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挖掘源城区在乡村振兴领域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乡村建设,现开展2024年源城区“十佳乡村振兴优秀个人”评选活动。活动开启以来,通过个人自荐、企业或单位推荐,经镇街和责任单位初步审核,推选出20名候选人进入网络人气票选环节。
投票方式及要求
1.投票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2月29日17时。
2.投票方式:每个微信用户每日可以投一次票,可选择最多10人进行投票。
3.网络票选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禁止刷票等不正当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其参评资格。投票结果仅作为推选参考。
源城区“十佳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候选人
先进事迹
(排名不分先后)
乡村振兴经营优秀个人
01
农村电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潘莉,埔前镇双头村党总支部委员,源城区农村电商产业园(双头双创园)副总经理。区农村电商产业园是广东省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星创天地试点单位,已签订入园的团队、企业共66家,园区累计产值约3000万元,2017年至2023年为村集体分红累计超100万元,直接带动386人创业就业,间接带动近2000人创业就业。积极带领周边村民通过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实现创业就业,促进产业增收69万元。创办至今,产业园共开展培训433场次,培训人员25600人次。
02
让“新农人”成为引领青年扎根乡村的“兴农人”
罗鑫,河源市青商会副会长,河源市海归协会副秘书长,创办广东省桂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开始在家乡带动青年人创办青创农场,在埔前镇东西两个片区形成双核发展,西片区作为二产加工核心区,将全力打造围绕水稻加工为核心的烘干、加工、仓储、研发的工业“核”心;东片区将重心放在产业融合,打造源城区青创农场,引入“公司+基地+乡村合伙人+农户”的模式,用新青年力量带动乡村致富。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一起打造科技小院、博士工作站,通过开办青年创客学堂,以“低投入高回报周期短”的发展理念培训青年创业者如何运营乡村小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03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领”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叶王权,源城区绿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合作社近两年总收入高达15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及外来人员致富就业多达90人,2015年以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万元。合作社的耕作面积约1200亩地,后期结合市场情况将引进更多的品种,带动更多的农户就业。身为年轻的创业者,多次参与源城区中小学校公益活动,不定期送去学习物资,到学校给学生讲述创业故事。
04
资源变资产 “包袱”变财富
朱俊超,源西街道庄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该同志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共同谋划,以盘活资源资产为重点,通过物业出租、水资源管理、项目引进等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局面,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30.18万元增至2023年的59.41万元,增长率达96.85%,预计到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100万元。
乡村振兴技术优秀个人
05
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谢伟辉,河源市耕耘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该公司致力打造河源五指毛桃产业园,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全力推进耘味源五指毛桃香鸡的标准化生产建设,不仅产值达到了800万元,还有效带动就业以及创业176人次。实施源城区蔬菜产业园(扩容提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引进现代化栽培技术,专注于五指毛桃菇(食用菌)的种植,该项目产值达到600万元。
06
“小番茄”映红乡村振兴“致富路”
杨刚,河源弘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该同志负责该公司农业生产经营及技术创新等工作,助力公司建成规模达150亩的现代化农业设施大棚,利用数字化科技化手段进行高效集约生产,年亩产樱桃番茄10吨,年亩产值40万元,带动解决本地就业200余人,人均年增收3.6万元。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荣获2022年创新河源科学技术奖“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获河源市委组织部颁发的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乡村振兴治理优秀个人
07
乡村振兴路上“树红旗”
何淑嫔,埔前镇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牵头起草《埔前镇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工作方案》,通过创新实行“红旗小组”“红旗户”奖励机制,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比学赶超氛围愈发浓厚;以开展“左邻右舍”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全镇各村(社区)牵头推动打造互助联络点,通过互助联络点“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等,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08
移风易俗“走新”更“走心”
刘建强,源南镇双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中采取推广“积分制”、开办“爱心”超市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破除陈规陋习、助力文明乡风建设;制定积分制管理细则,打造“爱心”超市,以量化管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工作落实落细,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09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张辉雄,源南镇副镇长。创新“积分+”治理新模式,牵头制定乡村治理积分评定标准、乡村治理积分兑换管理办法、“爱心超市”管理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形成管用机制,形成“做善事攒积分换奖品、领奖品乐善事攒积分”的良性循环。
10
向下扎根 驻村更“助村”
邱弘侃,源城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埔前镇陂角村第一书记。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统筹促发展、美环境、精治理、优服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见成效。助力建成蔬菜种植基地、共享菜园、杨家小院、棕榈岛等项目,增加就业岗位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建设,陂角村荣获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称号;创新推行综合网格治理,建立“左邻右舍”互助联络点,优化村民“积分制”管理,累计兑换生活用品20套、农家米3500斤,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热情;举办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和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活动,办好“四点半学堂”,持续擦亮省级妇女儿童之家巾帼品牌。
乡村振兴文旅优秀个人
11
以“食”为媒 解锁乡村振兴新引擎
李年辉,河源市万绿渔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创办规模达488万元,年纳税7万元,带动解决本地就业45人。创新推出一系列深受广大市民认可并获河源市政府奖励的菜品,特别是2007年出品的“生炒万绿鳝皇”一举赢得“河源东江十大客家菜”荣誉,2011年获得广东省旅游局颁发的“广东省星级农家乐”荣誉,2018年出品的“生焗万绿湖大头鱼”再次获得“河源十大特色美食”荣誉。
12
美食飘香乡村振兴路
揭萍芳,万绿德意餐饮(河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办德意酒楼、德意酒楼德源店、万绿德意餐饮(河源)有限公司、广东万绿德意食品有限公司,规模达1000万元,年纳税12万元,带动解决本地就业80人,2019年以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乡产业实现古法盐焗鸡技术突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13
让“小庭院”发挥乡村振兴“大作用”
杨衍明,埔前镇杨家小院民宿创始人。创办杨家小院民宿、杨家小院土菜馆、杨家小院棕榈岛咖啡店,规模达3000万元,凭借“三大景区”区位优势,每年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超20万人次,抓住外溢游客资源,着力打造“美丽庭院+经济”模式,盘活闲置庭院,为游客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点,带动解决本地就业38人,2017年以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
14
巾帼风采绽芳华 共富路上“她”力量
张雪梅,河源市香车美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22年以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近70万元,解决本地就业100人以上。2023年获评河源市巾帼创业基地,充分发挥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组织妇女创业各类技能培训活动,积极带动妇女创业就业,投身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累计培训1300多人,带动50名女性实现就业创业,帮扶农村困难妇女就业20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3.8万元。与科技部门联合开展“茶学公益大讲堂”,开展少儿茶艺科普教育,受益群众达1500人次。
15
农文旅融合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刘亮成,河源市新作塘群发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采取“居民以土地折价入股+社会公司资金”的发展模式,开发新作塘农业型综合项目——宝枫生态园。2023年6月营业以来,陆续开放宝枫生态餐厅、民宿、儿童乐园、卡丁车俱乐部、采摘区、种植区及养殖区,实现当年主营业务收入157.5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2个。
16
青春为美丽乡村代言
杨莉芬,河源恐龙传媒合伙人、创元传媒总经理。具备3年的自媒体经验,创作了河源万绿湖以及南园古村文旅推广视频,被河源广播电视台评为“最佳创作者”。积极为家乡埔前镇的商家企业创作爆款短视频,每条视频浏览量均达3万,用短视频宣传家乡美景和农特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服务优秀个人
17
人才驿站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
邱杵华,源城区龙岭创业孵化基地总经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负责人。2018年初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共建源城区龙岭创业孵化基地,基地至今共孵化企业170余家,孵化企业产值累计超2亿元,扶持创业242人,带动解决本地就业846人,其中返乡创业企业达30余家;2022年建设并受托运营源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至今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培训、技能培训6场,培训人员380余人次;开展人才服务活动2场、金融服务活动1场、人才交流会4场、政策宣讲会3场、乡村振兴学习活动4场、研学活动1场、主题月活动3场,参加群众超过1000人次。
18
乡村振兴 志愿先行
吴伟辉,源西街道白岭头村党总支部书记。2019年8月,发起成立源西街道白岭头村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积极吸纳村民加入志愿者队伍,提升村民的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在白岭头村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截至目前,已注册志愿者596名,参与市、区各部门活动并自行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累计612场,先后获得“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河源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源城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河源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19
汇聚多方力量 共建幸福家园
梁剑英,埔前镇陂角村村委会委员。2016年成立河源市首个乡村志愿者服务队——陂角村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发展至300多人。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敬老爱老,美洁埔前公益行”、交通引导、助学、清扫、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化等活动,以及走访孤寡老人、贫困村民、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以真诚的服务,一心一意助力陂角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20
弘扬红棉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张玉庭,埔前镇上村村红木棉志愿者服务队队长。2018年成立上村村红木棉志愿者服务队,带领服务队参与村庄保洁、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行动,服务时长达5000小时;创办富庭农庄,规模达100万元,带动解决本地就业20人,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助推河源市源城区红木棉志愿服务中心落地,产值达10万元,带动经济增收1万元;累计为家乡捐赠5万元,用于抗击疫情、道路维修等民生保障项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