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词作者:周邦彦

新篁摇动翠葆,

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

金丸落,

惊飞鸟。

浓翠迷岸草。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

浮萍破处,

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

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赏析

周邦彦(公元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入太学,因献《汴都赋》升任为太学正。后历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提举大晟府。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逝于南京,获赠宣奉大夫。

周邦彦精通音律,善制词调,词作格律谨严、典雅秾丽。长调尤重铺叙与勾勒,技法高超,结构严密,代表作品有《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等。近人王国维评周邦彦为“词中老杜”,称赞他词艺高超。现有《片玉词》十卷传世。

《隔浦莲近拍》,词牌名,又名《隔蒲莲》《隔蒲莲近》。此调由周邦彦创调,正体双调七十三字,上下片各八句六仄韵。唐白居易有《隔浦莲曲》,调名盖本于此。“近拍”,就是词体令、引、近、慢四类中的“近”,指大曲中快要接近第三段“破”时演奏的乐曲。“近”与“引”为六拍,音调适中,是为中调;“令”为四拍,调短字少,是为小令;“慢”为八拍,音调缓长,字句较多,是为慢词。《隔浦莲近拍》就是近词最短、字数最少的词调。

周邦彦在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出任江苏溧水令。县圃,就是他任上所治的园子,园里有竹林夏果、池塘青草、楼榭亭台。姑射亭就建在这里。“县圃”“姑射”都是传说中的神仙居所,用此命名园林亭台取其清凉悠闲之意,与避暑主题和词中的“纶巾羽扇”“困卧北窗”相互呼应。

新出的嫩笋奋力钻出地面,仿佛把翠绿的竹林摇动得唰唰作响;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幽深的远方;夏果丰收了,透着一股鲜嫩清脆,金黄金黄的;一颗夏果像金色的弹丸,乍然落地,惊动了正掠过的飞鸟;水汽氤氲,越来越浓稠,与岸边青草融为一体,浓绿一片;水面蛙声喧闹,阵雨应声而至,骤然落在水面上,鸣响起来。

周邦彦在上片集中笔墨,细致勾勒了阵雨间歇到阵雨又起瞬间的园圃之景。他先用阵雨后竹笋新出写点,充满了无限生机,接下来用曲径通幽写面,生机中透出韵味;他又用夏果落地写点,充满了新奇之感,接下来用氤氲岸草写面,新奇中包蕴意境;水汽加重,飞鸟归巢,雨前蛙鸣,预示着阵雨将至,紧接着就牵出“骤雨”。堪堪八句三十五字,动静结合,无一字浪费,有重点勾勒,也有气氛烘托,灵动细腻又合乎事理。有人评价周邦彦的词“愈勾勒愈浑厚”,此段写景足见他的这一特点。

骤雨初至,响动水塘。词人的目光不自觉地望向水塘:水塘中浮萍被雨冲破,映出小小的姑射亭,亭中竹帘在水中晃动如花,与规规矩矩的亭檐倒影虚虚实实,直令人恍惚是在梦中。他先前头戴诸葛巾手摇羽毛扇,在姑射亭北窗下避暑纳凉,沉沉睡去,那枕屏上的吴山,还让他仿佛回到了钱塘老家。现在梦彻底醒来了,他发现心在钱塘,人还在溧水任上。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二者看似绝不相关,但周邦彦硬是通过过片的水亭倒影,一笔过渡到思乡,将上下片绾合一处,笔力沉郁雄健,确实当得起“词中老杜”之称。与同是写思乡的《苏幕遮(燎沉香)》相比,这首词委曲婉转、勾勒浑厚,方是周邦彦词的本色。

撰稿:王贺

诵读赏析:孙畅

栏目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