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准备好了吗?我要婴味儿说教啦,说说青年人。这里的青年指的是(22-35岁)也就是大学毕业迈入社会与35岁危机之间的人。

第一大矛盾:欲望被无限放大与欲望无法被瞬时满足之间的矛盾。(肉体)

今天的青年人,身处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换言之,物质丰富之程度大大超出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到了这个阶段,“欲望”就不再是“活着”而是想要活的随心所欲。

信息手段也支持这种需求,君不见各大内容平台对于物质生活的孜孜鼓吹,美其名曰“新一代年轻人生活方式”,从购物买买买到吃吃吃、再到居住、漂亮的车、夜生活、露营等等不一而足,而每一种所谓的生活方式说到底就一个字:钱。

欲望被无限放大了,这在四十年前的青年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大家都穷、都没见识,只有一种本能的年轻欲望,而现在,这种欲望被撑爆了,每个青年人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都要通过钱来解决,没钱,那些所谓的生活方式就都是空中楼阁。

而与之相对的是,青年人赚钱的机会被一再压缩,连续两年一千万以上的应届毕业生们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便找到了,留给你赚钱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13年,到了35岁,就得面临“毕业”。

一边是持续生长的欲望,一边是每况愈下的满足欲望的机会,这个矛盾很难解决。

第二大矛盾:旧道德崩塌与新道德无根之间的矛盾。(精神)

何为旧道德?尊师重教、崇尚权威、服从秩序等等,一切与“服从”有关的道德。

何为新道德?啥都不相信、啥都要怀疑、丧失了理性对话的空间,只为情绪价值鼓与呼。

旧道德有没有道理?其实是有道理的,尊重老师、尊重权威、尊重秩序感,这是一个社会有序运行的最低门槛,对于青年人而言,更是必经之路,就像一个小孩子要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凭他自己是办不到的,一个小狮子要长大,是需要成年狮子教给他大象不能碰、野牛要挑不带角的,这不仅是社会学原理,也是大自然的原理。

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空间中看到的青年人的姿态并非如此,而是“怀疑一切”“diss一切”“阴阳怪气人间清醒”,这样的姿态其来有自,是有原因的,因为一是青年人本身就叛逆,二是曾经的一些假权威在信息时代玩不转了,或者说任何处于权威位置的人,都面临着被消解的风险,因为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一个人面对十个人和面对一万个人的表现,注定是不一样的,信息时代,每个权威都要面对百万甚至上亿的人,真的很难再稳坐高台。

由此而形成的恶果就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人、信息、思考等等,也一并被裹挟进入“不可信”的浪潮之中,醉生梦死游戏人间的情绪价值被推向顶峰,我们啥也不信了,谁信谁傻X……这种姿态,是无根的,是一种虚无主义,青年人,还是要相信一些东西的,毕竟谁也不是年少成名,正常生活就是了。

第三大矛盾:乡镇空心化与城市过载之间的矛盾。(工作)

广大的县乡村镇,青年人寥若星辰,因为这里巨大的寂寞让人神经衰弱。

拥挤的城市街巷,青年人无处躲藏,因为这里负荷不起暴涨的男男女女。

青年人有话要说,你让我去乡镇干什么?我在那里除了烧火做饭还能干啥?

其实本质上仍然是贯穿一生的核心问题:在哪里工作的问题。

大家不是想赖在城市里,而是因为城市吸附了工作机会,以前青年人像一颗螺丝钉,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分配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不也无怨无悔吗?你让他去乡镇,没问题,发工资就行。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事情呢?用脚投票,哪里有工作就去哪里。就是哪里都没有家的感觉,都是在漂泊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支持国企做大做强,能够尽可能地吸附更多的青年人进来,让他们有当家作主的感觉。

其实,这些矛盾的本与末,都是一回事,就是钱。

驻守世界上最孤独的灯塔,据说一年报酬折合成人民币120万元,离群索居、工作轻松;攀登世界上最危险的高空铁塔换个灯泡,据说折合人民币40万元;这些工作就像一个隐喻:拼死一搏,会所嫩模;一不小心,全村吃席。

但很多青年看了视频之后说,不用那么多,给我20万就行,我卷死他们。

在外人看来,是危险的海浪与高空的飓风让人每一刻都活在朝不保夕的状态中。而在当代青年看来,让人活在朝不保夕之中的,却是那毫无波澜的死水一般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