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四讲》,[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著,温晓静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9月版。
探戈这个词是打哪儿来的
探戈这个词是打哪儿来的呢?我觉得它跟“米隆加”一样,听起来像是起源于非洲的词,不管是否真的来源于非洲,至少听起来像那么回事。文图拉·林奇认为,米隆加是街头痞子创造的,借此嘲讽康敦贝舞,嘲弄跳康敦贝舞的黑人。林奇在他的一本书中讲道,米隆加最初是在翁塞和宪法片区的小破赌场里跳的舞,跳舞的人就是街头痞子。但是,也有人跟我说,米隆加舞的出现比探戈晚得多,米隆加最初只是一种音乐形式,后来在探戈的影响下,才出现了米隆加舞。事实上,我无从分辨谁说的是对的。
我们再来看看探戈诞生的具体场所。人们反复说,探戈是诞生于郊区的舞蹈,探戈最早出现在郊区。很多电影里面也是这么演的。当然,那时候的郊区其实离市中心很近。但是,我在跟那个时代的人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都跟我说,这里所谓的“郊区”并不是地理概念上的郊区。甚至,大家都没用“郊区”这个词,而是用“边缘”一词。边缘不仅仅指水岸边缘,还特指地界边缘。典型的地界边缘,也是最有特色的地界边缘,当属牧场周边,尤其是老牧场的周边区域。这里是地界边缘的郊区,尘土飞扬的郊区,赶牛人的郊区,赶牛人寻欢作乐的郊区。
那么,探戈到底是在哪儿出现的?大家都说,探戈和数年后在美国出现的爵士,其实是同等出身,都诞生于“不三不四的场所”(即妓院。——原注)。城市的各个街区都不乏这样的场所。但是,有好些街区是以此闻名的,比如从前的滕普勒大街往五月二十五日大街或者七月大道方向延伸的那一片区域。如今,滕普勒大街已经更名为维亚蒙特大街。另外,还有曾经被称作“暗区”的地方,也就是胡宁大街和拉瓦列大街交会的那一带。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这样的风月场所零散分布在城市各处。这些风月场所场地宽敞,有自己独立的院子,客人们可以在院子里聚会。经常有人来这里玩玩牌,喝点啤酒,和朋友小聚。我在马略卡岛的帕尔玛也曾有幸亲眼见过与此类似的情境。如果要找谁,在咖啡馆又没找到他,人们通常就会去帕尔玛那三四个风月场所碰碰运气。
电影《闻香识女人》(1992)剧照。
我有证据可以证明我上面说的这些内容,证据就藏在以前用来给探戈伴奏的乐器里。说到这儿,我得提到我的一个朋友,他现在已经上了年纪,也是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的朋友。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经常这样说起他:“马塞洛·德尔·马索发现我的那个晚上”。马塞洛·德尔·马索在五月革命百年庆典前后出了一本短篇故事集,名为《失利者》。个人认为,当下我们看故事,是期望在故事里看到开头、经过和结尾的。但是,这本书的故事并非当下我们所理解的那种故事,而是更接近那时人们所谓的“素描”。书的结尾部分有几首小诗,其中一首,名为《探戈三叠曲》,我觉得我现在还能记得起来。我记得这首诗写于一九○八年。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的……我记得《探戈三叠曲》的第一首诗名为《探戈舞者》(接下来,博尔赫斯吟诵了《探戈舞者》开篇的部分。——原注):
当探戈的旋律为他们划出等待的节拍, 仿若激情的气息唤起迟缓的玉虺, 身形交错,犹似藤蔓纠缠的枝条, 沐浴着厅堂的喧嚣,一展红姿俏。 “我亲爱的奥拉。”那哥们儿一声嘶嚎, 女伴面色清冷,回应却热烈又风骚, 她用火舌般艳丽的身躯 鞭笞爱情的贱民颤抖的腑脏。
我觉得用“爱情的贱民”来形容街头痞子真是太到位了。
他们继续旋转,小提琴倾泻出动人的曲调, 笛子述说着从未有人写过的音符, 柔和的舞姿,缓慢的节奏,一致的步调, 不经意间,两唇相触,化为一吻。
然后:(接着,博尔赫斯吟诵了《探戈三叠曲》的第二首《探戈的灵魂》的开头。——原注)
激情与勇壮标记他们共舞的节拍, 额头相抵,秀发为枕,耳鬓厮磨, 三手扶肩,纤纤细腰,盈盈一握, 这便是郊区探戈最流行的舞姿。
再往后,到了《探戈三叠曲》的结尾,有个痞子把对他不忠的那个女子给杀了。女子别名为“慈悲女”,名字暗有所指,意味深长。(博尔赫斯在这里提到了《探戈三叠曲》的第三首,也是最后一首《探戈的结局》,之后他在第四场讲座里会诵读其中的片段。——原注)
接下来,诗里是这样写的:
凶手从里院一跃而出。
紧接着又是:“待探戈的劲头一过——可不是酒劲”,众人一致赞成凶手手刃女子的做法。德尔·马索是在临近五月革命百年庆典的时候写下这个故事的,而且他在这本书里写的都是他本人熟知的同时代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了他笔下的这两句诗:“小提琴倾泻出动人的曲调,/笛子述说着从未有人写过的音符。”在《探戈三叠曲》的另外某一段,他还提到了钢琴。于是,我们就找到了最初用来给探戈伴奏的三种乐器:钢琴、笛子和小提琴。
探戈是源自郊区的舞蹈吗
现在我们再顺着乐器的思路往下想。如果探戈是源自郊区的舞蹈,那么给探戈伴奏的乐器就该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所有的小酒馆里都能听到的乐器……它得是民间最常见的乐器,那就该是吉他。但事实恰恰相反,吉他是很久以后才变成探戈的演奏乐器,甚至在有的地区,吉他始终未能跻身探戈的演奏乐器。另外,我记得几年后,在阿尔玛格罗区起源于德国的六角手风琴也加入了给探戈伴奏的队伍。
电影《闻香识女人》(1992)剧照。
我觉得我给出的这个证据是不容辩驳的:我们讲到了妓院这类风月场所的分布,还有诸如钢琴、笛子、小提琴等在当时并不算普及的乐器,这些东西与身居大杂院的街头痞子的经济状况并不匹配,得是更优渥的阶层才负担得起的东西。前面我提到过《一九○○年一代回忆录》。拉斯特拉在这本书里斩钉截铁地表示,从来就没有人在大杂院里跳过探戈。卡列戈有首诗也证实了这种说法。这首诗名为《婚礼》,是卡列戈写的最后几首诗歌之一。
诗歌描写了在大杂院里举行的一场婚礼。婚礼上,新娘的大伯站了出来,有些恼怒地说,宾客跳舞时不能有探戈的动作,其实他想说的就是不准跳探戈:“不许有探戈的动作,哪怕开开玩笑也不可这般。”(第10节诗:“新娘的大伯自认为责无旁贷,/要好好确认舞会是不是体面,/他愤愤地说不许有探戈的动作,/哪怕开开玩笑也不可这般。”——原注)这家人有个朋友是硬汉,后来,这个硬汉朋友也挺身而出,他说:“即使代价是再尝一次牢饭,/他也已经准备妥当,/谁再对着干就让谁尝尝斧子的厉害。”(第31节诗:“早已预料到事端,/他先比了个他特有的手势,/而后宣称即使代价是再尝一次牢饭,/他也已经准备妥当,/谁再对着干就让谁尝尝斧子的厉害。”——原注)
还有人说:“这家人,不管怎么说,/不管怎么说,确是正经人家。”(第11节诗:“不是自夸,我敢肯定/这些小伙子没人配得上她。/家里穷是穷,没人能否认,/但不管怎么说,确是正经人家。”与博尔赫斯讲座所引有细微差别。——原注)。
可见,最初人们是不接受探戈的,他们知道探戈起初并不是正经人跳的舞,所以他们拒绝接受。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二十世纪初,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在巴勒莫区看到过成双成对的男人一起跳探戈。很久以后,就在第二次独裁统治(指的是庇隆政府统治时期,以区别于胡安·马努埃尔·德·罗萨斯Juan Manuel de Rosas政府统治时期。——原注)开始前,我又在博埃多大街街角看到了同样的场景。譬如说,屠夫和车夫在管风琴的伴奏下共舞一曲探戈。甚至有一方还在耳朵上别了朵康乃馨。镇上的女人深知探戈起初并不是什么正经舞蹈,所以没人愿意跳。这样的情况我遇到过好多次,这足以证明那时候人们对待探戈的态度。那时候也有能跳探戈的舞厅。但都是男人聚在一起跳。其中有家舞厅名叫“红色”,好像在德芬萨大街上。
探戈的起源和电影里演的恰恰相反
巴特斯兄弟有本关于探戈的专著(埃克托·巴特斯和路易斯·巴特斯兄弟合写了一本书《探戈的历史》。该书由制造出版公司印刷厂于1936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版。——原注),书里对此确有记载。而且,最初可供人们跳探戈的地方,不是在妓院里面,就是在妓院的门厅。曾有好几家这样的舞厅远近闻名,比如汉森咖啡馆、小客栈舞厅、自行车赛场舞厅,另外还有两家,街头痞子和公子哥儿混混都经常光顾。一家在智利街,离恩特雷里奥斯大道不远;还有一家位于罗德里格斯·佩尼亚大街,就在拉瓦列大街和科连特斯大街之间的那一段上,后面那家名气非常大,有一首非常出名的探戈就是以它命名的。街头痞子、公子哥儿混混、风尘女子都常去那儿跳舞。它或许算得上是这个街区至今还屹立着的几家老舞厅之一。
如果大家还需要更多证据,我们还可以看看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的四句诗。卡列戈在诗里描写的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某个场景,他完全没必要也不可能胡编乱造。他是这样写的:
街头围观的好事者们 起哄喝彩,啧啧称奇, 伴着《黑发女郎》的节拍,两个郊区男人 恣意停转,收放自如。
诗里描写的是两个男人在跳探戈。我有个伯父当过海军。他年轻时放荡不羁。他说,他曾跟一帮军官学校的学生一起去当时很有名的一家大杂院。大杂院就在拉斯埃拉斯大街,它的名字有点意思,叫“四面来风”。“四面来风”让人联想到空旷的大院子,风从四面八方灌进来。西尔维纳·奥坎波有一首诗写得妙极了,诗里就是这么形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我伯父跟这帮学生一起到了这家大杂院。这伙人当中有个人突然想跳探戈,结果大杂院里的人,也就是住在大杂院里的平民,把这个人轰出去了。
所以说,探戈的起源和电影里演的恰恰相反:创造探戈的人并不是平民百姓,把探戈带到上流社会的人也不是平民百姓。我们都看到了,探戈的出身很不体面,并没有电影里常演的浪漫情节。后来,是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儿把探戈带到了巴黎。这些公子哥儿也是些喜欢拉帮结派、到处挑事儿的街头混混,他们成天舞刀弄枪,大秀拳脚,也算是阿根廷最早的拳击手了。是他们把探戈带到巴黎,直到探戈在巴黎被人们接受并得以正名之后,才经由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北区推及全城。现在好了,大家都能接受探戈了,这真是万幸。
电影《闻香识女人》(1992)剧照。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看探戈的人物:有街头痞子、无赖,也有公子哥儿混混,还有风尘女子。探戈中的停顿动作是由男士来完成的,女士从不主动停顿。男士主导舞步,女士跟随、应对。探戈来源于米隆加。也就是说,探戈那种哀伤的氛围是探戈发展到后来才出现的特点。正是探戈后来这种哀伤的基调,让人们觉得探戈是“忧伤的思想在翩翩起舞”,说得好像探戈音乐只是思想的产物,而非情绪的迸发。但是实际上,早期的探戈,如《嫩玉米》《恩特雷里奥斯人》《阿根廷的阿帕切人》《雏鸡》《七个词》《狂欢夜》,并没有这种哀伤的氛围。
下一次讲座我们就来研究刚才说到的这些探戈人物,特别是街头痞子和另一个老是被人遗忘的角色——公子哥儿混混。也许是为了迎合大众的想法,大家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他们,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推动探戈走向世界的最大功臣。正是因为他们和跟他们一起的一群乐队指挥的努力,探戈才被冠以阿根廷之名传到世界各地。
前面我已经讲过,“探戈”一词有可能源自非洲。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还有一种西班牙音乐也叫做“探戈”。不过,个人认为,西班牙的探戈和我们的探戈大不相同,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它和我们这里的各类探戈音乐都大不一样。毕竟《嫩玉米》《化装舞会》与先锋音乐家最新的音乐创作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卢贡内斯认为“探戈”一词来源于拉丁文tangere。通过tangere的动词变位,我们又得到了tango、 tetigi、 tactum等一串的词。但是,我总觉得卢贡内斯的观点不太说得通。那时候经常混迹妓院的人难道还是人文领域的专家,还懂拉丁语?我不太相信混迹于智利街或罗德里格斯·佩尼亚大街或小客栈舞厅的痞子会是学识渊博的人。
尽管如此,卢贡内斯有个结论,我倒是觉得可以用来概括我今天所讲的内容:“探戈是妓院里的下流东西”。我跟卢贡内斯聊过很多次,我发现他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公开正式的场合,卢贡内斯屡屡表现出对探戈的反感。他是科尔多瓦人,他希望我们真正的国粹是桑巴、比达利塔之类的音乐和舞蹈。但是私底下,他其实是非常喜欢探戈的。甚至有一次,他当着我的面念诵了孔图尔西的一首探戈歌词。我怀疑歌词其实是他自己写的,但我不确定,或许在座的各位能就此为我提供些参考意见。歌词是这样写的:
请你别遗忘, 你兄弟送你的十字架, 还有那鸵鸟蛋 就放在仙山露酒箱 做成的床头柜上。
对比卢贡内斯和孔图尔西的诗歌风格,我觉得这首歌歌词的押韵方式更像卢贡内斯的。其实,我已经提前在讲我下一场要讲的内容了。我们还是就此打住,这次就先讲“探戈”一词的来源,下次讲座我们继续聊探戈的人物,街头痞子、公子哥儿混混和风尘女子,之后还会聊到探戈的历史演变。希望我们下次再聊的时候,我不仅仅是讲座的主讲人,但愿我还能当一回在座各位的听众和学生。
本文节选自《探戈四讲》,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摘编/何也
编辑/何安安
校对/刘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