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激战正酣,前敌指挥15军军长秦基伟接到志愿军总部电话,被问有啥要求,秦基伟说:我们要喀秋莎。

那喀秋莎有啥魅力,让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迫切需要呢?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错,喀秋莎不是美女,也并不神秘,她就是后来被志愿军战士称为“炮兵之王”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BM-1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德国就吃过喀秋莎火箭炮的亏,被德兵称为“鬼炮”。但当时是最新武器,为了保密,只印了一个字母k。苏联战士太喜欢这个不知名的新武器了,就用当时流行苏联歌曲“喀秋莎”命名,喀秋莎本是苏联姑娘的名字。其实这是战士们火箭炮的爱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喀秋莎火箭炮成为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的武器,喀秋莎的威名也在志愿军战士中传开。而喀秋莎的威名是打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种多轨道火箭炮。可以同时装16枚火箭弹。在7-10秒时间里发射出去,是一种大面积压制敌军火力,摧毁地面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喀秋莎发射时通常是4台以上同时发射对目标大面积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所以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喀秋莎炮轰支援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在接到15军军长秦基伟的要求后,志愿军总部随即将喀秋莎火箭炮兵209团编入炮兵第7师的炮兵群,投入对上甘岭战役的作战。炮兵209团装备有24门喀秋莎火箭炮。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个上甘岭战役43天,美军发射炮弹190万枚,飞机投弹5000余枚。我军发射炮弹35万枚。百分之七十的敌军都是被炮兵轰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51年9月,喀秋莎火箭炮参加的第一战,志愿军反击美军,喀秋莎趁着夜色分批开进预设地点,集中全团24门喀秋莎火箭炮突然朝美军阵地齐射,384枚火箭弹几乎同时炸在美军阵地上。阵地上的美军两个营死伤惨重。志愿军步兵早已经准备好,发起冲锋,一举夺回阵地,这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入朝作战的第一战。

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中,喀秋莎火箭炮团级齐射就有69次,极大的支援了志愿军步兵得进攻,当志愿军战士看到从头顶呼啸而过的喀秋莎火箭弹时高兴的大喊“炮兵万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喀秋莎火箭炮虽是苏联援助,但不是免费援助,其他援助的武器大多是半价出口,且都是苏军淘汰武器。而像喀秋莎这种先进的武器,数量极少,但就是这样,一枚喀秋莎火箭弹也得需要6两黄金的价格。而且苏联还不是无限供应。当时我国并不是美国那样财大气粗可以随便叫炮火支援。所以,喀秋莎都是用在像上甘岭战役这种刀刃上。

结语:抗美援朝时的我军,虽不是小米加步枪。但也和美军的飞机加大炮相差太远。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用血肉对战钢铁。付出了20万的生命挫败了美国的阴谋,打出了今天的和平。

抗美援朝战争才是立国之战,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