距(15:8);唇基区光滑,唇基下缘中部呈尖弧状下伸,口上沟仅两侧明显。触角洼明显;触角窝位于复眼下缘连线上方;触角窝中单眼距与触角窝唇基距之比为17:18;触角柄节最多伸达中单眼;柄节宽度均匀;梗节短;各索节长相当,且长均大于宽,各节均具明显的纵形脊,被短毛;梗节与鞭节长之和明显大于头宽。头背面观长宽之比为22:52,头扁;后头缘与两侧单眼后方接近,无后头脊;复眼长与上颊之比为16:3;两侧单眼之间具2根长褐色刚毛;POL与OOL之比为15.5:7.5。
胸部隆起,前胸被较大网刻,中胸盾片被细小网刻。前胸窄于中胸,前胸背板颈与领无明显分界,前缘无脊,向前陡降,中部长宽比为10:40。中胸盾片长宽之比为19:45;盾纵沟相距较远,深而完整。小盾片具2对刚毛,后部稍尖,长稍大于宽(25:22);小盾片横沟明显,前方具网状刻点,横沟后方被强纵脊。并胸腹节具不规则泡状的刻;无中脊、侧褶;颈部明显。前翅被密毛,仅缘脉下小部分无毛;缘脉、后缘脉及痣脉相对长度为26:13:9。后足基节具横脊纹。
腹柄长稍短于宽(8:9),背面具强纵脊;柄后腹卵圆形,长为宽的1.4倍(52:37);柄后腹第一节背板光滑(图版Ⅳ:5),占整个柄后腹长的44/52。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江苏。
国外分布:印度。
(2)光非蚧金小蜂
光非蚧金小蜂(学名:Netomocera setifera)是金小蜂科非蚧金小蜂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雄:体长2mm,黑色,被成对刚毛及密毛;触角柄节黄色,其余为黑褐色。
头前面观,颜面光滑,被凸脊网纹;头宽与高之比为38:33;复眼间距、复眼高及颚眼距相对长度为20:18:8;侧面观,复眼宽大于颚眼距(12:8);唇基区光滑,唇基下缘中部稍呈尖弧状下伸,口上沟仅两侧明显。触角洼较明显;触角窝位于复眼下缘连线上方;触角窝中单眼距与触角窝唇基距之比为17:12;触角(图360)柄节最多伸达中单眼;梗节短;各索节长相当,且长均大于宽,长约为宽的2倍,各节均具明显的纵形脊,被毛较短;梗节与鞭节长之和明显大于头宽(115:38)。头背面观,头扁;后头缘与两侧单眼后方接近,无后头脊;上颊短;两侧单眼之间具2根长褐色刚毛;POL与OOL之比为12:5。
头与胸宽相当。胸部隆起,被网刻。前胸窄于中胸,前胸背板颈与领分界明显,领前缘无脊,向前陡降,领中部长宽比为4.5:28。中胸盾片具粗糙的网状刻点,中胸盾片长与宽之比为10:33;中胸盾片中叶后方及侧叶外角(近翅基片处)具2对刚毛;盾纵沟相距较远。小盾片具2对刚毛,后部稍尖,长稍大于宽(18:16);小盾片横沟明显,前方具网状刻点,横沟后方较光滑。并胸腹节(图361)短于小盾片,具不规则的脊网;无中脊、侧褶;颈部明显,具纵脊。前翅被密毛,仅缘脉下小部分无毛;前翅长宽比为95:40,缘脉、后缘脉及痣脉相对长度为27:16:8.5。后足基节具横脊纹。
腹柄长短于宽,背面较光滑,两侧具脊;柄后腹卵圆形,柄后腹第一节背板光滑,占整个柄后腹长的2/3。
雌:未知。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北京、广西。
国外分布:印度及欧洲部分国家。
4.琶茹金小蜂属
琶茹金小蜂属(学名:Parurios)是属于双邻金小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锥盾琶茹金小蜂(学名:Parurios conoidea)是金小蜂科琶茹金小蜂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雌:整体观体长3mm左右,头胸部色黄棕色,单眼深褐色;柄后腹黄褐色,中部具一较深的褐色带;触角柄节、梗节、第一至第七索节褐色,环节、棒节灰黄色;足部除端跗节褐色外,其余均与体同色。
头前面观宽与高之比为44:40;颚眼距与复眼高之比为12:21;复眼间距与复眼高之比为22:21;唇基无齿,平截。触角位于颜面复眼腹线位稍下方,柄节长与复眼高之比为20:21;梗节长于第一索节,其长为宽的2.5倍(8:3);各索节长均稍大于宽,具感觉毛;棒节膨大,长宽之比为15:7,长于其后2索节长之和。头背面观无后头脊,具4根刚毛;POL与OOL之比为7:6.5。体侧面观胸部较平缓,唯小盾片明显隆起。前胸明显窄于中胸,领部前缘无脊,前胸背板长宽之比为9:27。中胸长与宽之比为20:32,被小而密的刻点,盾纵沟完整,在中胸盾片后缘盾纵沟后部几相连,中胸盾片中叶具2刚毛;小盾片具横沟,中后部锥状突起,具4根刚毛。并胸腹节为小盾片长的1.5倍,有明显的侧褶和中脊;中脊后部明显,前部分岔;侧褶之间具刻纹;颈部显著,具浅纵刻纹。翅退化,长至并胸腹节颈部前方,具刚毛。
腹部具腹柄,腹柄稍长,长为宽的1.2倍左右,具浅纵刻纹;柄后腹(图359)长与宽之比为88:32,柄后腹第一节背板长。
(2)分布范围
河南省。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