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媒:主动脱钩的大戏加速上演了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然而,中美之间的芯片博弈却似乎正在引领一场“主动脱钩”的潮流。近日,美方不断加码芯片限制,发布了一系列出口管制,试图通过明面与暗地的双重手段,施压美企排除中国芯片。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则选择了直接公开倡导谨慎采购美芯,由此,一场围绕芯片产业的主动脱钩大戏正在加速上演。
美方芯片限制的步步紧逼
美方近年来在芯片领域的限制措施可谓层出不穷。从早期的对特定中国企业的制裁,到如今的全面出口管制,美方不断升级其手段,试图遏制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崛起。这些限制措施不仅针对中国的高端芯片制造,还涵盖了从原材料到设备的全产业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的限制措施并非仅仅停留在明面上。在暗地里,美方还通过施压美企,要求它们不得向中国供应芯片。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美之间的商业利益,更破坏了全球芯片产业的供应链稳定。一些美企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不得不选择遵守美方的规定,从而放弃中国市场。
例如,近日有消息称,美方的网络通信设备巨头思科再次采取行动,要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不能含有大陆制造的芯片。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中国芯片产业的一次重大打击。思科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其要求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方的应对与反击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方并未坐以待毙。在商务部发布限制两用物项对美出口的公告后,半导体、互联网、通信企业、汽车工业四大行业协会纷纷发表声明,集体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采购美方的芯片。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美方限制措施的回应,更是中方主动脱钩的开始。
这四大行业协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所释放的信号无疑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通过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采购美方芯片,中方正在逐步减少对美芯片的依赖,寻求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
当然,中方的主动脱钩并非一蹴而就。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仍然十分紧密。然而,面对美方的芯片限制,中方不得不选择寻找替代方案,以维护自身的产业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一过程中,中方不仅加强了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芯片产业合作,还加大了对国产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
欧洲芯片巨头的主动脱钩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芯片博弈的过程中,欧洲芯片巨头也开始主动脱钩。面对美方的限制措施和中国的市场需求,欧洲芯片企业开始寻求与中国市场的更紧密联系。它们不仅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还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芯片产业的发展。
例如,一些欧洲芯片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欧洲芯片企业拓展中国市场,还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利润空间。
此外,欧洲芯片企业还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研发创新。通过共同研发新技术和产品,欧洲芯片企业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还增强了中国市场对欧洲芯片的认可和信任。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芯片产业的创新发展,还为中欧之间的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动脱钩的深远影响
中美芯片博弈中的主动脱钩现象将对全球芯片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这将加速全球芯片产业的重新洗牌和分化。随着中美之间的芯片博弈加剧,全球芯片产业将出现更多的阵营和派系。这些阵营和派系将围绕不同的技术标准和市场规则展开竞争和合作。
另一方面,主动脱钩也将推动全球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和多元化发展。面对美方的限制措施和中国的市场需求,各国和地区将更加注重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和多元化发展。这将有助于降低对单一市场和技术的依赖风险,提升全球芯片产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中美芯片博弈中的主动脱钩现象正在加速上演。面对美方的限制措施和中国的市场需求,各国和地区正在寻求更加自主和多元的发展路径。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也为全球芯片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