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畅
在上海有一条斜土路,
从制造局路一直到零陵路,
横穿市南。
斜土路的“斜”,
指的是位于东端的“斜桥”,
虽然桥已不在,
但附近仍有居民小区以此为名。
而另一边的“土”——土山湾,
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
土山湾俯瞰老照片 @徐家汇源景区
土山湾,这个土土的名字似乎和如今现代时髦的徐家汇格格不入,但在19世纪,徐家汇本就是一片软土泥滩。1832年至1837年,林则徐出任江苏巡抚,全力治理太湖水系河流,疏浚河道。在疏浚漕溪、肇嘉浜、蒲汇塘时,工人们用淤泥堆积出一个高地,当地人就称之为土山湾,之后便沿用下来。
而今日的“土山湾”,早已不只是一个地名那么简单,其中的玄机可以在蒲汇塘路这个小小的“土山湾博物馆”里寻找。博物馆名称上的“T’OU-SÈ-WÈ”,用的就是沪语读音的法语音译。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标识
土山湾博物馆所在地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上海耶稣会建立的土山湾孤儿院,至1960年结束,历时近百年。但他不仅仅是一个孤儿院,还带来了当时全新的西方文化形式和技艺。
博物馆的前言里就有这样一段话“土山湾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是近代上海工艺和海派文化的渊源,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的诸多第一”。
在土山湾博物馆里,最先引人注意的、也是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就是这个木雕牌楼。这个牌楼是1912年在外国修士葛承亮的指导下,由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数十位孤儿历时2年雕刻而成。
1915年,土山湾中国牌楼参展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时的现场照片 @徐家汇源景区
这座牌楼曾参加了1915、1933和1939年三届世博会。整座牌楼高5.8米、宽5.2米,全柚木雕刻,牌楼中仅雕刻部件就多达数千件。
土山湾中国牌楼细节 @徐家汇源景区
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如今的牌楼有着深浅不一的两种颜色,这是因为在参加完1915年世博会后,这座牌楼就流失海外,在上世纪80年代惨遭破坏。2009年在各方的努力下,牌楼终于回到上海,但经过浙江东阳木雕师傅历时半年、花费180万元进行了修复。深色的是原来的部件,浅色的则是后来修复的部分。
· 科学会堂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最出名的就是木工部,当年还接了很多欧洲王室的工艺品订单,有些现在还被保存在欧洲的各大皇宫内。同时,土山湾的彩色玻璃技艺也非常有名,上海科学会堂的大幅彩绘玻璃也是土山湾出品。此外,土山湾的“业务范围”还包括乐器制作、印刷工艺、五金工场等,而且不只是学了西方的美术工艺,也融入了很多中国的艺术元素。
徐家汇书院内的“光启之门” @徐家汇源景区
土山湾牌楼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安静地矗立在展厅里接受每一位参观者的赞叹,而它新时代的“孪生姐妹”就在不远处的徐家汇新地标——徐家汇书院里。这座“光启之门”位于书院中庭,晶莹剔透,是基于土山湾中国牌楼的形象进行艺术化再造而成,如今也是许多游客必去的打卡圣地,建议大家逛完土山湾博物馆后,顺路来感受一下它的新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